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福建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利用邓氏关联度计算法,分别计算福建省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与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的关联度,主要结论为:工业总产值与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存在中关联关系,与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固体废物排放量、能源消耗量存在强关联关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固体废物排放量、能源消耗量存在强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EKC(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计量模型,运用"十五"以来江苏省纸和纸板产量以及造纸业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源SO2排放量、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和CO2排放量等特征污染物排放数据,对江苏造纸业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苏造纸业主要特征污染物排放量随着纸和纸板产量的增加呈现出"N"型的曲折波动。究其原因,"十一五"以来快速增长的产业规模及其能耗总量,是推动江苏造纸业污染物排放重拾升势的主要原因。因此,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加大对能耗和特征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以及加快绿色新产品开发等,将是促进江苏造纸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3.
赵关维 《发展》2014,(11):41-42
正一、庆阳市农业资源环境面临的问题(一)工业发展对有限农业资源的占用、环境的污染严重据统计,仅2012年,庆阳市来自工业的"三废"排放量触目惊心:废水排放量达277.37万吨,废气排放量86.06亿m3,工业烟(粉)尘排放量5 277.33吨。来自庆阳市环保局的监测数据表明:1.工业"三废"对企业所在地水的污染严重。截止2013年末,长庆油田在庆阳市各县(区)均有油田开发,建有井场4 576个,油(水)井16 837口,联合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工业化建设面临的环境难题 我国工业化建设留下了积重难返的环境沉疴,尤以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和废渣)最为明显.首先,困扰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第一大环境问题是大气污染.2013年,全国废气排放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043.9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2227.4万吨,烟(粉)尘排放量1278.1万吨(环境保护部,2014).2014年,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监 测 的161个城市中,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城市仅占9.9%,未达标城市占90.1%(国家统计局,2015).其次,工业建设造成的水污染不仅使江河湖海的鱼虾绝迹,而且还威胁着周边居民的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浙江省1985-2010年FDI和工业“三废”排放量相关数据,利用Eviews5.0对浙江省FDI和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相应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FDI与浙江环境污染的变化关系表现为FDI有导致环境污染指标上升的趋势,即浙江FDI的增加是引起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增加的原因,而全省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排放物增加并不是浙江省FDI增加的原因;经检验,浙江FDI与检验的污染指标间的关系基本都为“U型”.文章认为,从结构上引导FDI的投资方向,从环境政策上控制其对浙江环境的负面影响,使FDI成为推动浙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基础上发展了一个关于环境污染与外商直接投资、环境规制和产出水平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1999~2012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分别选择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作为环境污染水平的代理变量,通过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了全国及分区域外商直接投资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环境污染呈"倒U"型关系,即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环境规制对污染排放的治理没有促进效应,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支出与环境污染排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这反映了当前地方政府缺乏治理环境污染的积极性和前瞻性,各地正面临环境越污染越治理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随着排污费的增加,企业成本压力越来越大,迫使企业不得不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污染排放强度,以追求更高的利润水平。利用2004-2008年我国各地区的排污费数据,检验技术创新在排污费对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中起到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污水类排污费对污水排放量的扼制作用和固体废物类排污费对固体废物排放量的扼制作用并没有显现,技术创新也没有起到中介作用;废气类排污费对废气排放量的扼制作用较为显著,并且技术创新在废气类排污费对废气排放强度的影响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如何解决汽车废气排放的污染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然而目前在治理汽车废气污染时,人们一般只着眼于汽车新燃料的开发和废气排放的净化,忽视了汽车本身重量这一重要因素。一、降低油耗是减轻废气污染的重要途径交通工具总废气排放量中,汽车废气排放量占了...  相似文献   

9.
