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顶铅锌矿矿体赋存于云龙组地层灰岩、角砾岩带内,岩层节理裂隙、溶隙、脉状溶洞及断裂构造构成矿段内地下水的运移通道及储存空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云龙组岩溶裂隙-脉状溶洞含水层与断裂构造中发育的节理裂隙,共同构成矿段内补径排相对独立、富水性中等的水文地质单元,与地表水及外围地下水无水力联系,为矿坑的主要充水来源。本次以区域模型计算出的流量作为边界条件,建立了跑马坪矿段矿井涌水量模拟模型。利用水均衡法、比拟法及数值模拟法对1240、1200中段的矿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进行预测,通过对比分析,明确数值模拟法计算结果可靠、准确,结果表明:深部中段开拓过程中,正常涌水量为6 000 m~3/d,最大涌水量为8 000 m~3/d;下部中段开拓完毕后,地下水趋于稳定,正常涌水量为1 100 m~3/d,最大涌水量为2 000 m~3/d。预测结果可为矿山采矿方案及防治水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低透性高瓦斯煤层群上保护层开采时下邻近被保护层消除卸压盲区的问题,提出了上保护层无煤柱全面卸压开采技术,分析了顶板切缝对沿空巷道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切缝高度及倾角对卸压效应的影响,进而提出了消除下邻近被保护层卸压盲区的机理。基于贵州某煤矿40403上保护层工作面现场实际,初步设计最优的顶板预裂深度和切缝炮孔深度为4.4m,推导出了理论计算卸压盲区体积的公式,并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得出:当煤柱宽度为0 m时,7号、8号煤层最大膨胀变形值在2.03‰~2.13‰范围,原留煤柱下方的煤层压缩变形区消失,进而消除了卸压盲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仰角钻孔抽放有效段的观测,总结出不同煤层采后裂隙带的高度,为以后同一煤层回采的顶板高抽巷、仰角钻孔高度确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仰角钻孔抽放有效段的观测,总结出不同煤层采后裂隙带的高度,为以后同一煤层回采的顶板高抽巷、仰角钻孔高度确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关于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回采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五沟煤矿1016工作面为例,阐述了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的回采工艺,从多角度探讨如何加强顶板、防治水、支架防倒防滑、瓦斯等的管理,促进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6.
6172(上)工作面位于-950首采区轨道石门西侧,所属煤层7煤层,是吕矿公司的主采煤层,该工作面范围内地质条件极其复杂,该工作面位于吕家坨矿向斜构造区南翼,该工作面四邻均为采空区,工作面以北为6171等工作面水采采空区、其倾斜上方为5370-3采空区、倾斜下方为6172采空区。就回  相似文献   

7.
1、绪论该文研究之目的,是求对应无压地下水水井周围非稳定辐射流的非稳定流公式。2、假定的前提条件①含水层水平,在不透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②含水层各向均质,其厚度一定,而且是无限延伸。③渗透系数和给水度同定不变,与时间和空间无关。④抽水之前地下水位在同一水平面上。⑤抽水井为最小限度口径,并穿透整个含水层。  相似文献   

8.
岩溶充水矿床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工作是继一九七六年《全国岩溶充水矿床研究课题座谈会》后,一九七八年在全国二十一省进行的岩溶充水矿山回访调查工作已提交的五十余份调查报告的基础上进行的。几年来,笔者在参加这项科研调查中,从总结我国岩溶充水矿床水文地质特征及开采时产生的水文地质问题基础上,提出岩溶充水矿床水文地质类型三级划分初步方案,为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矿坑涌水量预测以及矿坑水综合治理提供依据。由于笔者水平有限,错误难免,敬希各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9.
煤层卸压增透技术是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及高效抽采的关键技术,九龙矿15249N工作面属于2#煤层突出危险区域,通过分析2#碎软煤层及瓦斯赋存特征,采取超高压水力割缝技术进行煤层卸压增透试验.试验选定15249N工作面回采区域两组穿层钻孔为对比试验钻孔,并且施工现场采用高效配套工艺.通过对比试验钻孔抽采瓦斯浓度、纯量考察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第四纪松散沉积层中地下水开采所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以比奥固结理论为基础,考虑到土体的非线性特征及土体的渗透性随应力状态的动态变化,引入邓肯-张非线性模型和渗透率动态模型,将地下水渗流场和土体应力场耦合起来,并以江阴市浅层地下水开采为例,建立了浅层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三维全耦合数值模型。在对模型进行校正、识别的基础上,以第Ⅰ承压含水层未来10年内地下水位埋深不低于含水层顶板埋深一半,地面沉降量不超过50mm为约束条件,预测了江阴市各镇的地下水可采资源量以及地面沉降量。实践表明,该模型不仅稳定性好,且收敛速度快。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总结我国北方岩溶充水矿床水文地质特征和总结岩溶充水矿床和岩溶水源地勘探与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北方岩溶水盆地水文地质边界类型划分意见:首先按边界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将自然边界划分为侧向边界和垂向边界两类;其次按导水程度不同又划分出9类21种边界类型,如隔水边界、相对隔水边界、弱导水边界等。并根据地下水流场等资料,论述组成每类边界的岩性、构造及水动力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桐子山煤矿煤层自燃发火原因的分析,阐述优化设计、合理布置工程对防治煤层自燃发火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以大柳塔矿首采面矿压实测为基础,对厚松散层薄基岩近水平煤层长壁面顶板的来压机理、形式和上履基石垮落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顶板“全厚切落式”来压的概念,同时给出了该条件下的来压预测和支架支护阻力的计算方法及公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有限差分法模拟剖面水动力场研究甘肃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迳流模式,并讨论了各向异性及水平与垂直比例尺不同对剖面水动力场的影响程度,得到了几点认识:(1)武威忿地中上更新统一全新统含水层系统为地下水积极循环带,其下伏上新统一下更新统含水层系统构成相对滞流的地下水循环带。(2)民勤盆地南部天然补给带现已基本不存在,深部地下水仅在浅层地下水运动驱动下缓慢运动。(3)民勤盆地下游存在局部水流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于地表水和深部地下水,潜水含水层既是降水补给的直接承载体,又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和给水能力,是典型的地下"海绵体"。为了充分阐明和论证潜水含水层的海绵效应,从矿物组成、补给条件、蒸发条件、给水条件、排泄条件和区域地质条件等因素着手,对潜水含水层的海绵效应、净化作用和制约条件等特性展开专题研究。结果表明,潜水的海绵效应受含水层厚度、下渗率、排泄条件、地表植被覆盖率、人工开采、侧向补给、与深部地下水的连通状况等因素制约,导致城市地面过度硬化使潜水的海绵效应无法有效发挥;此外,"海绵城市"建设应避开高污染地区和地下水脆弱地区。  相似文献   

