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早期干预防治早产儿脑损伤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3月到2012年3月收治的脑部损伤早产儿67例。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用早期干预防治综合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患儿在6个月进行发育商对比,观察组患儿的正常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患儿1周岁时统计患儿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情况,对照组患儿出现7例后遗症,观察组患儿3例并发出现后遗症,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干预防治能够有效降低脑损伤早产患儿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早产儿共4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患儿生后院内均予常规治疗及出院后早期干预治疗。治疗组于生后1、2、3天分别经静脉给予EPO1000U/kg。比较两组早产儿①生后3天内头颅B超及以后每周至少一次至出院时头颅B超异常发生率;纠正胎龄40周时、3个月、6个月头颅CT或MRI异常率;②在纠正胎龄40周时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纠正胎龄6个月、12个月Gesell发育量表评分;③纠正胎龄40周、6个月、12个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异常率。结果①EPO治疗组头颅B超、头颅CT或MR异常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②NBNA及Gesell发育量表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③ABR于纠正胎龄40周时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纠正胎龄6、12个月时治疗组异常率均较对照组低,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大剂量使用EPO可显著改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儿预后,促进其神经系统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使用两种灌肠方法对早产儿黄疸干预进行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早产儿80例,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加用腹部按摩和生理盐水灌肠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早产儿首次排便时间、胎便排尽时间、经皮测量胆红素指数、光疗时间等指标。结果干预组患儿首次排便时间及胎便排尽时间、经皮测量胆红素指数、光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实施腹部按摩与灌肠护理干预可促进早产儿胎便的排出、胆红素排泄和黄疸的消退,缩短光疗和黄疸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肢体功能恢复(采用Brunstromv6期评定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56糖尿病患者资料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7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监测、饮食控制、低血糖处理、自我总效能等DSE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内分泌内科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加强对患者血糖的控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治疗配合常规药物对高危儿神经心理发育影响,为高危儿神经心理发育的早期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康复科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50例0~3个月的高危儿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高危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予以神经营养因子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超早期康复治疗;分别记录两组高危儿治疗后6个月的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Gesell量表(GDS)、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首都儿研所,1998)三项评分结果,对比观察两组高危儿神经发育情况和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高危儿AIMs、GDS、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三项评分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疗法干预能明显改善高危儿神经心理发育滞后,促进其语言、运动、认知和心理发育,较单纯应用常规药物效果更优,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来观察综合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84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0例,对照组只给予常规的内科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疏导、健康答疑、饮食教育以及功能锻炼等综合护理干预。在患者出院4个月后,对其进行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综合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的效果。结果出院时对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平均心绞痛时间进行对比,干预组的血压和心率得到明显改善,心绞痛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4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对照组的改善情况不是很明显,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使患者血压和心率得到明显改善,缩短心绞痛时间,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复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48 例,随机分为2 组,每组各24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干预、健康指导和饮食指导,对两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并对两组患者遵医嘱情况和胰腺炎复发次数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6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和满意度分别为4.2%和91.7%,显著好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遵医嘱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预防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复发中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助于患者遵医嘱,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就早期护理干预对于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50例脑梗死病患,并随机成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性内科治疗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方式。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次研究中,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相对于常规的内科治疗护理方式而言,所获成效更为显著,可使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有效地改善,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及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7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采用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儿经综合护理干预后的MDI及PDI评分较对照组患儿有显著提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脑瘫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儿的智力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社区的7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实施积极的社区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只进行传统的护理措施,在六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行判定。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社区干预护理,判定为完全依从的患者共有30例,占观察组总人数的78.9%,服药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控制患者其它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家庭的负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其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卧床时间、并发症等相关情况。结果干预组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睡眠质量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5月于本院进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84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后将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1个月的PSQI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PSQI量表7个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循证护理在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睡眠质量中的效果好于常规护理,更适用于此类患者睡眠改善方面的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心理护理等,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尿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以及血肌酐等指标均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心理状态的了解及采取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健康生态学理论下多模式教育对肺结核患者心理状态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于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肺结核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康生态学理论下多模式教育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心理状态[结核病污名感受量表(TSS)、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心理承受能力[心理弹性量表简表(RS-14)]、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ASAS-R-C)]、生命质量[肺结核病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TBS)]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对干预方案的满意程度;出院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ARS)]。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PTGI、RS-14、ASAS-R-C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患者TSS评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的方法和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120 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护理干预组及对照组各60 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护理干预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不同时间段ADL评分及Fugl-Meyer 运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妈咪爱联合茵栀黄注射液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对70例早产儿早期应用妈咪爱联合茵栀黄注射液干预治疗早产儿黄疸的过程,监测黄疸的发生、进展、持续、消退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情况,并与非干预的对照组7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干预组比对照组的黄疸进展慢、消退快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更低,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妈咪爱联合茵栀黄注射液早期干预治疗早产儿黄疸疗效确切,简单方便,无副作用,可降低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耐药肺结核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耐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发生率为36.7%,对照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发生率为76.7%,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耐药肺结核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本中心新加入规律血液透析患者共52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随访观察12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心理情绪、社会角色、运动等生活质量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后营养状况、心理健康、社会角色等各项相关生存质量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规律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出院后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治疗后出院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上门随访和电话跟踪随访,督促患者按出院健康教育内容执行;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对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对脑卒中知识了解情况、自控行为和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脑卒中康复知识和自控行为及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增强患者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认识和自我护理能力,使病情得到缓解,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