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产业》1996,(2):32-32
我国联机手写汉字识别获得重大突破汉王联机手写汉字识别系统第六版近日问世,这一成果使我国联机手写汉字识别技术再上了一个新台阶。它做为“863”计划支持项目,是由刘迎建领导的中科院自动化所文字识别实验室完成的。联机手写汉字识别,是用计算机把人们现场手写的...  相似文献   

2.
王宝娥 《魅力中国》2011,(15):316-316
利用好“一田字格”;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写字兴趣;识别汉字规律,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低年级写字能力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3.
王磊 《魅力中国》2011,(11):264-264
汉字作为汉语中最基本的文字符号,是炎黄文明忠实的记录者和中国文化坚实的载体。汉字及其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艺术,对中国现代平面设计艺术的影响与启迪伴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去研究和认识它,从而充分发掘其中包含的中国哲学,更深入地利用汉字进行平面设计。  相似文献   

4.
本文感叹汉字的伟大、神奇、优美;解析了汉字传承五千年的历程:第一,由于汉字的“表形、表音、表意”历久不衰,成为世界上历史最长的文字;第二,由于汉字,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历经坎坷,保持大一统的民族繁衍,国家的独立;第三,列举汉字发展遇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改革解决。  相似文献   

5.
张卓  郑鑫 《魅力中国》2014,(26):35-35
本文从由中央电视台、国家及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全国第一档原创形态的汉字听写教育类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入手,通过对节目的设计初衷、特色、意义的探讨,深化对汉字发展现状的认识,联系汉字及汉字书写的意义与价值,明确汉字书写在当下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真正实现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6.
粟聪 《魅力中国》2014,(7):199-199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是基础的,却也是最难的。特别是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仍然处于口语课、词汇课的附属地位.很难体现汉字的特点和汉字教学的特点与规律,制约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本文主要简单介绍汉字特点进而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从汉字和拼音文字的比较谈对外汉字教学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是对外治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根据汉字和拼音文字的不同特点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汉字教学中,听说汉语,看写汉字应同步进行,根据不同的汉字类型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因字施教”;在基础阶段的汉字数学中应加强书写训练。  相似文献   

8.
聚焦刘迎建     
刘迎建简历 1954年,生于南京; 1968年,当通信兵; 1978年,考入南京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系; 1984年,开始从事联机手写汉字识别研究; 1985年,研发出第一个联机手写汉字识别系统; 1987年,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破格录取为在职博士研究生; 1993年,任北京中自汉王科技公司总经理; 1995年,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能听懂人的语言,这意味着人工智能时代已向我们走来。北京中自汉王科技公司在IBM支持下,基于ViaVoice自行开发了一种最新语音识别软件与手写输入系统——汉王听写系统。它把IBM研究开发的语音识别核心技术与汉王优秀的手写汉字识别输入系统完美的集成一起,形成了一个优势互补的非健盘输入系统。成为一种简单方便,人人会用的文字录入工具。这不仅提高了汉字输入速度,而且使讲话人更自然、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汉王听写系统,具有汉语语音听写输入、语音命令、编辑、打印功能,由于中文同音字多,有声调、词界不明,新词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近两届的宁波国际海报双年展为例,研究分析了现阶段国内外文字图形化倾向;认为追求文字图形构造新形式,对其进行研究开发与应用是当代设计师的主题。文字设计的图形化在当今这个图像时代越发明显,而文字图形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也早已从标志、海报等传统形式发展到室内外环境设计以及基于新媒体技术条件下的各种电子媒体领域。  相似文献   

