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产业聚集与沿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产业集群理论为依托,分析了产业聚集对沿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并结合河北省的实际,指出了提高产业聚集度,促进沿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一个新型的产业应运而生,它就是创意产业。自1990年开始,创意产业迅速传遍全世界,并直接影响着全球的经济发展。与单纯的公司、组织的发展相比较,创意产业集群具有革新能力大、参与竞争有利形势强以及发展迅速等优势,它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产业标志与促进经济的推动力。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产业集群的产生与壮大提供了关键的基础条件,它们互相依附、彼此推进。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产业集群为主要指标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区际差异形成中的产业集群因素,为我国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发展是世界产业发展的普遍趋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产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是区域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重要战略方式。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正视世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确实把握产业发展和演化的基本规律,着力加快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努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众多产业相近或相关的企业,通过专业化的弹性分工协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产业集群对区域物流发展的需求分析出发,阐述了产业集群环境下区域物流发展对高职物流办学的新要求,进而剖析了影响物流产业集群企业和高职物流办学协调发展的利益问题,从双方的利益诉求和利益冲突两个方面予以充分说明,最后提出了完善高职物流教育与区域物流协调发展中利益机制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是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目的是要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和壮大旅游生产力。本文在对产业集群内涵理解的基础上,对旅游产业集群的类型、特征和优势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分析了影响跨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跨区域旅游产业集群构建模式。强调要建立跨区域的旅游产品和要素集群区,实现旅游产业在数量、规模和结构方面的平衡协调,努力发挥旅游经济的龙头效应,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泉州各县域依靠培育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而获得生机,但中心城市的建设总是滞后而不能发挥区域增长极的功能。所以,以产业集群的思路在中心城市培育总部经济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极好选择。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产业集群凭借其自身的内在优势,从区域的角度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并表现出强劲的国际竞争力。绍兴的纺织业在全国纺织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通过对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绍兴纺织产业现状及国际竞争力的绩效评价,提出了政府宏观层面应加强产业引导,促进集群整体协调发展,营造区域创新环境;集群产业微观层面优化营销渠道,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的联合合作等提升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浙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大量与专业市场互动的产业集群,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随着浙江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有形"和"无形"的市场协调发展、联系基础变化、传统产业与市场进行重组、走向国际化和高层次信息化等方面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与企业集群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天然 《中国市场》2007,(26):34-35
企业聚集在一起并不一定就是通常所认为的产业集群,多种类型的企业集聚是一种新的经济现象,这种集聚不是企业简单的集中,而是以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为基础、大中小企业并存、不同类型企业共生的一个生态化企业群体。研究产业集群与企业集群的差异性,目的在于更清晰地区分这类相似经济现象,以利于区域经济的合理、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集群转移的模式促进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丹 《商场现代化》2007,(18):258-259
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是实现东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西部经济增长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产业集群转移模式因其转移的整体性和网络关系的复制性,更能促进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但在转移的同时,应注意转移产业的选择、移入产业集群与当地企业和文化的融合,以及处理好产业移出地的产业升级工作。  相似文献   

12.
特色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企业空间组织形态,是谋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促进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构建特色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评价模型,是对当前产业集群发展评价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是新时代我国产业经济建设的重要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形成的产业集聚效应使得我国京津冀区域经济内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幅上升,促进了京津冀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集群的理论特征,分析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探讨了二者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产业集群的优势,以及产业集群效应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关于西部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琦媛 《中国市场》2009,(14):44-45
资源型产业集群是指依托独占型自然资源,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加工和消耗实现成长的企业在资源禀赋地区聚集,通过深度专业化,形成完善的价值链条、健全产业支撑体系,带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的产业组织模式。本文就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特点、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发展历程、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繁荣背后所蕴藏着的区域产业风险以及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中市场和政府的作用给出笔者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公丕明 《中国市场》2022,(34):1-4+24
区域产业合作在建设现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体系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区域产业合作有利于不同区域间产业发展实现差异优势互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满足参与区域产业合作各方的利益要求。合理有效的区域产业合作的作用机制安排,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制度规范和保障,在区域产业合作的动力机制、协调机制和保障机制相互作用下,区域产业合作得以有效推进。提高区域产业合作的质量需要从区域企业生产经营组织能力提升、政府推动引导作用发挥、区域产业合作服务类资源整合、区域产业集群培育、区域产业合作条件保障等方面发力,唯有如此,才能提升区域产业合作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该地区产业集群形成的驱动因素是市场和政府,同时该区域存在产业过度竞争、区域内部资源与要素不足、集群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不强、忽视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建设、集群企业关联度和合作水平低、产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应采取提升集群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集群品牌工程、培育要素市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培育要素市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制定科学规划,促进集群协调发展等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物流产业集群与粤港区域竞争力的协同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阐述区域经济竞争力和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经济竞争力与区域物流产业集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协同性,并根据粤港区域的经济统计数据分析了建立粤港区域物流产业集群的优势和必要性。最后从资源协同、产业协同、竞争协同等方面探讨了物流产业集群与粤港区域竞争力之间的协同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对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提高区域经济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有着重要作用,现已经发展为一种重要的世界经济现象。产业集群理论也因此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产业集群的研究文献进行了一次梳理,其内容主要集中在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类型以及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奥特莱斯商业集群从单纯的品牌折扣直销中心,演变成一种新的商业集群和新的城市中心。该集群获得了产业集群效应并提高了与网络购物的虚拟空间竞争的能力,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和区域竞争力的提高。该集群郊区城市化顺应了我国现阶段新型城市化的潮流,但结果可能造成城市的空心化和过度的郊区城市化以及产业结构的虚高度化。政府应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使其与城市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吴丽双 《商》2012,(15):160-161
产业集群是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通常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壮大是区域品牌得以形成的基础;而区域品牌的形成,又能够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加强了区域产业的竞争优势,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重要支撑。本文分析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从产业集群视角来探讨晋江区域品牌的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