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靖波 《北方经贸》2012,(10):12-13
课程体系是专业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它直接反映了人才培养的宗旨与目标,是教育的核心环节。随着中国的入世,对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同时也对各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地方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特色与针对性不明显。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应在优化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强化实验实践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不合理,培养出来的人才特色与针对性不明显。本文探讨了当前中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了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在优化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强化实验教学环节、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北方工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多年教学实践,研究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国际经贸发展形势,提出以下改革措施建议:通过多种渠道加快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将专业实习与大学生科技活动和专业竞赛相结合;减少分散实习,增加集中实习所占比重;加强校企合作,聘请校外专业人员作实习指导;进一步规范专业实习资料管理工作;有针对性地设置和安排实习内容。  相似文献   

4.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外贸企业、报关公司及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等相关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运用DACUM职业分析法对职业岗位所需能力进行分析,以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双对接,为我国高职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毕业生面临着就业空间不断拓宽和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的新形势。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亟待创新,创新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就业能力,基本思路是素质教育的“趋研究生化”和技能教育的“趋高职化”。可以尝试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国际贸易课程专业教学。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内容可以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有效地融合。国际贸易课程可以在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师等方面与课程思政目标相融合。学生的参与是实现国际贸易课程与课程思政目标融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李艳丽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1):231-23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探索新的外经贸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以烟台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为例,提出了高素质外向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一、目前我省高职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学科体系课程仍然占据主体地位 在江西不少高职院校中,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中传统学科课程形式仍然占据主体,未能真正地从职业岗位要求、工作过程要求对课程设置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出发,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报关与单证实务课程考试改革为例,指出现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考试中存在考试形式单一、考试成绩构成不合理、考试内容不科学、考试评析流于形式等问题。探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考试模式的调整与创新,从报关与单证实务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出发,提出了"业务流程—流程实测—模拟训练—案例分析—期末考试"新型考试模式,旨在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刘艳 《对外经贸》2021,(4):146-148
目前,仍有一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依然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训教学欠缺。通过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进而从构建实训模块、合理安排实训课程时间、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提升教学师资队伍以及专业竞赛等方面提出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构建及实施路径,完善创新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训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1.
李方静 《北方经贸》2023,(9):140-143
数字经济催生数字贸易新业态迅猛发展,衍生了各行各业对数字贸易专业人才的强劲需求。然而,传统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体系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已经不再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人才需求,本文通过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困境,探究与数字贸易发展特征相契合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2.
杨波 《消费导刊》2014,(4):106-107
我国内外贸的快速发展和内外贸的联动要求为贸易经济专业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思路。从这一角度出发,本文结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贸学院的实际,对贸易经济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改革提出了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3.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让国际贸易的往来越来越频繁。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高校应加快为时代培养出合格的国际经济贸易人才。当前国际贸易专业应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强技能、重实用是西南科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办学特色之一。尊重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和国际经贸专业的办学特点,充分利用工科院校背景,制定科学、完整的经贸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性质决定了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的差异、实践教学的实施、教材的选取、教师的素质等因素制约了双语教学的开展,因此需要从改革课程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优化双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商》2015,(4)
文章通过介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展开探讨研究,旨在为相关高校基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现状、问题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旨在对该专业乃至相似民办院校的类似经济类专业双语教学开展提出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丘兆逸 《市场论坛》2012,(5):83-84,7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增加了广西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需求。文章采用网络调查方法,对广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归类分析。结果发现,企业对从业经验、运用外语能力、进出口单证处理能力、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的要求突出。为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应突出实践环节、以英语能力为主、提高单证处理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9.
程丽梅  韩爱玲 《商》2014,(8):247-247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的双语教学是指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本科课堂上以英、汉两种语言来进行教学与交流。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真实的语言环境来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国际贸易专业的英语水平,使得学生可以使用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来学习、思考与研究国际贸易。笔者认为,要解决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要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征为出发点,设计一套完整的双语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国际贸易专业演变及特点的基础上,对国内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类,分别介绍了科研理论型、实践应用型、综合型和按类培养型培养模式。基于对国内农业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模式情况的分析,构建了东北农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按类招生培养模式,并对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培养制度、培养内容、培养评价五个要素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