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政 《经济问题》2008,(10):73-75
农业生产力因素按其转化为生产力的方式可以被划分为物质生产因素和非物质生产因素,其具体构成可概括为十个方面。同时,农业生产力因素的构成并非杂乱堆砌,而是由特定的农业生产力因素在特定的关联方式下所形成的有机整体,是类型、层次和指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深入分析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布演进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农民农业收入的持续增长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6-2010年浙江农户微观面板数据,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将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解为5个因素的变化,采用反事实分析法,比较分析农业劳动生产率虚拟分布与真实分布的差异,进而判断各因素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布演进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均农业物质费用投入和技术效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布位置与形态演进的主要原因,前沿技术则主要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布形态的演进,而劳均土地面积和农业劳动力数量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布演进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业在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耕地减少、淡水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问题,农业也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循环经济理念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以"九节一减",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研发和推广应用农业节约型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农业废弃物资源性等环保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Agricultural producer service is an indispensable link in promot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hile agricultural pollution has become the largest source of pollution in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Given that agricultural pollution is different from industrial pollution due to its endogenous characteristics, we linked agricultural pollution with the human capital level of labor and propose an endogenous model that reflects the agricultural pollution path,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path.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government price subsidy, interest subsidy, and wage subsidy to agricultural producer service on agricultural pollution and other economic indicators by constructing a three-sector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including agricultural producer service. We found that the rise of price subsidy for the agricultural producer service and the wage subsidy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er service sector would increase the output of agricultural sector and reduce the output of agricultural producer service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but aggravate agricultural pollu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rise of interest subsidy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er service sector would decrease the output of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enhance the output of agricultural producer service conditionally, and decrease agricultural pollution. Preconditions of the three subsidies to improve national welfare have been obtained.  相似文献   

5.
基于期权合约的我国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学者对期权合约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有着广泛的研究。本文从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框架出发,剖析了我国目前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在信息流、物资流和资金流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在理论上提出引入非嵌入式期权合约再造我国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并分析了期权交易对信息流、物资流和资金流管理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希惠 《经济管理》2007,(21):53-57
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SCM,是传统管理模式的一场革命。本文试图将SCM哲理引入到农业产业链中,在讨论SCM与农业产业链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构建基于SCM的多链、网状农业产业链框架体系,然后借助于模糊技术综合评判方法,讨论农业产业链上节点联盟伙伴的选择,从而实现农业产业链体系的优化和各联盟企业的利益共享与多赢。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品牌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文章首先阐述了安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分析了安徽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意义,最后运用SWOT分析法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分析了安徽农产品实施品牌战略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法国农业补贴水平与结构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结合具体情况分析了法国补贴政策的演变,以及法国最新补贴政策的走向与选择。最后,综合了相关经验,提出了对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选择南靖县河坑村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文献研究结合田野调查与村民口述史的方法,就传统农耕时期、工业化农业时期,以及商业化旅游开发时期村落的农业生态系统与生产、生活方式等进行梳理,绘制出对应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示意图。通过不同时期生物、环境、人在整体结构中的位置与流动,分析村落自然环境与社会因素的因果循环关系,从中揭示传统农耕时期独特的生存智慧,厘清各种现实困境的历史过程与起因。立足生态系统的能量学视野,就河坑村世遗土楼保护与村落可持续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宇  潘超  肖逸 《技术经济》2019,35(8):124
元代王祯《农书》是中国重要农业典籍,其四库本相对于其他版本图像信息更为全面丰富,生动地记录了传统农具及相关生产技术状况,并反映出了当时的农业景观信息。选用《农书·农器图谱》中人、物、环境信息相对全面翔实的图像作为主要研究依据,对其进行分类与总结,描绘并探讨土地利用、农田水利、农作物种植、农村生活等方面的景观信息,再现古朴宁静的田园风貌,并由此揭示古人在农业活动中的技术发明和农业景观形态。这不仅可以促进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挖掘,也对当今的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景观建设带来一定的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1.
中国悠久的农业文明发展史留下了丰富的农业遗产,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农业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亟待提高认识,处理好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农业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以活态保护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为原则,在发展思路上和各类物质或非物质遗产项目的申报相结合,和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相结合,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入手。农业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典型模式有生态农业观光园,结合地方农业特色举办节庆活动建设休闲农家乐基地,打造乡村旅游度假胜地。  相似文献   

