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目的:揭示"倒挂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耕地保护效果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倾向值匹配法。研究结果:(1)耕地"倒挂型"规划对耕地面积净变化的影响具有统计显著性,2006—2008年,耕保指标"倒挂型"规划使耕地面积净变化量平均减少2.270万hm2;(2)2010—2016年,耕保指标"倒挂型"规划使耕地面积净变化量平均减少0.496万hm2;(3)建设用地"倒挂型"规划对耕地面积净变化量并无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在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的制度环境下,耕地"倒挂型"规划对地方政府形成一定压力,促使各级政府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从而使得"倒挂型"规划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耕地净减少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福建省顺昌县2010年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以及其耕地与粮食状况统计,以粮食安全为切入点,对耕地需求做了初步预测分析。结果显示,2020年顺昌县确保粮食安全耕地面积为15473.89hm~2,大于折合后现有标准耕地面积10916.12hm~2,存在5119.06hm~2标准耕地缺口。表明顺昌县在2010—2020年期间耕地数量不能确保粮食安全。耕地需求预测以耕地质量为指标基础是科学的,应用农用地分等成果预测方法简便,更贴切耕地的实际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3.
统计年报耕地面积“虚假”原因及对策阮长助土地统计年报是掌握土地变化特别是耕地变化的重要手段。土地统计年报数真实可靠,才能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但是,土地统计年报中耕地面积“虚假”现象比较严重,这个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很难有效地管理工地。-、...  相似文献   

4.
耕地既是农业生产资料又是劳动对象.耕地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水平.而耕地面积的计量是否统一,则直接关系到农业产品、产值统计数据的实用价值,影响到农业投放方向、数量和效益.一个地区的农业政策、指标和措施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该地区耕地面积计量的标准化程度.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实行耕地面积计量标准化.本文着重对我市耕地面积计量亟待标准化的问题作一探讨.我市耕地面积计量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三峡库区开县耕地面积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开县是三峡库区的一个农业大县,选择开县为研究点,一方面探讨BP神经网络在县域内应用的可行性;另一方面探讨开县耕地变化的过程及其相关影响因子,并预测开县耕地的数量,为开县的耕地资源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利用二元定距变量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耕地数量和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系数,同时利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训练得出耕地面积与相关指标的关系,然后利用训练网络建立预测模型。通过二元定距变量相关分析得出年末总人口等14个指标与耕地的数量相关性明显。然后通过BP神经网络训练出指标与耕地面积的关系,其训练精度达0.00001,利用该网络预测出了开县2008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的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6.
农用地分等定级中的生态经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用地的等级是对农用地质量的综合反映。随着生态效益的日益注重,人们对农用地的生态经济评价成为农用地等级评定的主要指标。评价指标土地利用率。它是衡量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指一个区域范围内或一个生产单位内已利用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比例越大,土地利用率越高。土地垦殖指数。它是一国或一地区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耕地复种指数。长期以来,在我国南方气候适宜,复种指数通常可高达2~2.5,而在北方由于冬季气候比较寒冷,复种指数通常为1。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复种指数也不断提高,目前在我国北方…  相似文献   

7.
如何激发农户更加合理地利用好耕地的积极性是耕地保护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当前,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土地政策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农户在耕地保护过程中存在巨大的利益损失。补偿的标准是补偿的一个关键问题。以征地中农户的利益补偿问题为例,从地方政府和农户讨价还价的博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推导出征地中农户与地方政府单位耕地面积的利益均衡值计算公式。这为制定补偿标准和相应的补偿政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人民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需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人民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需要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郭焕成一、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其基本内涵是每年耕地减少与新开发。复垦耕地总量上的平衡,具体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全国要稳定现有耕地面积,保证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  相似文献   

