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何京玉 《中关村》2004,(7):58-59
中国电子百强揭晓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这样一条消息,2003年中国软件类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下降2%,利润下降57%,营业利润率仅为2%。这样的数据切切实实地告诉我们,中国软件业到了低谷时刻。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2008,(6):82-82
5月28日,由“互联网实验室”主办,国家知识产权局领导、行业领袖、专家学者、法律人士共同参与的《2007中国软件盗版率调查报告》发布。据悉,“中国软件盗版率”是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互联网实验室进行的专项课题研究。本次会议正是对“2007中国软件盗版率”在充分调查研究后得出的年度权威数据成果“相对于软件产业的盗版率由2005年的26%、2006年的24%下降为2007年的20%”进行结果发布和主题探讨。盗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  相似文献   

3.
根据 SEI2001年8月提供的数据,全世界有1505个机构申请 CMM 评估。通过评估的软件公司对项目的估计与控制能力约提升40%到50%;生产率提高10%到20%,软件产品出错率下降1/3以上。更重要的是,通过实施 CMM,世界各地的软件企业可以通过共同的语言来协调进程。而达到要求的成熟度有助于提高公司信誉,CMM 成了迈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相似文献   

4.
CMM护身符     
中国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在通讯、PC 等领域成就了一大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相比之下的中国软件产业,在国际大舞台上步履蹒跚,产业化规模一直处于无奈的尴尬境地,经过了太多的失意和痛楚的中国软件企业在对邻国印度匆匆忙忙一番研究比较后,又将缩短差距的探索锁定在 CMM 认证上。取得 CMM 认证的过程是一个让企业脱胎换骨的历练。难度非同小可,而善于应试的中国软件企业似乎对此胸有成竹。但愿这次中国软件企业能够取得的那一张印刷还算精美的 CMM 证书,不要成为仅供业内人士观赏敬仰的信物或者是政府领导参观的“景点”。  相似文献   

5.
萧惑之 《中关村》2014,(4):120-122
小微:当代中国最富魅力的阶层我喜欢把小微企业比喻为“草根”,神州大地到处都留有他们的足迹。目前全国小微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000万家,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7%,遍布城市乡村,涵盖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石。小微企业创造出60%的国内生产总值,缴纳了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姑且不论小微企业的发明创造令业界瞩目,“草根”群里飞出了多少像联想、新东方、华为、福耀、吉利、阿里、小米、三一重工……这样的金凤凰,编织着“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传奇故事,单是享有“国师”美誉的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的一席话——“……小微企业是解决就业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6.
2006年,中国制药行业经历了来自国内的政策和行业环境的变动,制药企业在采取措施积极适应各项变化的同时,透支了本应用于提高经营业绩的精力,使得近年保持2位数高速发展态势的医药行业在2006年骤然降温。2006年,我国医药生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200亿元,同比增长17.53%,与2005年增幅相比下降了8个百分点;药品生产企业利润超过400亿元,同比增长11.01%,与2005年23%的增幅相比下降了1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软件企业的成立如雨后春笋,同质化严重,产品之间竞争得十分激烈,而且软件企业大多是小资本的运作,这更使软件企业的运作不规范,最终表现为软件企业间战火纷飞,中国软件业正处在“战国时代”。在这一背景下,以  相似文献   

8.
郭延生  张勇 《中关村》2005,(5):36-38
用友公司是一个纯软件公司,已经发展了整整十六个年头。从一成立就对知识产权非常重视,致力发展成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软件企业,这是公司最开始的一个定位,16年来也是紧密围绕这样一个发展的定位进行的。在1989年,公司刚成立的第二年就推出第一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财务软件产品,这也是我们的第一代财务软件。在这个软件基础上用友有了迅速的发展。1990年开始推出更全面、更完善的有关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包括UFO,这个报表产品被当时的中国业界喻为“中国第一表”,曾经用过这个软件的人可能都会有印象,到今天有大量的用户仍然在使用当时…  相似文献   

9.
马文良 《中关村》2006,(7):92-93
作为中关村的支柱产业,软件业的发展有目共睹,然而软件人才仍属于稀缺资源,甚至成为影响其迅猛发展的“瓶颈”。中关村地区软件人才的缺口超过20万人,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寻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国际化软件人才”?如何搭建软件人才“吸引、培养、使用、提高”的产业链条.实现企业与人才  相似文献   

10.
今年毫无疑问是软件上市年,2月份金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5月份,用友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另外加上之前已经成功上市的东软、托普等软件公司,软件板块已经成为股市中一支非常活跃的资本力量。今年还有中软、瑞星、金山等一批软件企业也纷纷摩拳擦掌,相继启动了上市计划。  相似文献   

