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首先应在国家和农民利益关系问题上改变指导思想,在方法步骤上宜先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入手,再向征地制度改革扩展.  相似文献   

2.
【案情简介】2012年4月份,湖北省秭归县郭家坝镇A村周某某于1998年1月1日与A村签订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承包A村三组7块耕地,面积2.889亩,3块林地,面积8亩。由于周某某自幼父母双亡,常年外出打工,无法经营其承包地,便委托周某(系周某某三爹)代为耕种和管理。2005年5月,在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中,A村未征得周某某同意,擅自将周某某原承包的6块耕地和3块林地承包给周某,并颁发了相关权证。  相似文献   

3.
陈丹 《农村经济》2020,(7):54-62
宅基地作为承载农民财产权利的客体范畴,其保障性功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正在逐步向财产性功能拓展。实行"三权分置"改革对宅基地进行权能重构,为宅基地权利进入市场体系提供价值机理和法律依据的同时,意在增强宅基地作为农民财产权益的变现能力,充分发挥其权能价值和市场效用。改革应当围绕农民的权利主体地位合理建构农民宅基地财产权益的类型和内容,通过立法确定宅基地权利主体和边界,完善流转权利的权能构造,系统建构农民权益的实现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正>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面临不少困难。仅以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为例,该区目前共有农村宅基地约18万户,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约206平方米,许多都是独门独院,土地粗放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多数村庄农民建筑排列无序,村内道路、给水、排水、通讯等基地设施配套性、共享性差。此外,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滞后,农村累积了不少应拆未拆、一户多宅、违章建筑等问题。部分城郊或沿路农民擅自改变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农民财产权益保护办法第一条为了保护农民的合法财产权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国务院《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民财产权益,是指农民在生产和生活中依法享有的财产权利以及依...  相似文献   

6.
一、要充分认识颁布《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重大意义在迈向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制定和颁布这部法律,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一)《农村土地承包法》赋予了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又是土地问题。在我们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主持制定并以共和国名义发布的赋予农民土地所有权的法律有两部,一部是土地革命时期的《苏维埃土地法》(1931年),一部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7.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源、发展之本,农民获得稳定的土地权利是实现其他权利的重要基础.农村妇女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土地权益在现实中遭到侵犯的现象时有发生.由此产生的土地纠纷,也成为当前农村土地问题中的突出矛盾之一.2009年,吉林省九台市卡伦湖镇孙家村有6名婚嫁妇女由于户口未迁,在户口所在地未分得承包地,在男方村里也未分得承包地,婚嫁妇女找村里索要承包地.  相似文献   

8.
土地及其收益,是农民最重要、最大的权益,是农民根本利益之所在。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就是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农民土地权益的核心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益。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实行农户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2009年6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2010年1月1日,这部法律正式实施了。这部法律是继《农村土地承包法》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又一部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的专门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调解仲裁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0.
全面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正式颁布和实施 ,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政策规定、合同约定的方法界定和规范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状况 ,标志着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了直接的法律保护 ,这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其意义重大而深远。但是 ,我们也必须看到 ,《农村土地承包法》主要从规范集体和农户之间的关系出发对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了文本上的界定和保护。由于农村社区内的人地关系和利益冲突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有效化解 ,文本上的外在制度规则在短时期内不可能完…  相似文献   

11.
《农家之友》2003,(14):45-46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已于2003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件大事。新《农业法》有13章99条,适应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对原《农业法》做了较大调整、充实和完善,重新确立了农业发展和农村  相似文献   

12.
蓝晓 《农家之友》2009,(15):40-40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新一轮农村发展改革作出的重要部署,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继续还利于民的同时,更加注重还权于民,把公民的权利从宪法落实到实际来,扩展农民的权利空间,让农民享有更多的权益。  相似文献   

13.
农民权益保障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认为,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弱势地位,仅仅着眼于发展经济还远远不够。如果不能真正保证农民的国民待遇和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发展只能是不平衡的,也是无法持久的。用法律的手段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既是依法治农的具体要求,也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的各类纠纷,浙江省温州市积极组建仲裁机构,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对仲裁制度建设、规范审理程序、保障办案质量、开展研究培训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切实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刘振伟应本刊之约撰写专稿,就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中四个突出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破解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保障问题,解决他们养老后顾之忧,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从制度设计的层面积极探索创新,在全市率先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将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基本生活保障,实现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全覆盖,确保被征地农民"失地不失志、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保障",从根本上解决了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走出了一条通过推行基本生活保障和促进就业双轮驱动来破解被征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新路.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障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农地制度创新的一种有效形式,但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保障农民的权益却往往受到侵害.本文从土地流转的必然性出发,分析了土地流转过程中侵害农民权益的现象及原因,并就如何合理规范土地流转、保障农民权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完善集体土地产权保障农民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是农业经济制度的基础,土地产权制度则是土地制度的核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及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作为三大生产要素之一的土地已进入经济活动中心.但现行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不太完善,为此,改革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保障农民的集体权益,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分析现行土地产权制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完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近日,最高法院出台文件,要求各级法院在处理征地纠纷案件中,把“是否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对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予以合理补偿,是否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作为认定征地合法性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农地流转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规范有序的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能稳步实现社会化服务与家庭承包经营的紧密结合,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维护农村稳定,增加农民收入。近几年来,太仓市城厢镇积极引导、大胆探索,推进承包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促进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至2005年底,城厢镇土地流转面积8966亩。占二轮承包农户确权面积的19.8%,涉及农户1800多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