出口贸易对企业排污的影响机制一直是学术界的未解之谜。本文利用2001—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和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考察了企业出口行为对污染排放物排放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企业出口能够降低二氧化硫、烟尘、工业废气、工业废水等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量,这说明出口贸易对企业污染排放产生了抑制作用。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显示,企业出口行为对二氧化硫、烟尘、工业废气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使用清洁型能源实现的,即“清洁生产”渠道;而对工业废水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终端治理”来实现的。此外,出口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异质性,对于污染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规模较小企业的作用更为明显。同时,在更换了出口的度量指标、加入其他控制变量后,实证结果依然稳健。本文的实证结果对于新形势下我国环境政策的制定、企业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健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8):1-6
文章以1985—2008年度上海市人均GDP为经济增长指标,以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废气排放量为环境污染指标,通过建立VAR模型,得出了上海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动态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认为:上海经济增长依赖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增加,并导致了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增加,同时,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水排放量之间存在良性互动。此外,上海的环境污染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而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水平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谢宇琴 《科技和产业》2021,21(4):102-108
利用泰尔指数刻画福建省环境不平等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LMDI模型和M-R模型从时间和空间的尺度上分析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对福建省工业污染物排放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2018年福建省工业废水的泰尔指数均超过0.24,工业固废的泰尔指数出现0.90的极大值.经济规模效应对福建省工业三废的减排始终起抑制作用,产业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交替出现促进与抑制作用.从时间尺度上看,对工业废水和工业固废物而言经济规模为累计正向贡献度最大的影响因素,对工业SO2排放影响最大的为产业结构效应.从空间尺度上看,对福建省工业废水、工业SO2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区域差异贡献最大的分别为漳州市、福州市和龙岩市,三市减排空间巨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协整理论、格兰杰因果检验和EKC假说,考察了安徽省利用FDI发展经济背后的环境风险。研究结果显示:FDI和工业废气、工业固体废物均存在协整和因果关系,但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FDI对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都不明显,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FDI在安徽省的行业分布状况。此外,样本期间安徽省不存在严格的“倒U”型EKC,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物仍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增加,工业废水减排的管制效果明显,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呈“U+倒U”型,而外资的流入则进一步加大了安徽省跨越EKC顶点的难度。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LMDI分解方法研究了1991-2011年山东省工业结构演变对水环境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参照世界银行认定的水污染密集型产业选取了山东省水污染密集型产业,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污染密集型产业结构变动的水环境效应。得出以下结论:经济总量增长引起了水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技术效率的提高则抑制了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但技术效率的减排效应在不断减弱,因此,工业结构的调整是污染物减排的重要内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0%左右,但其污染物排放量却占到整个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85%以上;污染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或下降一个百分点,对应的工业废水、COD、石油类、挥发酚和氰化物排放量将上升或下降0.8亿t、17.1万t、61.0t、80.2t和5.9t。研究表明,未来工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调整将有助于山东省水环境的治理与优化。  相似文献   

14.
刘彦花  贾莉 《科技和产业》2020,20(10):48-53
基于脱钩理论,选取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和工业增加值四个指标,应用Tapio脱钩指数模型,开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7—2016年工业三废排放与工业经济增长脱钩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工业三废排放与工业经济增长基本处于未完全脱钩的不稳定状态,没有明显的演变规律。时间上,2013年各市工业三废排放与工业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达到最佳,空间上,南宁市的工业三废排放与工业经济增长脱钩程度最佳。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为政府治理、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领域带来了深刻变革,数字经济发展是否抑制了环境污染是亟需解答的问题。文章基于中国285个城市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多维度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降低了城市各类环境污染物的排放,运用工具变量估计、引入外生政策冲击、替换解释变量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数字经济发展对不同污染物的降低作用有所差异,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降低效应最明显,工业废水和工业烟尘排放量次之,对PM2.5浓度的降低效应最小。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绿色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是数字经济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机制。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周边城市各类环境污染物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空间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污染减排效应相比中、西部地区更大,且数字经济发展仅在东、中部地区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文章的内容丰富了有关环境污染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是对有关数字经济研究的有效补充,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助力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可靠的实证依据,同时为发展数字经济、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污染减排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所带来的消费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结合福建省实际,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城镇居民的各项生活消费支出与生活“三废”进行灰色关联度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与生活“三废”之间有着十分显著的关系。最后提出了治理福建省居民消费污染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山西省工业企业节能减排评价问题,构建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山西省工业企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太钢集团为例进行实证检验,进而找出对山西省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效果影响的主要因素为:资源综合利用、污染物排放和节能减排管理,为山西省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战略决策提供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