9.
土地开发整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差,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农业人口比重相对较高的国家,耕地资源短缺始终是一个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限制性因素,根据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统计的结果,截止到2000年10月31日,我国耕地面积为19.24亿亩,人均耕地面积1.5亩,垦殖率13.7%。21世纪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经济的发展需要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自然灾害,以及环境污染,全球性气候恶化,都将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严重下降。为了确保2010年我国人口达到16亿后的粮食问题,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通过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进行调整,改造和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达到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利用率,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目的。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我们必须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持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土地利用原则及“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总方针。对土地整理项目提供合理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对建成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价,但由于土地整理工作刚刚启动,毕竟是新事业,虽然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和保障,仍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为了更好地搞好土地整理项目,增加耕地资源。本文作者根据土地开发整顿项目的实践经验,论述了当前土地整开发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对策去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长江流域的四川、湖南和江苏三省,1978-1996年耕地资源面积减少与GDP增长过程具有一定时空变化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耕地面积减少与GDP增长的相关性逐渐增强;在地区差异上,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高的江苏省耕地面积减少与GDP增长间的关联程度要高于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湖南省和四川省;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耕地资源面积的减少将会由超前型减少转为滞后型减少。最后,作者由上述分析得出了三点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万红 《中国农史》2003,22(1):53-59
清初全国耕地面积较之明代中期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清初统治者实行的剃发、圈地、投充、逃人、迁海等一系列弊政对社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致使耕地大面积抛荒;二是由于顺治年间局势动荡,统计者实行的垦荒政策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军事差派和军馈开支,因而成效并不显著。本文就这两方面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中国17省(区、市)的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因素,发现户主的年龄和文化程度、耕地面积、山地面积、耕地所在的地域、国家农业补贴、非农收入以及农户劳动力打工地点等因素对农业机械的使用影响显著,并依此进一步深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土地规模经营既不是农业机械化的充分条件,更不是其必要条件;农业机械化与土地家庭承包制是相容的,在土地小规模经营的背景下依然可以实现农业机械化;在中国,农业机械化是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的农业机械化存在着严重的区域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严守耕地红线、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法]文章采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了2007—2016年中原经济区耕地压力时序变化特征,引入重心转移模型和变异系数,探究耕地压力重心的空间分布及迁移特征,并基于粮食生产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双重视角,选取10个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中原经济区耕地压力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2007—2016年中原经济区耕地压力指数呈现阶段性特征,总体处于波动递减的趋势,各地级市耕地压力离散程度和空间差异不断拉大,空间分布不均衡,东西分化趋势显著;耕地压力重心从西北向东南方向迁移,在郑州市区域移动;选取的影响因素指标对耕地压力变化均有影响,关联度大小依次为人均GDP城市化水平农民收入产业结构化肥投入灌溉水平复种指数粮食单产量耕地质量人均耕地面积。[结论]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压力影响显著,是影响耕地压力变动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国粮食经济》2003,(11):47-47
人,关注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也关注提高土地生产率。但是,很少有人想到中国今后究竟“应当”有多少农民,也就是说,我国在可预期的未来,能养活多少农民?在1999年的统计中,我国人均耕地为0.09公顷,当时世界人均耕地为0.23公顷,地区上看,超过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省区仅有内蒙古和黑龙江。超过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也只有12个省。耕地面积不足,始终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我国需要多少农民,也与耕地面积多少成正比。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2001年全国主要地类面积为:耕地12761.58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约0.10公顷,不…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和田地区耕地大面积撂荒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丽 《中国农史》2005,24(1):88-99
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干旱及风沙区的新疆和田绿洲,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民国政府1939年开始在和田地区大力推行垦荒运动,至1944年主要农业区六县耕地面积平均增长103.7%;然而1945年后各县耕地面积却呈明显减少趋势,1948年与1944年比较,耕地面积减少了25.6%,有51.6%的垦荒新增耕地被撂荒地抵消。根据档案资料分析,此时期水资源状况基本稳定,不是耕地大面积撂荒的决定性因子,但却是制约各地区人口数量、垦荒规模和耕地面积总水平的关键因子。地区人口增长过多引发对耕地面积的需求扩大,对耕地灌溉甲水的需求随之增长,由此呈现出农田灌溉水不足的表象,造成地区人口、耕地水平与水资源承载力相互关系失调;即影响和田地区耕地撂荒的关键是当地水资源总量与人口规模、耕地面积总水平的平衡关系,突破这个平衡就必然引起耕地的撂荒。  相似文献   

16.
采用理论分析与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市耕地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呈递减趋势,减少的程度由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不发达地区逐渐降低,不同区县耕地安全程度差异较大;耕地面积随人均GDP的增加呈显著减少,耕地面积年减少量与人均GDP的变化形式上呈现"倒U"型,但两者的拟合二次方程R2值较小,说明重庆市还没有真正呈现出经济发展对耕地占用减少的拐点。  相似文献   

17.
近20年湖南省耕地变化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是全国的农业大省之一,选用GDP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和耕地面积减少率为主要分析指标,探讨了湖南省近20年来,经济、人口与耕地面积之间的关系:耕地减少的发生时间与经济发展的增长基本同步;针对耕地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逐步加深,农业也在进行深化改革。耕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各个地区均致力于最大化利用耕地方面的研究。而对于耕地进行质量评价,全面掌握耕地的整体情况是合理利用耕地的基本条件之一,因此该项工作是合理利用耕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基础工作之一。本文结合某地区的实际情况简单分析了耕地质量评价的相关内容,包括该地区的耕地面积统计、分布情况、适宜性评价,并结合上述几点要素提出了农作物结构调整,包括粮食作物调整、经济作物调整、饲料作物调整等,为进行农业耕地管理规划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脆弱的农产品供应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耕地严重不足的国家。根据2005年数据,中国耕地总面积约为18.31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4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以这样的耕地面积养活13亿人口,难度极大。因此,中国高度重视耕地保护,不仅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还定期制定发布保护耕地的各种纲要、条例、通知、规划、指标,并明确提出在2020年前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国策。  相似文献   

20.
灾后面临的问题■水毁农地严重■重建家园需占地■大量耕地要退耕水毁农地严重据统计,在今夏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中,湖北省石首市共有603万亩农田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洪涝危害,水毁耕地面积114923亩,其中河滩、江滩耕地1077014亩。可复垦耕地81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