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第一个制度性的整体框架,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的制定充分借鉴了美国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本文拟就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与美国内部控制框架进行比较,分析我国内部控制规范的特点以及需要完善之处,并就国际趋同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
正控制的前提是设定目标,没有目标的控制是毫无意义的,目标设定在内部控制理论体系和规范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各国内部控制规范大多是按照"目标-手段"的模式构建,如,我国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美国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日本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准则》等,均是如此。本文结合对美国对内部控制目标的设定,以及现实的一些具体情况,分析我国内部控制目标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控制的前提是设定目标,没有目标的控制是毫无意义的.目标设定在内部控制理论体系和规范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各国内部控制规范大多是按照“目标一手段”的模式构建,如,我国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美国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日本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准则》等,均是如此。本文结合对美国对内部控制目标的设定,以及现实的一些具体情况,分析我国内部控制目标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内部控制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内部控制的目标、范围以及要素入手,系统地分析了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列举了信息化环境下我国企业可以借鉴的主要内部控制框架与规范;提出了信息化环境下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国外内部控制框架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财政部于2008年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指导我国上市公司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本文借助国际COSO委员会推出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选取了世界上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内部控制框架,从内部控制定义、目标和构成要素三方面进行比较和评述,以期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建立和进一步完善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我国内部控制的现状是颁布了部分可行并且完善的规范,包括了适用于所有企业的基础性规范,上市公司监管机构,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有关规则,各行业监管机构发布的内部控制规范方面的文件以及针对中央企业颁布的内部控制框架指引这四方面.虽然国家的政策法规做了许多扎实有效的工作,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与国际先进、成熟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相比较,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不完善,忽视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规范制度亟待整合,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内涵认识不清这四大方面,针对这四方面我们分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7.
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广泛的应用。为了适应二十年来企业经营运作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2012年9月,COSO委员会公布了新版《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征求意见稿,2013年5月正式版公开发行。新版《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调整了1992版的章节布局,更新了内部控制目标和控制要素的部分内容,并根据内部控制要素提出了17项内部控制原则。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也已建立完成并于2011年开始实施。了解美国内部控制规范的最新发展动向,比较中美两国内部控制规范差异,将有助于借鉴美国经验,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制度。  相似文献   

8.
周晓世  刘媛媛 《消费导刊》2014,(10):114-114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单位内控规范”)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越来越重视,本文试图以COSO框架中的内部控制五因素为模版构建一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早在2014年就开始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开始对内部进行全面控制,文章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实施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意义的阐述,以及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分析,以此为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完善水准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武娟 《现代商业》2011,(11):186-187
把统一的内部控制规范具体化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予以执行,事实上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本文以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五要素框架为主线,探讨了企业内部控制各个要素层面上的创新点及其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1.
自美国颁布实施《萨-奥法案》以来,世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都加强和完善了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规制。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规制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最近,我国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自2009年7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基本规范》确立了我国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框架。  相似文献   

12.
李娜 《商业科技》2014,(21):225-225
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二条规定,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2009年启动的面对成长型小规模企业的创业板规定: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要提供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可见,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在我国是越来越受到重视了。但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在我国尚处起步阶段,我国还没有建立小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而且中小企业本身有其固有的特点,其内部控制审计方法不同于大型企业。本文结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特殊性,对如何有效的开展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小企业内部控制薄弱,使得企业的经营前景面临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然而,由于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普遍认识不足,以及出于对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成本考虑,小企业业主通常对内部控制的实施采取敷衍和拖延的态度。如何帮助小企业搭建内部控制体系,是世界各国注册会计师长期以来面临的难题。从我国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建议注册会计师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的五个内部控制要素逐一与小企业业主及高管进行解释、沟通、协商、确认,系统化地为小企业搭建内部控制体系框架,以增强我国小企业应对经营风险的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陈金翠 《商业会计》2012,(1):100-10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投融资风险日益暴露,迫切要求高校加强内部控制。本文借鉴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框架概念,对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进行了设想,以期提高高校风险管理水平,维护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由财政部牵头联合证监会等五部委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首次借鉴美国SOX法案和COSO报告内容,确立了以"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等为核心控制要素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先在上市公司开始执行。这是我国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发展新的里程碑,对于加强上市公司治理,防范上市公司舞弊风险具有重大作用。结合美国SOX法案内容,对内部控制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目前,汽车召回事件频发,整体上呈现出事后被动响应的特征,这表明我国汽车行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存在较大缺陷。虽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已取得立法意义上的重大进展,但由于缺乏分行业的实施细则,致使我国汽车行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难以在微观层面系统构建并有效运行,亟待从传统经济责任的风险治理导向转为现代社会责任的人本治理导向。本文在现有内控规范框架下,构建了我国汽车行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理论框架,并提出实施路径,旨在提升内部控制效率,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当今各界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因此探究内部控制,对于提升企业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美国COSO内部控制框架和我国五部委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结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探究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8.
魏相存 《商业会计》2011,(27):26-28
随着我国税制的不断完善,以及税收征管的加强,企业的涉税风险日益暴露。本文以《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为依据,借鉴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框架概念,对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进行了构想,以期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多数企业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的概念非常模糊。再加上公司治理结构上的先天不足以及组织结构、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致使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普遍薄弱。按照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思想,从内部控制框架的基本要素入手,逐渐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从制度建设上来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2008年,财政部、审计署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建设原则,标志着我国企业全面进入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设时期。2010年,财政部等五部委制订并颁布了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南》、《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为我国企业建立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重要依据。2012年,围绕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国资委下发了《关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