16.
考察地点:山西省民俗博物馆考察内容:馆藏拴马桩考察时间:2012年4月一、材质山西省民俗博物馆馆藏的拴马桩是山西会馆的工作人员从山西各地区收集来的。由于地理环境不同,石质材料有较强的地域性。砂岩主要是晋西南地区,灰青石使用范围广,各地均有。石质材质辨别:A1-4,A1-8,B2-1B5-4为砂岩,其他均为灰青石。二、采集地  相似文献   

17.
引言自1935年提出泰斯公式以来,已经做了许多有关从单井获得的抽水试验数据来估算含水层参数的赏试。这一习惯做法已被大部份水文地质工作者批评。因为,一般不能以满意的方法来处理井损常数。本文提出一个估算导水系数和井损失常数的方法——在适当的情况下,采用程序计算器求井损失指标,来得到最佳拟合曲线(对在不同抽水量的大量短期试验中所得的数据)的回归常数——我们从能够计算导水系数和井损常数的公式中导出一组联立方程组。公式推导 1.承压含水层无越流承压含水层的泰斯公式可写为 s=Q/(4πT)W(u) (1) 对于小u值(u=(r~2S)/(4Tt)<0..1),式(1)可写为  相似文献   

18.
宁波市地下水为消耗型开采,在时间、空间和程度上,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量有极密切的关系。由于各土层所处的释水条件及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土层变形各具特点;地层组合关系的不同,地面沉降存在分区性。宁波地面沉降主要由粘土释水固结所致。根据土层应力——应变关系分析,提出了“预压固结线”,该曲线表示宁波土层预固结压力增加速率及土层显著压缩的孔隙水压力逐渐下降的趋势。目前,当含水层水位在-25米范围内升降,土层以弹性变形为主,地面不产生显著沉降。因此,-25-0.427n米(n为某年距1986年的年数)作为今后宁波控制地面沉降的地下水元许水位值。据水位——水量相关计算,每年6—9月为地下水高峰开采期,地下水月安全开采量为100+3.133n万米~3。  相似文献   

19.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实验数据等资料对滨里海盆地S油田侏罗纪中统的阿林阶(Ю-Ⅰ)、巴柔阶(Ю-Ⅱ)、巴统阶(Ю-Ⅲ)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侏罗系中统储层以灰色、暗灰色中细砂岩、粉砂岩为主,砂岩主要为岩屑砂岩,碎屑成分以岩屑为主,其次为石英、长石,岩屑颗粒以凝灰岩为主,其次是霏细岩和千枚岩,砂岩成熟度中等—高,储层砂岩成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Ю-Ⅱ、Ю-Ⅲ、Ю-Ⅰ。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以原生粒间孔、剩余粒间孔为主,粒内溶孔少见。孔喉组合以粗孔-粗喉为主,Ю-Ⅰ、Ю-Ⅱ储层的平均孔喉半径大于Ю-Ⅲ储层,Ю-Ⅰ、Ю-Ⅱ储层的孔喉连通性比Ю-Ⅲ好。Ю-Ⅱ、Ю-Ⅲ属于特高孔、高渗储层,Ю-Ⅰ为特高孔、中渗储层,储层整体物性好,其中Ю-Ⅱ储层的物性相对于Ю-Ⅰ、Ю-Ⅲ较好。  相似文献   

20.
从水文地质观点研究地下水,将亚砂土、亚粘土做为非含水层(隔水层)已成定习。但是,客观情况是复杂多变的。从我们参加黑龙港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对某县进行资源评价时发现:用水均衡法将抽水结果代入水均衡方程时,计算疏干水量值与各开采段实际拿出的水量值相差悬殊。其原因是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即亚砂土、亚粘土的厚度远超过含水层的厚度,具有复杂的多层结构,相比之下不考虑亚砂土、亚粘土的给水性是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