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刑讯逼供一向为我国法律所明令禁止 ,但司法实践中仍屡禁不止 ,由它所带来的危害和潜在负面影响是巨大的。为了在司法实践中减少和杜绝刑讯逼供 ,本文拟从刑讯逼供产生存在的原因入手 ,从刑事诉讼的制度构建与规则完善角度出发 ,为立法与司法实践解决刑讯逼供问题提供若干思路与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公司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重构是调整其发展方向的重要手段之一。分拆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司重构方式,正在欧美大公司中悄然兴起,并有向世界扩展的趋势。本文首先介绍了公司重构与企业分拆的定义;接着结合具体数据,阐述了以分拆为特征的公司重构的趋势和特点,并对公司分拆的六个主要动因进行了分析;随后文章介绍了惠普公司分拆的案例;最后,文章对公司重构和分拆作了一个总结与启示,提出分拆是企业集团重构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公司提高其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张睿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4(4):14-17
律师职业的发达程度可以看作是一个国家法制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文章从我国现行律师定位的缺陷入手 ,提出若干重构措施建议 ,以期对我国律师业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王书娟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40-44
法律规定的集体住宅用地仅限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自住的宅基地,且不得流转。但这一规定与实际状况大相径庭,且既不符合物权法基本原理,也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可从"同地、同权、同价"的角度,扩大集体住宅用地的主体范围,重构集体住宅用地制度。 相似文献
6.
法律的目的性价值与中国陪审制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坚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6):64-70
本文在研究了陪审制的历史与现状的基本概况的基础上,认为由于陪审制与法律的目的价值相契合,使其在法律的实现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但是缘于这一制度自身存在的法规上和操作上的缺陷,它正处于一个必须被更新以适应社会和法治发展的关键阶段。作者针对我国人民陪审制中的一些现实性问题,在以符合法律目的价值而肯定其合理性的前提下,从陪审员的选任、权利与责任以及法官在其中的地位等方面提出个人思路。 相似文献
7.
出于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过度多元化的反思和纠正,以及对环境结构性变化的反应和调整。从美国到世界其他地区出现了公司重构的浪潮。公司重构通过清偿一些领域的项目,重新投向另外的领域,以提高企业资产运作效率,而其中以组织紧缩为特征的重构方式占据了主要地位,由于紧缩往往涉及及规模缩减和裁员,所以必须进行有效的运作,预先做好准备,全员参与等将产生最佳实践。 相似文献
8.
李雪如 《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9,(3)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对人生目的、人生实践进行认识、评价所持有的基本观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也受到严峻的挑战,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在对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变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重构当代大学生科学人生价值观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赵嫚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166-168
在这个转型期中,社会问题频频出现,社会矛盾也愈显尖锐。道德作为社会群体关系的调节器之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道德失范现象凸显,道德现状不容乐观,传统的道德体系面临解体的危险。这种转型时期道德的阵痛表现在社会人们的唯利是图,只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轻视精神上和文化上的发展。因此,改善社会因转型而带来的道德困境,促进社会和经济良性发展,加强社会的道德体系重构就刻不容缓,应从观念及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法律、制度层面,重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促进社会、经济、政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周杏梅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的颁布为我们重新认识和界定征收征用的概念提供了契机,也提出了要求。借鉴域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应将征收征用的客体界定为财产权,将公益限制纳入征收征用概念体系,应以时间和法律效果的不同来区别征收和征用,应将普通征用和人力调用也纳入征用的范围并予以补偿。整合后的公益征收征用是指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强制有偿取得或限制公民财产权以及临时使用公民财产和劳务的行政行为,包括公益征收、公益征用、公益限制三种类型。公益征收和公益征用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永久性取得公民财产权,后者是临时使用公民财产和劳务。公益限制是指国家对公民财产权的限制、管制超过必要限度造成损害而由国家承担补偿之责,既不同于征收,也有别于征用。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之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转移支付是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在国外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但在我国还比较新。所以运行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缺乏法律方面的保障。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立足本国国情,依法确立转移支付的目标、原则、范围、形式、标准等,优化转移支付监管体制,完善转移支付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叶敏华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19(1):10-16
产业链国际分工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产业链全球合作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支撑.中国既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完备的产业基础设施,又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独特地位.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了全球以及中国产业链的稳定.疫情影响下全球产业链重构将是大势所趋,中国应利用自身比较优势,顺势而为,保持中国产业链韧性,为中国经济高... 相似文献
15.
马思萍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1996,(4)
融资租赁法律特征及法制健全之思考马思萍融资租赁(又称金融租赁),作为现代社会一种新型的投资方式、信用方式,自本世纪五十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产生以来,发展越来越快。在当今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融资租赁仍呈上升势头,平均年增长幅度为11.5%。我国虽... 相似文献
16.
金融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经济犯罪,目前立法、司法部门及刑法学界对有关此类犯罪问题的研究尚不够全面、深入,其中对金融犯罪进行科学、合理分类并揭示其特征是亟需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通过综合研析刑法理论界颇具代表性的客体、行为、混合等诸种分类法之优劣,紧密结合我国现行刑法所作的立法分类,提出以混合分类法为基本思路,依据金融犯罪所侵犯客体的相同性,兼顾犯罪方法的特殊性,作进一步的分类细化,以期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金融犯罪分类设想;同时,充分揭示不同类型金融犯罪构成特征,全面把握金融犯罪此罪彼罪界限所在,从而为金融刑事立法不断完善以及司法部门正确定罪量刑提供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