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结合某水电站左右岸边坡锚筋桩支护施工,主要对边坡锚筋桩的孔位布设、造孔、桩体加工、安装、注浆等施工工艺进行浅析探讨,希望对同类工程交流借鉴。  相似文献   

2.
泥石流、崩塌是北京山区公路中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该文对上述两种灾害的孕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降雨对这两种地质灾害形成的决定性影响,并针对泥石流和崩塌地质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维理 《新西部(上)》2007,(1X):248-248,253
泥石流、崩塌是北京山区公路中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该文对上述两种灾害的孕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降雨对这两种地质灾害形成的决定性影响,并针对泥石流和崩塌地质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张瑰 《魅力中国》2014,(15):328-328
公路是遇到地质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工程建筑之一。一条公路的修建常常需要跨越不同的地貌单元,会遇到各种各样复杂的地质问题,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等特殊的地质灾害。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为满足经济建设的要求,就要厦时预防。  相似文献   

5.
柳州欧维姆建筑机械有限公司是以柳州市建筑机械总厂为主体的集团型中外合资企业,是生产预应力筋张拉设备、锚固夹其及其系列配套器材的专业厂家,也是我国同行业中规模最大、品种最全、规格最多的厂家。该厂主要产品有:各种预应力筋锚固体系,DM型镦头锚体系,以及适用于螺纹钢、圆钢等预应力筋锚固的螺丝端杆锚、轧丝锚体系、张位预应力筋用的各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周边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公路建设中顺层边坡的工程病害频现。通过工程地质分析和数值计算,基于滑面损伤本构模型,研究顺层边坡支护前后滑面应力、位移和边坡稳定性系数等特征量的变化规律,验证桩锚组合结构加固顺层边坡的适用性;通过施工全周期现场监测,获取边坡深部位移、抗滑桩桩身弯矩和锚索应力的时效特征。结果表明:开挖扰动下顺层边坡具渐进性失稳破坏特征;自坡脚沿滑面向后缘,位移呈指数型平滑递减,剪应力先增大后降低,滑面损伤变量自剪应力峰值位置开始同频衰减;采用桩锚组合结构加固顺层边坡后,滑面位移最大值降低88.62%,最大损伤变量降低84.75%,稳定系数提高25.20%;坡体深部位移、抗滑桩桩身弯矩、锚索应力等监测验证了桩锚组合结构加固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分析了山区公路的线路选型的原则,重点介绍了山区公路线路的设计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解决地形条件复杂、山区环境复杂、地质条件复杂等因素的影响,还可以保证山区公路施工的进度和质量。通过对山区公路的线路选型与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为山区公路施工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南塔至南锚之间的引桥采用钻孔基础,桩径φ1.8m,最大桩长为73m,地质淤泥质亚粘土及粉细砂层。文章介绍旋挖钻机在钻孔过程中的运用和质量控制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
王有昌 《科技和产业》2023,23(11):265-273
依托澜沧江黄登水电站库区沿江公路K243滑坡工程实例,对新生工程滑坡和古滑坡的成因机制、变形破坏模式及治理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滑坡多工况组合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和剩余下滑力;运用GEO5软件建立滑坡模型,分析抗滑桩内力及位移变化,以及不同治理施工过程中的滑坡稳定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K243滑坡采用双排刚架抗滑桩、锚索桩板墙、填土反压及截排水等措施进行治理,效果显著;新生工程滑坡后排桩剪力和弯矩均大于前排桩,后排桩桩顶位移大于前排桩,而古滑坡前排桩的剪力及位移均大于后排桩;新生工程滑坡在不同施工过程中的稳定系数提高比例约为古滑坡的一倍。实践证明K243滑坡治理是成功的,可为库区公路滑坡分析与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2007,(12):42-43
陕西省机械施工公司成立于1955年5月,属国家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具有公路、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市政公用、水利水电工程总承包二级资质;公路路基、钢结构、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专业一级资质;轻型房屋钢结构专项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乙级施工资质  相似文献   