11.
对外汉语教学要立足汉语和汉字自身的特点,结合传统汉字学研究成果,加强对外汉字教学的研究。它是在充分认识和研究汉语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揭示了汉字和汉语之间的关系,突出了汉字的结构特点,强调了汉字的构词因素,凸现了汉字的文化传承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露晨 《魅力中国》2014,(5):153-154
汉字在中华民族的统一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功绩,中华灿烂文化历经五千年而屹立不倒,这也与汉字的不断传承有关。在国家不断向外树立国家形象,世界范围内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之际,文化是帮助我们走向富强的重要软实力。汉字汉语的输出是我们对外推广中华文化时首要面临的工具。由于汉字的特性和在对外教学中不合理方法的使用等原因,使得我们的汉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瓶颈之一,影响学生学习与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探索绿色矿山建设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为绿色矿山建设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其间运用专业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等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与CNKI数据库收录的国际、国内关于绿色矿山建设研究文献的发文量、发文作者、发文国家、高频率关键词进行相关指标统计和可视化分析。研究表明,绿色发展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我国绿色矿山建设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基本步入理论应用阶段;当前的绿色矿山多指的是绿色煤矿,且研究侧重点为技术应用和生态资源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业内人士、研究机构及政府需要在绿色矿山建设有关标准和制度体系、发展模式及建设规划编制、矿山信息系统、智能开采及生态经济等方面通力合作,共同推动绿色矿山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汉字断想     
汉字是世界上风格独具的一种表意文字,对于蕴涵在汉字中的文化元素,需要采用传统与现代科学知识进行观察研究.应该将汉字分为甲金文、篆书、隶楷三个不同文化时期,并运用多学科方法认识汉字.心理科学、思维科学是跟语言科学密不可分的相关学科,将所有这些学科的知识方法运用于语言研究,将会使当代汉字学研究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说"木"     
汉字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字形也在不断变化。从甲骨文到今天的简化字,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很多汉字已经看不出它本来的样子了。该文用追本溯源的方法分析一下“木”,发现汉字与汉文化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6.
识别与构建自然语言处理在我国社会科学领域应用的发展路径有利于场景应用创新,对推动学科间深入融合与交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0—2021年中国知网数据库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的期刊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并融合关键词阶段演进与中心度特征,开展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我国社科领域应用的发展路径识别研究,构建文本分类、机器翻译、情感分析、科学知识图谱4个研究方向发展路径。结果表明,文本分类、机器翻译、情感分析方向经历了由机器学习到深度学习、由独立模型到集成模型、由粗粒度任务到细粒度任务的演化进程,科学知识图谱方向的研究具有学科融合化、产业新兴性、政策理论化、方向创新性特点,但研究方法有待创新;自然语言处理与社会科学领域的持续融合与交叉,是其应用在我国社会科学领域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魏嫒梅 《魅力中国》2010,(26):231-231
提笔忘字指准备好了要写字的时候,提起笔来却忘了怎么写。这种现象在手写时代多出现在老年人群中,然而网络时代的到来使电脑打字的书写方式慢慢颠覆了传统的手写文字的习惯,“提笔忘字”越来越年轻化。本文通过对沈阳市26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使用Spssl3.0统计分析软件对该265名在校大学生的“书写习惯”、“电脑使用情况”和“对提笔忘字现象的看法”等几方面进行描述,分析了“提笔忘字”这种现象日益严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王天骄 《黑河学刊》2011,(9):90+93-90,93
读懂汉字,就会读懂中国。象形是汉字第一属性,汉字是单音字,汉字的表达又是内向的,汉语由字、词、句三个阶次组成,作为汉语句型,排比、转析、短句。汉字构成了汉学、国学。对外汉语教学是立足汉字的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9.
于潇 《魅力中国》2011,(5):255-255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外汉语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基础。“汉字难认、汉字难学”已经成为国外学生公认的事实。论文拟从汉字自身规律入手,根据对外汉字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梳理出对外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以期对汉字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张锐雯 《科技和产业》2023,23(18):199-206
以2011—2023年1044篇数字文化产业主题CNKI文献为研究对象,基于作者、机构、聚类、时间线和关键词突现图谱,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研究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以产业发展视角研究热点为文化产业、数字经济、互动体验;以技术发展为视角研究热点为数字技术、数字化;以传播视角研究热点为数字出版、传媒业、图书馆;以产业创新视角研究热点为文化创意、新业态。通过将关键词和聚类、突现图相结合,分析未来数字文化产业研究前沿热点为文化消费、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合发展、赋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