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品供给困境的博弈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共品的提供是不同利益主体对一部分社会资源配置策略选择的结果,在选择过程中,由于公共品的特殊性质,不同主体的供给可能会陷入公共品供给不足、公共财政负担过重、公共品供给结构失衡等三种困境。本文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思路来分析这些困境,试图寻找走出困境的方案,并结合我国当前公共品供给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公共品通常是靠政府的强制性融资来提供的,由于近些年政府财政压力加大,经济学界试图寻求公共品提供的其他的制度路径。本文回顾了公共品提供点机制(PPM)——一种公共品提供的私人解的实验研究,对西方实验经济学家通过设计不同的实验变量(退款、超额返还、信息以及资源禀赋等)提高PPM的有效性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学者们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自我国实行财政分权改革以来,地方政府的公共品供给问题就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对国内外学术界有关财政分权视角下公共品供给问题的研究动态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并融合自己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希望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公共风险是推动公共品供给演进的原动力。从公共风险治理的思想视角,分析我国不同时期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可发现:传统社会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是政治均衡下的风险应对,它并没有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近代以来,尤其是人民公社时期,国家意愿的计划供给冲击了农民自发合作的秩序,降低了政府防范公共风险的能力;经济转型期,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的帕累托改进在于改变制度约束,寻找政府目标与农民真实偏好契合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严重不足,影响了农村的正常发展。为此,应以政府与市场相结合、民主决策与有效监督为基本原则,建立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全社会多中心供给农村公共品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采用统计描述和综合评价方法来客观评价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础教育、社会保障的供给情况。我国地区间基本公共品供给的差异程度较大,但差异程度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基本公共品供给不均程度最大的是社会保障,其次为公共卫生和基础教育。其中,各地区公共卫生供给的差异程度在逐渐缩小,而基础教育、社会保障供给的差异程度在逐渐的扩大。目前要改善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状况,促进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重要在于增强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合意性。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相对城市而言严重不足,但农村公共品的主要供给者—政府在公共品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却存在着严重的财政困难,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正常发展。为此,应创新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改变过去以政府为主导的供给模式。实行政府、私人、民间团体相结合的多中心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发现,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农村公共品不足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对农村公共品不足的原因的研究大多是从现实中寻找答案,缺少深入规范的理论分析。在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与供给现状的基础上,将非均衡经济学中的理论分析方法引入对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中,给出了政府供给公共品不足的理论模型,印证了我国当前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分三个层次:最基础的要素层次,它是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基本制度,其次是由这些基本制度组合起来的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按照一定规则组织起来的供给模式,最后,是由这些不同供给模式综合组成的农村公共品供给体系。新的农村公共品供给体系应该由多个供给主体采取的不同供给模式组成,它们分别是中央政府为主的模式一、乡镇政府的模式四和村民自治的模式三。  相似文献   

10.
国内许多学者对农村公共品不足的原因的研究缺少深入规范的理论分析.因此,将非均衡经济学中的理论分析方法引入对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给出了政府供给公共品不足的理论模型,印证了我国当前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我国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品供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阐释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认为可采取分领域分项逐步推进战略,优先选择一些社会矛盾较为突出,容易开展工作的领域突破,再向其他领域扩展。通过若干阶段的努力,分阶段完成各级政府农村公共品供给责任的划分。为了减轻改革压力,第一步可先划定基本公共品范围,明确一定时期应达到的标准,稳步推进,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品供给的均等化,缩小城乡差距,缓解城乡矛盾。并根据政府职责的特点,采取递进的方式,明晰各级政府农村公共品供给边界。  相似文献   

12.
公共品是指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对于不同层次的公共品,其供应模式也不相同。本文对西方学者有关公共品供给机制的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笔者以汶川地震应急救助为例,探讨危机管理中的公共品应急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代际公共品的供给处于结构失衡状态,教育、卫生、医疗、环境以及社会保障等领域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这主要是由于代际公共品供给机制存在缺陷,需从经济学、政治学和行政法学三个视角来构建我国代际公共品供给改革的框架。  相似文献   

14.
当前农村公共品供求的数量不足、质量低下和结构不合理已成为普遍现象,农村居民对公共品的旺盛需求与政府财力有限的矛盾导致了公共品供给模式的多维新变化。实地调研表明,在政府供给机制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农村公共品的市场供给机制被引入并日趋活跃,同时出现了自愿供给机制等多种模式。在完善当前政府主导供给模式的同时,政府应采取各种公共政策加强和完善“政府诱导”模式来供给农村公共物品,通过经济支持、政策优惠和市场监管等手段利用市场机制提供能满足农民需求多样化的公共物品。  相似文献   

15.
从不同角度论证公共品供给主体并存的原因,并对供给主体多元化趋势达成共识。多元主体职能定位及相互关系研究存在一定的分歧,分歧源自研究者对政府认知的差异,即政府是理性经济人还是公共利益代表,这反映出新公共管理理论背后的经济学和政治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运用微观经济学的效用理论,同时借鉴Franz Van Dijk和Franz Van Winden等构建的关于社群关系与地方性公共产品私人供给的模型,对社会关系是影响农户自愿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集体行动的关键因素进行理论解释。并通过中国农村公共道路供给的典型案例解析,说明以血缘、亲缘和地缘为初始禀赋的农村社会关系是农户克服集体非理性,参与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单位"供给公共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公共品供给的角度,分析单位制产生的文化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并对单位制运行的社会经济后果进行解析,探讨市场经济体制下单位组织的制度变迁路径。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共品供给领域的"政府失灵"与市场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通过传统的方式直接供给农村公共品会产生“政府失灵“现象.公共品的“提供“和“生产“存在分开的可能性.引入市场机制能够弱化农村公共品供给领域的“政府失灵“现象.就生产方式而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类公共品的提供方式可采用由政府出资,市场手段生产;农业技术支持可以采取政府招标购买的方式生产;农村公共服务类公共品关键是培育新的供给主体;农村公共福利类公共品可以采用发放“公共福利券“的形式直接提供给农民.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构建次序行动下两个地区对于外溢性公共品供给的博弈模型,比较了次序行动与同时行动下供给效率的不同,发现次序行动下外溢性公共品的供给效率低于同时行动的情况.同时分析了不同行动次序下政府偏好的不同对于各自供给量的影响以及缩小外溢性公共品供给效率损失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文献综述,中国地方公共品供给的逻辑可以归结为:市场化进程客观上要求重新界定市场行为与政府责任的边界,而政府履行责任的过程可以视同为提供公共品的过程;中国式分权使得绝大多数公共品供给卸责给下级政府来承担;地方政府激励约束决定了地方公共品供给数量、结构与效率。此逻辑为解释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市场与政府、中央与地方、增长与失衡、公平与发展这些重大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