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功能的辅料支撑了服装的高附加值化。随着中国生产产品的高度化,日本以及日资辅料厂商、商社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现介绍能为服装高附加值化作出贡献的日本主要辅料企业及其商品。里布世界一流品牌给予高评价的宾霸旭化成纺织里布的吸水性、触感、着脱性极大地左右着穿着者的舒适程度。铜氨丝纤维的里布拥有这些适于里布的功能性。世界上顶级品牌的女装以及男士套装很多都采用了铜氨丝纤维的里布。旭化成纺织公司是经营高级里布印象不断深入人心的铜氨丝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成衣市场越来越成熟、水准也越来越高。消费者的需求变得多样化,与之相呼应,新的时尚中心不断诞生,刺激人们的消费意识。在成衣市场中,反映时代潮流的流行趋势不断涌现,消费者的眼光变得更为挑剔,只停留在高品质的商品上。在这样的形势下,针对中国成衣市场销售面料的日资企业迎来了新的商机。例如日资面料商沿用日本的商业模式,储备了品种丰富的商品,能够在短交货期内小批量交货。另外,面料厂家、商社则推出很多发挥日本技术优势的功能性面料。而且日元贬值也推动了日本产面料的出口。本刊介绍在上海的知名日资面料企业。(“主要经营产品”一栏中的材料包括混纺、交织。另外,每米价格反映商品档次,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纺织服装周刊》2016,(40):52-53
加工剂是提高面料附加值所不可缺少的产品。加工药剂厂家开发了暖感、凉感、清洁、美容等各种加工剂,日本加工药剂厂家则走在前列。各公司都在开发进一步提高功能性、多功能复合化、兼具安全性持久性以及辅助药剂的加工整体解决方案,提供高附加值商品。本期介绍日本纺织加工剂厂家的亮点商品。  相似文献   

4.
现在中国市场开始重新关注日本的面料。中国成衣市场已经告别了只要生产出来就能销售出去的时代。消费者的眼光也变得挑剔,如果轻易大量生产的话会积压大量库存,所以很多品牌被迫缩小了规模。在这样的情况下,成衣厂商开始认真思考“什么才是畅销的商品”、“应该如何生产制造”,对生产也变得慎重起来。  相似文献   

5.
国内市场     
中国棉花网消息:2月中下旬国内棉纱市场除低支纱外,主要品种价格波动不大,但市场形势仍出于低迷状态,销售形势并未像往年那样趋于好转。2月下旬,西南纺织市场和华东纱布市场21支普梳纱价格大致为18000-18500元/吨;32支为20000-20500元/吨。32支精梳纱价格大致在25000-27000元/吨之间。有分析认为,之所以棉纱市场出现价格变化不大,市场销售不畅的状态主要是由于目前市场大部分商品仍以去年库存产品为主,受去年棉花涨价的影响,其成本并不低,价格下降的可行性不大。但随着棉花价格的持续下跌,加之目前纺织企业产品库存增加,厂家资金周转困难,这种相持的局面有可能被打破。  相似文献   

6.
对于服装辅料来说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市场。在中国拥有产销网点的日资辅料企业积极针对日资成衣企业及中国企业扩大销售,此外,对急速成长的东南亚成衣生产的应对也成为重要课题。本期就日资辅料厂商对现状的看法及今后的发展战略对各企业中国法人负责人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7.
《纺织服装周刊》2016,(4):50-51
随着内衣市场的扩大,中国对日本特殊内衣材料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但现在有部分日本纺织企业认为这一增长趋势已经开始放缓了. 该企业称,随着采用日本特殊内衣材料的中国一流内衣厂家的成长,日本特殊内衣材料向中国的销售规模急剧扩大.但从2012年左右开始,由于内衣厂家之间的竞争激化,店铺销售额很难上涨.为此,高价的日本特殊材料开始受到冷落.其结果是使用日本材料的内衣的主要销售渠道百货店中充斥着大量类似的商品,无法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加上电商销售份额的增长,百货店的内衣销售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8.
王耀珉 《中国纺织》2011,(11):155-155
日本株式会社BONMA×职业女装发布会,10月25日在北京798举行,这是日本株式会社BONMAX职业女装登陆中国的首次亮相。日本株式会社BONMAX是日本最大的女士商务装生产销售企业,具有百年历史,专注于制服的研究、开发和销售。他们依据常年的实绩和经验,反复研究,在材料、缝制工艺以及设计上反复研究,改变了职业装0库存的销售方法,在个体量身定制的基础上,采用设立商品库存,接受一件订货的方法,加大了应变市场需求的适应性,解决了职业装领域一直存在的需求方对零散商品需求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纺织服装周刊》2016,(15):50-52
日本很多服装生产企业由于需求的衰退及销售单价低迷使得收益恶化.为了减轻服装企业的烦恼,日本辅料供应企业通过高品质产品帮助服装企业提高成品率.另外还加强了在服装企业必要的时候提供必要数量的全套所需辅料的机能.在服装生产企业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中国,日本辅料供应企业的存在感正在提高,本期介绍其中的一些知名企业.  相似文献   

