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总体来看,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住房市场已经成为我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住房改革和市场发展的成果惠及了大多数城镇居民;住房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走出房改困境的思路与政策建议董藩纪晓岚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住房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加快住房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满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加快住房建设是根本性的手段。从现在的体制改...  相似文献   

3.
住房是人类赖以生存与繁衍的物质基本条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住房状况如何,集中反映了该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优劣程度。 近年来,海南不断加大城镇居民住宅建设的投资力度,努力改善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据统计,“八五”期间,全省平均每年投入住宅建设资金达28.39亿元,年均新增住宅面积88.35万平方米,有效地缓解了我省城镇居民住房日趋紧张的矛盾,使城镇居民的住房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但是我省  相似文献   

4.
一、全面小康社会的城镇居民住房目标 全面小康社会,需要有相应的居民住房指标来衡量。根据国外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的规律和阶段划分,我国目前正处在住房需求数量快速增长阶段,突出表现为人均住房面积的迅速扩大。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超过26平方米,比1998年增加了7.51平方米。到2020年,人均GDP将买现5000美元左右,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改善将进入到数量和质量并重阶段,人均住房面积扩大趋势将有所减缓,对居住质量的要求将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广西经济》2008,(10):7-7
从财政部获悉:中央财政近日向四川、甘肃、陕西3省拨付汶川地震灾区城镇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共计80亿元。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安排这一补助资金主要是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和《关于汶川地震灾区城镇居民住房重建的指导意见》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房价长期居高难下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房价问题发展到今日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已经上升为一个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有效抑制房价,改善城镇居民住房状况,关键是要创新住房建设与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7.
1998年6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住宅建设工作会议,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加快住房建设的思路、原则和重点进行了安排部署。7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目的是稳步推进住房商品化、社会化,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国情的城镇住房新制度;加快住房建设,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住房商品化作为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经过10多年改革的实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公有住…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住房人均建筑面积25平方米,但不同地域不同收入家庭问住房状况贫富悬殊。大部分低收入家庭仍然居住于危房、陋房中,甚至根本没有住房。据相关资料,目前尚有1.5亿平方米的危旧房屋需要改造,156万个家庭缺房,35万个家庭人均建筑面积在8平方米以下。但同时,中国的空置房面积却占很大比例,其中主要是高档的豪宅、别墅、公寓和写字间。住宅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形成了住房供应的绝对短缺和因住房价格极大高于中低收入家庭的支付能力.而引起的住房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归纳起来,城市贫困家庭住房困境主要表现有五:一是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小,住房拥挤;二是住房条件差,房屋简陋且成套率低;三是住房自有率低,多数家庭是租房居住:四是居住位置偏僻或房屋不合法;五是住房与收入往往恶性循环。居住的不稳定或住房距离城市中心较远限制了工作机会,使贫困家庭的收入更加不稳定,这又导致改善住房条件愈加困难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康宾 《发展》2000,(11)
目前甘肃全省住房市场交易以新建的商品房、安居工程房和经济适用房为主,其价位都较高,而综合开发旧房市场,对于形成不同等级的住房市场、多层次价格的住房,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则显得格外重要。   盘活二级市场,允许已购住房上市交易,有利于住房资源的合理配置,缓解住房短缺的状况,有旧房的可以通过市场换新房,住小房的可以通过市场换大房,而经济水平低住房困难的可以通过二级市场买旧房来解决住房的燃眉之急,使城镇居民的住房整体水平在较短的时期内得到改善。同时,二级市场的启动,有利于存量住房的盘活,带动其他产业…  相似文献   

10.
张卓 《辽宁经济》2005,(3):51-51
近年,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不断发生变化。本文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及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对辽宁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进行分析,给出各项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针对辽宁城镇居民现阶段消费结构的特点和变化趋势,结合制约消费的影响因素提出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家庭生活实现了历史性的三大跨越: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解决温饱问题.到九十年代步入小康生活,再到本世纪开始迈向共同富裕。近几年,购置新房、进一步改善家庭居住条件又成为城镇居民家庭投资消费的新热点,成为街头巷尾议论最多的话题。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城镇居民住房面积不断增加.房屋结构不断优化,住房质量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而日益改善。  相似文献   

