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社会正义观构建的路径选择--法治正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义观应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诸领域。法治渗透着正义的影子,可以说法治的灵魂是正义。法治作为规范人类自身的一项制度规范,是体现与渗透着人类正义理念的一项制度。法治正义是和谐社会正义之术,是构建和谐社会正义观的基本核心因子。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阐述了其正义观,即能够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这种正义观视角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其正义价值,具体表现为独特的法治正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全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促进国际法的调整。为了践行这样的法治正义,中国需要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上升为国际法准则,并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实践,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世界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分配正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的分配正义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马克思的著作中包含着对正义的科学反思,并且他的正义观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基础之上的,正确理解正义的实质对我国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休谟从情感主义道德观出发,认为正义产生的条件在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有限的同情心,从而断定:公共的效用是正义的唯一起源,正义是应社会而生的人为之德,财产权是正义的社会表现。在对休谟正义思想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指出其正义观的合理性、局限性及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娜 《魅力中国》2010,(9X):225-225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法制完善的关键在于程序正义,程序正义是现代司法理念所追求的最基本的司法正义,是法治精神的基础与核心。要想真正实现法治现代化,必须在转变观念的同时,更注重程序的改革,转变程序工具主义观念,树立程序的独立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闫虹 《新西部(上)》2012,(10):133-134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正义观和西方历史上的正义观,探讨了中西方正义观的差异。指出中西方正义观于起初有着一定的共性,但他们在发展中却由于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特征。西方的正义与法走到了一起,而中国的正义则一直与道德为伴。西方很早就将正义观运用于政治、经济、文化、法学等领域,使正义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和运用性。  相似文献   

7.
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价值,实现正义是人类社会的目标。但正义并不是一个内涵明确的概念,法学家和思想家往往用平等或自由平等诠释正义。而自由和平等在某种程度上有着不相容性。因此,如何在二者之间进行平衡成为了一个问题。新崛起的经济分析法学另辟蹊径,认为所有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都应以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为原则,正义的普遍含义应是效率。  相似文献   

8.
羊森 《理论观察》2006,(1):43-44
哈耶克由对极权政治的反思和警惕,断然否定了社会正义的追求,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法律正义的思想。哈耶克的法治正义的思想并不尽善尽美,但也不是无的放矢,他所坚持和力倡的个人主义原则和自发秩序观是更为理性而深刻的思想洞见。  相似文献   

9.
社会正义是人类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价值追求.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正义面临司法不当、教育不公、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大和官员贪腐现象严重等非经济因素的严峻挑战,迫切需要从制度建设、法治建设、大众传媒和正义观念教育等非经济途径努力以实现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0.
正义的环境是关涉正义之所以必要和正义之如何可能的关键所在。它包括了正义从产生到实现的诸种因素和条件,是由正义环境的构成向度和构成条件组成的有机系统。不同思想家对正义环境的见解各有其偏重和优长,但也存在着明显缺憾和不足。马克思主义正义环境观建立在广阔的历史视野和深刻的现实洞见基础上,为我们认识和把握正义环境问题提供了跨越时空的正确导向。  相似文献   

11.
"程序正义"作为一种理性的法律理念,在西方国家渊源颇深,并为现代法治国家普遍吸纳。中国在走向法治国道路的过程中经历着一系列的变革,中国传统文化对法治理念普及化造成重大障碍,程序正义对清除民众传统心理,建设法治国家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程序正义"作为一种理性的法律理念,在西方国家渊源颇深,并为现代法治国家普遍吸纳.中国在走向法治国道路的过程中经历着一系列的变革,中国传统文化对法治理念普及化造成重大障碍,程序正义对清除民众传统心理,建设法治国家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社会正义.社会正义是指每一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可以拥有与别人类似的自由相容的、最广泛的基本自由权.人类社会不存在所谓永恒的正义,但是对正义的追求却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14.
武丽  肖钢 《特区经济》2007,(12):233-235
程序正义不仅是实现税收法治的手段与工具,而且程序正义本身具有独立的形式价值,由于我国税收法治建设长期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造成在税收立法、税收执法与纳税人权利救济等方面程序正义的缺失。应当通过税收立宪,确定税收法定主义原则,在税收立法、税收执法与司法救济等方面,全面推进以纳税人权利保护为核心的税收程序的法制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的正义观不仅具有哲学、伦理、政治含义,还具有反腐倡廉的独特含义。在《理想国》中,无论是柏拉图正义观中个人的具体正义,还是宏观的国家正义,还是在达到这种“正义”的过程中,无不是一部反腐倡廉的“正义”史。因此,重新解读柏拉图的正义观,对于我们当今社会反腐倡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美德,正义是衡量人类行为的标准和最高裁判官。罗尔斯《正义论》发表之后,正义成为了现代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在社会现实中,正义越来越被统治阶级赋予抽象性形式,但是,形式上的普遍性并不代表内容的普适性,相反,它受既定条件的影响。从关系性的角度重新界定正义的观念,为克服资产阶级所宣扬的价值规范之无根性开启了可能的路径。正义的核心主张,正义思想的形成除了与产生其道德原则的社会阶级相关外,还受生产方式的作用,因而这种正义观必与社会历史观相结合,而衡量正义与否的唯一标准就在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中国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然而,由于中国不同阶层、地区间存在着教育机会不平等以及资源配置的不公,造成了教育正义的严重缺失.而制度、物质、思想观念等,正是造成教育正义缺失的深层原因.针对原因,找到实现中国教育之正义的可能性路径,是当前中国教育事业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伦理学界,比较通行的五种分配正义观包括绝对平均/平等主义的分配正义观、差别原则的分配正义观、功利主义的分配正义观、应得原则的分配正义观和自由主义分配正义观。这五种分配正义观在政治光谱上大体占据着从左到右的位置,从强调绝对平等到强调相对平等,再到功利和应得,最后是强调自由的权利,它们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人类理性,是维护人类共存和谐与发展的基本伦理。这五种分配正义观无论其是否全面,但它们都代表着人类不同利益群体对分配正义的一种认同。对照这五种分配正义观,作者认为,当今国际经济秩序存在着缺损,如平等的缺损、幸福的不足,对应得的扭曲和对历史罪恶的矫正缺失。依据这五种分配正义观,作者认为,不论从任何分配正义观来说,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改善国际经济秩序公平性的内容在国际伦理学上都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即使从最不注重公平的自由主义分配正义观来看,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行政作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种方式,需要追求效率。但正如罗尔斯《正义论》强调正义是社会体制的首要价值一样,行政的核心价值应当是正义而不是效率。行政不仅包括行政行为,还包括行政制度、理念等。强调行政正义应当同时满足行政程序正义和行政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20.
公平与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教育的公平与正义是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构成之一, 解决与发展教育的公平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关键环节. 而罗尔斯的《正义论》一书从多角度分析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论述了两个公平正义原则.本文结合罗尔斯的观点对我国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有限的教育资源与教育需求之间任然存在巨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