10.
日前,上海御牧贸易有限公司宣布:公司将开始面向中国市场销售日本御牧广告标牌(SG)产品,强化本地产品销售及售后支持服务。上海御牧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6月,是日本御牧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成立的独资公司,成立至今主要经营日本御牧工业产品、包装广告、纺织/N装产品。此次宣布进军广告标牌业务,标志着御牧旗下三大主营业务在中国已全面实现自主经营。  相似文献   

11.
旭化成集团是日本的代表性综合化学厂家,自1922年创业以来,顺应时代需求,不断成长壮大。集团的业务结构创立时以纤维为主,如今已扩展到化学/纺织、住宅/建材、医药/医疗和电子等领域,均凭借独家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以及充实的售后跟踪体系,努力实现与别家产品的差异化。  相似文献   

12.
《纺织服装周刊》2016,(7):46-51
竹马(7.2-E10) 加强中国销售体系建设 竹马公司通过香港和上海的办事处向中国各地市场销售产品.另外,公司还增加广州、深圳的销售人员,加强销售日本的高级面料.今年除了intertextile上海展外, 公司还参加了PremiereVision 展,积极销售公司自行企划设计的独具特色的商品,并受到欧洲高级成衣厂商好评的商品.  相似文献   

13.
《纺织服装周刊》2016,(44):47-47
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intertextile Shanghai Apparel Fabrics Autumn Edition 2016)于10月11~13日在中国上海市的国家会展中心举行。在26万平方米的会场内,有和上届持平的约4600家企业参展。有近60家日本企业参展,其中“日本展团”有历届最多的43家企业展出,为了扩大中国内销,他们全力展示其新商品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市场将出现十大竞争经济专家研究认为,今后中国市场将出现十大竞争趋势:一、行业竞争:由独家经营发展到多种经营并存。二、商品竞争:由重视商品数量发展到重视商品质量、品种、价格、款式等方面。三、流通竞争:由单渠道、多环节发展到多渠道、产销直接见面的购销...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轮胎生产大国,年生产轮胎近亿条。然而令国人尴尬的是,中国轮胎除了生产总量在世界占优之外,其轮胎档次、轮胎质量、企业生产规模与美、日、法、韩等轮胎强国相比都相形见绌。究其原因,不规范的营销市场是阻碍中国轮胎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业内人士指出,轮胎易货、轮胎理赔、废旧轮胎销售是国内轮胎市场的“三大症结”,如不及时根除这“三大症结”,不从思想上杜绝这种营销理念,不从行动上制止这种营销方法,轮胎价格难以稳定,中国轮胎市场难以健康发展。症结之一:轮胎易货导致价位下跌目前,受世界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纺织》2005,(5):139-139
2005年4月3日,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2004年度"中国市场主要商品信息发布会".会上,中国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王耀发布了2004年度大型零售企业经营情况、中国零售业百强信息、国内消费品市场及各类商品市场分析预测报告,以及对国内消费品市场的70种商品的市场销售品牌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17.
许多国内汽车厂家认为,与国外公司相比,国内厂家的优势是经过多年建立起来的完善的销售服务网络,国外厂家进入中国市场,要想建立起完善的销售服务网络还不太容易。厂家一直都声称经销商是厂家的上帝,而实际上,许多经销商却认为厂家根本没有把经销商当作上帝,从某种程度上讲,厂家却是经销商的上帝。经销商与厂家的认识为什么会有差异?经销商、厂家谁应该是谁的上帝? 高投资、低回报: 经销商队伍很不稳定 经销商普遍反映:汽车销售业的投资回报率尤其是销售轿车的投资回报率非常低,卖车是“高投资、低回报”,大的经销商每个月至…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内衣·袜子成衣厂商接连开始强化国外销售。在战略中对中国最为重视,积极开拓在中国的销售渠道。内衣·袜子等商品对日本品牌的评价很高。以这样的评价为基础,日本的专业成衣厂商能否开拓市场呢,他们在中国内销市场上不断摸索。  相似文献   

19.
问:请问2014年中国销售情况如何? 宇仁:成立第二年的小纹工房贸易(北京)公司情况极好.成立第二年其规模已经是小纹贸易(上海)公司的两倍.小纹贸易(上海)公司则较为艰苦,正在重建之中.两家公司合计的中国内销整体业绩也获得增长.本公司经营的商品全部都是日本生产的面料.在日元贬值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销售要是不增长就奇怪了.随着日元贬值,面料价格已经非常适合中国成衣厂商购买.  相似文献   

20.
进入中国市场的日资辅料企业不仅向日资服装企业销售,为了提高向中国企业的内销以及应对急剧增加的成衣生产向东南亚的转移,正积极扩大业务范围。尤其是近两年来,由于日元贬值,对日销售情况变得严峻,很多企业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国内销、扩大向东南亚销售业务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