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商》2015,(51)
诗歌作为一种古老而特殊的文学体裁,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久负盛名。其简洁凝练而又寓意深远的语言给人以视觉、听觉以及心灵上的多重享受。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发展壮大,中国文化在当今社会备受推崇,诗歌作为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一块绮丽瑰宝,更是散发着夺目的光彩。因此,如何在古诗翻译中最大限度地再现原诗所呈现的美感,使英语读者也能和原著读者有同样的感受,成为每一位译者的不懈追求。我国著名翻译大家许渊冲教授作为诗歌翻译的代表人物,经过多年的翻译实践,提出了古诗英译"三美"原则。本文从许教授的"三美理论"出发,探究陶渊明诗歌《饮酒》许译版本中是如何实现诗歌的"音美"、"意美"和"形美"的。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不仅思想内容丰富,而且艺术成就突出.它不仅值得中国人不断的学习研究,同时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也非常值得向外国人推荐.而翻译即是向西方介绍及传播《诗经》的一条主要途径.由于《诗经》具有意美、音美和形美的特征,因此运用“三美论”翻译《诗经》能较好的体现出原诗的内涵与意境,从而达到通过翻译将《诗经》传播到国外的目的.本文将着眼于许渊冲提出的“三美论”这一概念,研究其在《诗经》翻译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3.
引言 中国古诗的翻译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其翻译流派则有格律派、散体派和创造派。而对于古诗翻译的标准,学术界至今为止仍没有一致的看法。其中,许渊冲提出的“三美”(意美、音美、形美)和“三化”(等化、深化、浅化)影响比较大,争议也比较多。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如此看来,对于古诗的英译标准是很难统一的。  相似文献   

4.
聂睿  赵轶 《华商》2008,(10):70-71
本文是在许渊冲的"三美"翻译理论框架下对苏轼诗词的翻译评论,以许氏译本为例,从词语,意象和思想方面特定分析其意美,以期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理论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商品品牌的有关理论,简要归纳了商品品牌翻译的五项美学原则:简洁美、音韵美、形象美、意境美、文化美,指出在商品品牌翻译中应追求译名商业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以臻完美。  相似文献   

6.
李亦凡  王华 《商场现代化》2005,(12):269-270
本文结合商品品牌的有关理论,简要归纳了商品品牌翻译的五项美学原则:简洁美、音韵美、形象美、意境美、文化美,指出在商品品牌翻译中应追求译名商业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以臻完美。  相似文献   

7.
李亦凡  王华 《商场现代化》2005,(34):269-270
本文结合商品品牌的有关理论,简要归纳了商品品牌翻译的五项美学原则简洁美、音韵美、形象美、意境美、文化美,指出在商品品牌翻译中应追求译名商业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以臻完美.  相似文献   

8.
在商标翻译中,译者应灵活运用翻译美学理论,充分尊重消费者的审关心理和审美意识,体现商标的意境美、文化美、音韵关、情感美和简洁美等关学特征,最大限度地实现商标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美学原理详细论述了商品名称的美学特征,结合实例进一步分析了翻译英语商品名称时,如何使汉语译名具有通俗美、简朴美、奇特美、音韵美和意境美等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覃思 《科技转让集锦》2008,(12):144-145
余光中的两首爱伦坡诗的汉译选段,有其"诗人译诗"的特殊性和其"以顿代步"的英诗翻译思想。这是两首非常优秀的译文,无论是在传达原文的格式韵律、还是原文的语言和风格方面,都做到面面俱到,达到了形似神似的境界。另外,这两首诗都是爱伦坡的名作,以其繁复而严格的用韵出名,同时在诗歌的意境和语言上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美。这样的诗歌是最难翻译的,但从译例可以看到,虽难,却不是不可译。这些优秀译文都充分反驳了"诗歌不可译论"。同时也证实了余光中本人的"以顿代步"的诗歌翻译思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诗歌翻译一直在翻译界存在着可译不可译的争论,文章着眼于对诗歌的可译性,从流行的两种翻译理论的对比着手,结合物理学关于能量动态守恒的基本规律,对诗歌本身所蕴涵的能量在翻译过程中的动态守恒性来分析。试图从中探索出诗歌各要素蕴含的不同变量在翻译过程中所达到的整体平衡性。让用不同理论指导下分析的诗歌翻译都能找到一个归结点,从而在理论与实践上给诗歌的可译性打开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化妆品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其商标翻译策略具有独特性。本文结合许渊冲的"三美说",从化妆品商标翻译原则、消费者心理等方面对化妆品商标翻译策略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诗歌翻译具有基本标准和最高标准,参考这两个标准对白居易叙事长诗《长恨歌》的两个译文从“音美”、“形似”、“意准”三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许渊冲的翻译作品从总体来看比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翻译更胜一筹,符合诗歌翻译的最高标准,为古诗翻译不可多得的佳品。  相似文献   

14.
诗歌英译,对于诗歌意境美学准确把握和体验是优质译文的先决和基石。本文追溯认知语言学的哲学认识义理,深入探讨其中概念范畴、认知隐喻等重要概念,并将这一西方语言学中的概念运用于中国古诗词的意境美学体认,从意境赏鉴和其英译思维形成过程双重维度,探讨隐喻思维对于诗歌意境美学英译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5.
《品牌》2014,(7)
文学翻译与其他类型的翻译不同,有其独特之处。翻译是艺术,是美化之艺术。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完全忠实于原文是无法实现的,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从美学的观点来看,文学翻译运用其独有的创造性,完成了对原著的替代。文学翻译实践中所产生的"不可译性"、不确定性等,决定了文学翻译的本质,便是其独有的创造性。这样,就要求译者本身具有更高的翻译能力,从而实现文学翻译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商》2015,(4)
意境论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它弥久而常新。作为中国美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美学家,宗白华独特地建构了以生命节奏为核心,以艺术境界为表征的意境美学理论。本文首先介绍了意境的涵义,接着从"直观感象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和"最高灵境的启示"三个境层来解读宗白华富于生命节奏的意境美学论。从而体现出宗白华美学思想中以生命精神论意境之美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7.
文化与翻译——金昌绪《春怨》中"辽西"译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翻译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意境的传达,在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点在诗歌翻译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以金昌绪<春怨>中"辽西"的三种不同译丈为例,可以看出文化差异对翻译有着巨大的影响.不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就不可能掌握所学的语言,就不可能做到真正成功的翻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跨文化角度阐述了商标翻译的基本原则,强调了英文商标翻译过程中在尊重中国文化传统习俗的基础上,达到音形意和谐美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将商标的语音美、形式美、意境美和历史文化内涵和谐体现的一些经典案例.同时提出在商标翻译过程中,既要考虑到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又要考虑到中华民族民族心理和文化禁忌.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比《春晓》三种有代表性的英译文,分析了由于中国古典诗歌自身的特点以及语言和文化差异造成的古诗翻译中相应的难点,对比剖析了中外名家译例的特点并着重探讨其在炼词方面的得失。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比《春晓》三种有代表性的英译文,分析了由于中国古典诗歌自身的特点以及语言和文化差异造成的古诗翻译中相应的难点,对比剖析了中外名家译例的特点并着重探讨其在炼词方面的得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