11.
有人把乐凯与柯达之争比为“鸦片战争”,而软件市场上中国与发达国家之争则是更为货真价实的“鸦片战争”。不仅国内电脑用户长期享受低价和免费服务而对国外软件商产生“药物依赖”,就连国内生产应用软件的企业也未能幸免。中国的软件产生要想撬动基础软件这一庞然大物,如果需要一个杠杆,那么中间件就是最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在人才扎堆的中关村脱颖而出,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里成名的企业精英,都有着超凡的智慧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周国强就是这样的一位企业家,他还在众多的企业家中被挑选出来,现在是中关村科技园区“双优企业家”评选的一名候选人。这样的候选人只有三十九个。在去年他已经有过一个耀眼的荣誉,他荣获了2002年度中国软件企业十大领军人物提名奖。现在他就精神饱满地坐在我对面的沙发上,说话时自如而有力的做着手势,偶尔会舒服地仰一下头,好像在看着深邃的夜空或者远方的山峦;有时候则会身子前倾,如同发现猎物的狮子一样。沙  相似文献   

13.
2002年6月26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及技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在这次软博会上,虽然大大小小的软件公司竭力地展现自己的技术和实力,但并没有引起风险投资家们太多的关注,到场的风险投资家在关注各个软件企业时,对投资软件企业均表示谨慎。为什么面对一个颇具诱惑的“朝阳产业”,风险投资却在徘徊、犹豫,他们在等待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软件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引起政府、股票市场、业内人士的关注,各地都为软件业搭好了舞台、筑好了巢,等着软件企业来入住。特别是在上市的路上有关政策也为软件企业大开绿灯。在国家颁布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中明确规定,创业板开放后,软件企业不分所有制形式,只要符合上市条件,就能得到优先安排。政策上的支持,以及软件业受到的普遍  相似文献   

15.
《信息产业报道》2002,(9):20-20
长久以来,中国的软件产业一直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印度之痒". 许多人是在讨论国内软件产业的时候是言必称印度,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两个关键的"90%":印度软件的90%收入来自美国等发达市场,而来自本土市场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只有10%;90%收入来自软件服务,软件产品只有10%.此外,印度的软件企业还拥有规模化的优势,一万名员工以上的软件企业多达七八家.如何根治我们的"印度之痒",使得我们软件产业的发展能够与我们的大国地位相称?  相似文献   

16.
江博 《中关村》2006,(10):76-78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中国的软件产业也在蓬勃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较为健全的软件产业体系。2005年,中国软件产业累计完成软件收入3900亿元。但中国软件产业5%—7%的平均利润率却令人乐不起来。那么,中国软件业的软肋在哪里呢?核心技术缺乏目前,正如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今年初撰文指出的:随着18号文和47号文的各种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得到落实,国产软件业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但是,“产业和企业的规模偏小”和“关键核心技术缺乏”仍是国产软件无法在短期内跨越的鸿沟。从产业格局看,全球…  相似文献   

17.
政府的再一次助力愈发加深了中国软件企业的欧美情节,但知己知彼方能制胜,在美国政府 力拒软件外包的情况下,听一听IDC的分析,或许也能让中国的软件企业找到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在软件行业奋战30多年并创立了成功软件企业的基恩(John F Keane),形象地描述了他的历程感觉:做软件行业“如同骑上了牛背,你确实不得不随时注意牛的动向。因为每次当你以为你赢了的时候,你照样也可能被从牛背上抛下来。”用友公司的董事长王文京也同样体验到了骑在暴跳狂奔的牛背上的感受。他说:“那种感觉是很特别的,充满了挑战……”在中国软件业峰上独领风骚2003年2月27日,业界最具权威的 CCID2002年中国 IT 市场年会公布了《2001-2002年中国软件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15.9%的市场占有率保持了中国最大的  相似文献   

19.
张建设 《中关村》2004,(10):72-73
据中国企业研究机构统计,中国成功创业的家族企业中,只有33%的家族企业传到第二代,这其中又只有2/3走完了第二代,而顺利过渡到第三代的只有13%。这现象正应验了中国的民谚:“富不过三代”。同样的现象并非只有在中国,欧洲也有“三代人木屐传木屐”的传说,南美也有“做生意的老子,花花公子的儿子,要饭的孙子”的讽喻。的确,一部轰轰烈烈的创业史,不乏豪言壮语,不乏灿烂辉煌,但是最终呢,又有多少只是昙花一现,成了过眼云烟?三株、爱多、秦池、孔府宴等企业曾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到如今,它们又如何呢?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回顾中…  相似文献   

20.
野心勃勃的马云又有了新的计划,4月18日,这位电子商务界的枭雄在上海宣布,先期投资1亿元的阿里巴巴(中国)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软件”)正式成立,并宣布全面进入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