11.
张坤  孙魁  陈建平  彭捷  陈军  张鹏华 《科技和产业》2023,23(21):184-191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实施地质灾害精细化管理、加强地质灾害管控的重要依据。综合考虑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系统性、实用性,总结提出“两图-双预测”方法。以陕西省乾县为研究区,利用“两图-双预测”方法评价该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易损性、风险性。结果表明,乾县地质灾害无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主要沿境内3条主要河流及重要交通路线分布。通过验证,该方法评价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2.
童康益  付栋 《科技和产业》2021,21(10):367-374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是典型的冲积平原,地表以下70 m区间普遍为第四纪软弱黏性土沉积.而在这一深度范围,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又相对集中,工程建设施工容易引发地质灾害,从而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非常必要.结合上海城区某电力隧道和管线工程项目特点,分析拟建工程和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对拟建工程范围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分析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边坡失稳、地基变形、水土突涌、地面沉降、砂土液化等地质灾害问题,并进行危险性评价分析,提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措施,以减少、避免本建设项目和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城市生态地质环境,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洋溢  袁通  秦鲜卓 《科技和产业》2021,21(11):326-332
受地形地质条件、工程经济以及勘察深度等因素的制约,山岭重丘区隧道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不良地质灾害的影响.为解决隧道穿越洞口浅埋段滑坡体的施工安全问题,以乐业至百色高速公路永乐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针对其地形地质条件及滑坡体情况,结合洞内变形与滑坡体变形相互作用机理,对隧道穿越洞口浅埋段滑坡体施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洞外加固处治+洞内严格控制沉降"的综合处治方案.实践结果表明,本隧道工程穿越洞口浅层滑坡体的施工过程安全顺利,采取的施工控制措施方案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矿石类资源不断开发,矿区周围环境遭到破坏,甚至严重影响到地貌景观,违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同时还存在许多地质灾害的隐患,危及人身安全。针对这一问题,以贵州省处于停采状态的乌当区照福露天矿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调查对治理区生态环境进行评估,结合以往工程实践,针对性提出“采坑回填+削坡-岩壁治理-土壤重构+植被复绿-截排水及蓄水”综合治理模式,并以区内矿坑1中局部区段作为主试验点进行应用研究。工程结束后,消除或减轻了矿山地质灾害隐患,为更好地利用区内资源奠定了基础,促进了矿区生态恢复,增加了百姓收入,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李永军  尚改珍 《乡镇经济》2009,25(12):14-16
敏感性评价是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稳定性的主要方法之一。为了促进土地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实施宏观规划和管理,文章利用2008年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从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地质灾害、水环境4个方面,对易县土地生态敏感性开展了单要素评价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易县土地生态环境中度敏感地区和高度敏感地区面积较大,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21.67%和60.93%,不敏感地区占5.15%,轻度敏感地区占的份额最小,只占5.00%,极敏感地区占的份额最小,只占6.25%。从区域分布来看,高度敏感类型区在全县各个地区均有分布,中度敏感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各山地的下坡地区。  相似文献   

16.
贵州属于典型的山地地区,风电场建设及运营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对贵州山地地区的风资源评估、风电场的建设,以及风电场的运营维护等方面展开研究,发现目前高海拔山地地区的风力发电技术存在突出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问题,贵州山地地形的风电场处于高海拔地区,风电场的发电量受季节和空气密度的影响明显.提出了利用储能技术和风力发电技术结合的方法来解决高海拔山地地形的风力发电技术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问题,这对山地地区风力发电技术发展和能源结构形式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北京山区是北京的生态保护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是北京建设宜居之都的重要屏障。保护山区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山区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日益引起社会关注。在把握北京山区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北京山区生态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山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龙云安 《特区经济》2010,(12):288-289
中国70%的国土属于山区,由于先天无优势,山区经济长期落后于平原和城市,在信息文明时代,探索山区经济特殊发展模式已经迫在眉睫,本文提出建设山区经济特区,破解山区经济千年发展之迷,彻底改变山区经济落后与贫困恶性循环,实现山区经济真正跨越式发展,本文研究了山区经济特区与沿海经济特区的本质区别、山区经济特区的理论前提、建设的阶段性,并从试点县实践的简单分析,论证山区经济特区在信息时代的可操作性和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The impacts of access to roads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at the household level are empirically examined using Timor‐Leste's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s. This paper examines not only the quantity, but also the quality of road infrastructure and, thus, extends existing studies that only consider the benefits of road accessibility. It is found that proximity to main roads may not necessarily result in improved welfare. Instead, ensuring all‐weather access to roads appears to be a more significant factor in raising household well‐being. Specifically, road accessibility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reduces the probability of households reporting a ‘less than adequate’ (low satisfaction) response by 13–25 percent. This suggests that in Timor‐Leste, and likely in other developing economies under similar conditions, maintenance of existing roads is more essential to well‐being than building more roads.  相似文献   

20.
生长在和平年代的人们,享受着安宁、祥和的生活,是因为身边有这样一群无私奉献的人。在灾害现场,他们冲锋在前,奋勇抢险;在贫困山区,他们捐资出力,帮困扶贫;在绿色军营,他们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他们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