12.
改革目标: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发展住房金融,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指导思想:稳步推进住房商品化、社会化,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省实际情况的城镇住房新制度;加快住房建设,更好地解决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大力发展住宅产业,使其尽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基本内容:l、自1998年9月1日起,全省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同时有步骤地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新建的经济适用住房只售不租。2停止住房…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作出了重大调整.作为城镇住房建设亦是如此。面对城镇居民住房一直偏紧的问题,国家一再出台措施,加大投资。尤其是党的十四大召开后,我省各级政府把改善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当做大事来抓,城镇住宅小区不断建成,在吃营养、穿名牌。用高档的同时,“住”的明亮、宽敞成为人们追求的又一目标,城镇达到小康型住房标准的范围不断扩大。(-)住房投资加大党的十四大召开后,我省用于城镇住宅方面的投资猛增,仅从1995年统计资料看,95年我省用于城镇住房方面的投资为144亿元,95年竣工住宅面积为1747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十一五”期间我省城镇居民住房面积增加量的预测,发现我省“十一五”规划纲要讨论稿中关于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的规划指标,城镇化规划指标制定可能过高,从而影响到“十一五”期间我省城镇居民新住房增加量的预测,故有必要提出商榷意见。还有几个有关我省城镇居民住房增加量的计算因素在概念上有必要加以解释。本文提出了城镇居民住房增加量,而不是城镇居民住房需求量,它们之间有关联,增加量应该是在需求量的基础上提出的,但其分析研究及预测的依据各不一样。此外,需求量应该是受制于诸多经济因素的比较客观的数据,而增加最是根据规划指标计算出来的比较简单的比较主观的数据,其规划性、指标性、任务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
住房消费是居民消费支出和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经验表明,住房消费中自有住房的虚拟租金构成了住房消费的主体。我国传统的核算方法由于低估了城镇居民自有住房的虚拟租金,客观上低估了我国城乡居民的住房消费。采用新的估计方法后,城镇居民的住房消费支出有显著提高,但重估后的住房消费并没有显著提高消费占GDP的比例。中国消费率低下的问题不能归结为住房消费的系统性低估。  相似文献   

16.
“十五”时期,我市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居民的收入有了很大提高,2004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1999年增长98%,翻了一番,加上国家取消一些福利性货币分配政策,如住房、教育收费等,直接影响居民消费观念发生改变,促使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掌握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特点,将正确引导各级政府在出台住房、教育文化、旅游、医疗保障、城市低保等政策时更多地考虑居民的现实情况,切实可行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本文试从消费支出方面探讨我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特点。  相似文献   

17.
1998年实行住房制度的货币化、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事业迅速发展,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普遍改善。但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居民住房价格一路走高,加上各种不合理的投资、投机行为造成的住房资源分配不公,使居民住房成为社会的重大焦点问题,引起了广泛的不满。  相似文献   

18.
<正> 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指出:"房改的根本目的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城镇住房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加快住房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满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房改的近期任务是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积极推行租金改革,稳步出售公有住房,大力发展房地产交易市场和社会化的房屋维修管理市场,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新的城镇住房制度,使城镇居民住房达到小康水平。" 到本世纪末还有短短的三年时间,如何加快房改,初步建立起新的城镇住房制度,这里结合扬州市市区的实际,谈  相似文献   

19.
关于政策性售房中若干问题的思考庞得谦康江峰政策性售房是我国城镇居民住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从近年来的实施情况看,推行政策性售房对实现住宅建设资金良性循环,加快住宅建设,缓解城镇居民住房长期紧张的问题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本...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情国力》1999,(11):23-24
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前不久在北京、山西、辽宁、浙江、福建、河南、湖南、广西、重庆、甘肃等10个省市区抽选了5000户城镇居民家庭,进行了"城镇居民消费意向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大部分家庭对现住房基本满意,不满意的地方主要是住房的结构、面积及生活配套设施。有近40%的人表示在两年内有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有80%以上的人认为商品房的价格在每平方米1000元以下比较适宜。(2)有10%的家庭表示5年内打算购买汽车。目前影响轿车进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