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0年10月12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建立,标志着中国粮食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10多年来,粮食经历了数量增减、购销、价格放与收的曲折改革过程,粮食市场逐渐发育,规模逐渐扩大。到2000年底,全国已有各类粮油批发市场1000多家,其中亿元以上粮油市场有52家,营业面积72万m2,年成交额227.39亿元,零售额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中提出,要“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市场取向的改革”。粮食作为农产品的主要部分,其流通也应以市场化为取向,实际上,现在粮食主销区的浙江省,已率先推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所谓市场化,就是以市场而不是以计划作为粮食流通的渠道,以市场主体而不是以行政主体作为粮食流通的执行者,以供求关系和市场竞争而不是以政府定价作为形成价格的途径,以市场机制而不是以行政调配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   我国自开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虽然很多流通领域都逐步向市场化转变,但粮食流通在关键层面却一直…  相似文献   

3.
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高效发挥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在粮食市场化大趋势条件下,政府对粮食市场实施的旨在保护农民利益的一项宏观调控政策。2005年开始在早籼稻和中晚籼稻主产省启动,2006年又将小麦纳入收购范围,并在六个小麦主产省实施。事实证明,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保护了农民的利益,稳定了粮价,大大增强了国家调控粮食市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金雷 《齐鲁粮食》2007,(4):32-33
2006年,山东粮食购销市场有两件备受关注的事情。一是在夏粮收购季节采取了最低收购价政策,二是在连年丰收的情况下于第四季度出现了新一轮价格上涨。最低收购价政策是新形势下国家加强粮食调控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粮丰价涨”是不是采取这种政策措施后的市场反应?为什么越是进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越要使用“最低收购价”这只有形之手来左右市场?为什么按“最低价”收购的粮食能顺价销售,而十年前按“保护价”敞开收购的粮食却无法做到这一点?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还有哪些需要注意和完善的工作?对此.笔进行了一番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我国实施的粮食最低收购价、粮食临时收储以及政策性粮食竞价交易三大政策,虽然在稳定国内粮食市场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然有很多亟待完善之处。一是最低收购价政策与优质粮食品种推广产生了一定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发挥了政策优势,也面临一些问题.必须坚持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方向,建立以直接补贴为核心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粮食补贴政策体系,更好地发挥强农惠农的粮食补贴政策的效力.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浙江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初见成效后,上海、福建、广东、海南、江苏、北京、天津等主销区省市又相继放开。只要粮食形势不发生大的波动,一些粮食非主产区省市也要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主产区在应对主销区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中,无论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在粮食流通体制上,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9.
浙江省从2001年开始推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以来,经过一年的努力,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调整经济结构力度加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局良好。推行市场化改革后,经一年的调整,全省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化规模。绍兴市推行“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开发,形成37个效益林业特色乡,449个专业村。较为耐储的衢州“一品红”柑桔,存放到来年3月底,外地客商上门以每公斤2.3元价收购。有“花木之乡”之称的杭州市萧山区有花卉苗木基地83万亩,年销售额达4.5亿元。据报道,全省有3300多个万亩以上的效益农业产业带,出现了4…  相似文献   

10.
由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ACIAR)资助,中国农业部产业改策与法规司、中国南京农业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澳大利亚阿得雷德大学合作研究的<以国内区域流通为重点的中国粮食市场政策研究>课题,经过中澳双方历时两年多的合作研究后顺利完成.2001年9月7日,课题组在北京举行了中国粮食体制市场化改革课题报告会.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的粮食流通体制,计划经济的痕迹尚没有完全剔除,加之粮食市场发育滞后,流通设施陈旧,流通产业实力不强,经营现状与客观要求特别是入世要求反差很大。目前,粮食主销区的浙江省已率先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粮食主产区也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推行这一适应性改革。加快粮食购销体制改革一是坚持政企分开。1998年粮改以来,仅是把政企的机构分开,而职能和业务并没有真正分开。粮食的购销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政府行为,由各级行政领导主持粮食购销。适应入世需要,必须剔除行政垄断成分,真正做到政企分开,政府及其主管部门主…  相似文献   

12.
2001年,国务院批准浙江、上海、福建、广东、海南、江苏、北京、天津等8省市在全国率先推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在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粮食购销体制方面迈出了第一步。在新旧粮食购销体制交替时期,如何改变现行的粮食补贴政策,使之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改革要求,本文拟从分析现行粮食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入手,就粮食补贴政策调整谈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取向改革正在加快,新的粮食流通体制框架将很快建立起来。为此,笔就粮食流通市场化问题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据称,一份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撰写的《我国粮食调控政策的战略规划》已上报国务院。《规划》对2008年来我国粮价异常波动作了深度分析,明确指出现在有来自不同层面的利益博弈和冲突,致使现行的粮食调控机制已经被实质性弱化,矛头直指现阶段粮食市场最重要的调控手段——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今年是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正式实施的第10年,有必要对该政策进行系统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李健 《齐鲁粮食》2002,(10):28-29
1998年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为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提出了完善粮食风险基金管理的具体办法。一、粮食风险基金是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专项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比例共同筹措,按国务院规定统筹使用。二、粮食风险基金专项用于地方储备粮油的利息、费用补贴和粮食企业执行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17.
粮食购销体制走向市场化的改革,是我国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作出的正确选择。2001年,国务院部署在粮食主销区拉开了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序幕。2004年,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在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的同时,国家决定通过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来稳定粮食生产、引导市场粮价和增加农民收入。2008年以来,国家出于调控收购市场需求,以及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的考虑,又先后启动了玉米、大豆、稻谷、油菜籽等I临时收储政策。实践证明,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对稳定和促进粮食生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障粮食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面对粮食供求关系发生的新变化和形势的新发展,现行政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制约了政策效果的充分发挥。一、当前粮食收购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没有体现品种、地区差价,不利于优质粮食品种的发展和粮食的高效流通。托市粮收购的价格标准与农民售粮收入直接相关,是决定政策执行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浅析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3月以来,我国粮食主销区相继取消粮食定购任务,粮食购销价格全面放开。就其内容而言,此次改革是中国粮食流通制度变迁中具有真正意义的市场化改革。虽然粮食主产区仍保留定购任务,但主销区的市场化改革必将对主产区原有的粮食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政策机制自1992年我国提出“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向以来,粮食购销体制开始由“双轨制”向“市场化”转轨。90年代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虽然对保护粮农利益、搞活粮食流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随着出现了“卖粮难”、“地区…  相似文献   

19.
李明建 《农业经济》2022,(1):132-134
调整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关系农民直接利益和农业长远发展,必须慎之又慎、稳之又稳。本文通过梳理我国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历程,理清了最低收购价政策演进的内在逻辑,结合中长期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趋紧形势及政策执行过程遇到的实际困难,提出了调整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目前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宏观层面提出重新设计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思考,建立以直接补贴为核心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