12.
王健  张征  张正河 《技术经济》2013,32(1):51-58
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以县域为空间单元,刻画了1999年、2007年和2010年山东省农业总产出及五大类主要农产品产出的空间分布模式,并对山东省农业产出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显示:山东省农业总产出的空间分布基本呈"核心-边缘"模式,空间相关性和区域布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粮食、棉花和油料作物的生产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和经济外溢性,肉类生产的上述效应相对较弱。最后提出:在开放经济及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制定考虑空间影响的农业政策,才能真正合理引导各区域农业协调生产,最终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以农业环境技术产业化促进农业环境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环境污染威胁农业安全和食品安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环境技术产业化是农业环境有效治理的基本路径。以市场方式实现技术转移和应用的优势在于,供给方在利益驱动和竞争压力下,能够不断的进行市场开拓和技术创新。一般性环境技术的产业化成效和发达国家农业环境技术的成功产业化为我国农业环境技术走产业化道路提供了经验借鉴。在论证农业环境技术产业化的可行性基础上,根据农业环境技术的类型,分析农业环境产业的主要类型;并根据农业环境技术不同类型的特点,分析不同农业环境产业的产业化动力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准公共产品的属性,使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无法单方面满足其融资需求,这就决定了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才是解决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要做好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支持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在强化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服务导向,重构农业政策性金融组织体系,拓展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筹资渠道、增强其融资能力,完善融资利益补偿机制等方面多做工作.  相似文献   

15.
China's eastern area is at middle and later 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during which the rel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appears maladjusted. The main problems are shrinkage in agricultural comparative earning and lack of driving force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sed on calculating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in east China from 1996 to 2005, this paper analyzes contributing degree of motive forces of agriculture develop in ten provinces and cities of east China applying GCA (Grey correlativ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no absolut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level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in China's eastern area. There is no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between industry and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ry in some areas. Fertilizer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put had high contributing degree for ten years; however; contributing degree in land and irrigation work input was low. Non-materialization inputs became the leading role in most provinces and cities' increase of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need non-materialization inputs as primary motive force, at the same time, direct material input and facility input as guaranteed function. For some reason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characterized by "more direct material input, less facility input " in east China now. Optimal driving.force model of futur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east China is that non-materialization inputs are dominant, that perfected facility input arc guarantee, and that certain substance inputs are necessary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福建省为例,着重讨论了改革开放30年来农业投融资中不同主体的资金投入与农业发展的关系,运用协整检验、VAR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和模型展开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外商和农民个人的农业投资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比较显著;财政、农村集体和乡镇企业的农业投入以及金融机构的农业贷款对农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明显。最后,在有针对性地进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业产业化是当今中国农业发展的热点,但产业化经营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三农”问题的根本转变,目前仍很少有人进行定量研究。文章以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早的山东省龙口市为案例,通过生产调查和统计资料分析,对该问题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尽管龙口市的乡村工业发展迅速且占据了农村经济的绝大部分,但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关系最为紧密的仍然是农业产业,其次才是农村第二、第三产业,这一结果应归功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户在家庭劳动力分配时,年老人趋向于从事农业生产,年轻人趋向于从事非农生产,许多农户将自家的劳动力投入到非农产业,同时又雇佣外地劳力从事自家的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8.
朱剑峰  黄梦来 《技术经济》2006,25(11):58-63
阜阳市为贯彻农业部和安徽省政府关于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采取积极措施,实施优势农产品规模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好的初步成效,本文对阜阳市实施优势农产品规模基地建设实施措施、制约因素以厦今后建设的工作重点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建立优势农产品规模基地是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和有效的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特色农业产业化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支持对特色农业产业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一个完善的特色农业产业链金融支持体系不仅需要为特色农业产业链中各资金需求者提供充足的信贷资金,还需要与特色农业产业链中各参与者之间在信息、技术、保险等各方面进行有效沟通和联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剧,农事节庆由单纯的纪念庆祝活动发展为促进农业品牌传播推广的有效手段,农事节庆在农业品牌传播方面的特点日益显露。精准的传播时机、灵活的传播场域、明确的传播对象、互动的传播模式、欢乐的传播氛围等构成了良性传播场。消费者在愉悦的传播过程中形成关于农业品牌的立体化认知,深化品牌印象,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有效推动了农业品牌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