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1990年以来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51次以发生了货币贬值为特征的货币危机为样本,且对货币危机后的产出变化进行的经验分析表明,危机前的经常账户状况、危机阶段的外资净流量对于危机前后的经济增长率变化有显著影响;此外,银行危机会显著地降低危机国的经济增长率。而外债余额占GDP比例、国际流动性指标、金融开放程度以及货币危机阶段的利率提高与否等因素,对货币危机前后的产出变化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包括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文章分别定义了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指出货币危机产生的原因,银行危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货币供给量、产出水平和失业率以及财政收入;货币危机对宏观经济影响表现为: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利率水平。  相似文献   

3.
我国货币—产出非对称影响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货币与产出之间的非对称影响关系研究,近年来在宏观经济学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运用平滑迁移向量误差修正(STVECM)模型,对1989—2007年我国货币与产出之间是否存在非对称影响关系展开实证分析。引入年产出增长率、年货币增长率以及年通货膨胀率的年度变化作为转移变量,线性检验表明我国货币、产出和价格系统存在显著的非线性;通过模型估计识别了我国货币—产出关系的经济和/或政策状态相依性;运用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进一步证明了两者之间是一种非对称关系。概括来说,我国货币对产出的影响关系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其依赖于经济周期的高速增长和低速增长阶段、货币供给的高速增长和低速增长阶段以及通货膨胀率的加速和减速阶段。  相似文献   

4.
货币危机对产出的影响--一个货币危机的综合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金洪飞 《财经研究》2004,30(4):16-26
不同的货币危机对经济产出水平有不同的影响,文章主要研究货币危机与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文章构造了一个由IPLM曲线和总产出曲线构成的汇率-产出模型,揭示了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的内在关联性.在这个简单的货币危机综合模型中,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和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被作为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的特例,从而把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统一起来,解释了不同货币危机对产出水平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1978年至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建立两个面板门限回归模型,来实证分析了以产出缺口代表的经济周期波动对潜在产出增长率和未来三年实际产出平均增长率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产出缺口对两者都产生了显著的负向的影响,同时存在着显著的非线性的门限效应。当经济处于严重衰退阶段时,产出缺口对两者负向影响的程度是最大的;当经济处于扩张或繁荣阶段时,产出缺口对潜在产出增长率的影响是不显著的,对未来平均增长率的负向影响程度是最小的。政府在面临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时,应该在政策上引导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重视经济系统自身的调节和修复功能,从而使经济长期保持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6.
以1952-2010年的国防费执行数值和名义年度GDP数值作为实证数据,运用MS-VECM模型研究了国防开支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模式。结果显示,我国国防开支水平和国内产出水平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但它们的增长率序列在改革开放后发生了结构性突变。国防开支增长率的均值水平由高变低,产出增长率的均值水平由低变高。脉冲响应分析表明,改革开放前后,提高国防开支增长率在当年和第二年都能促进产出增长率的提高,而提高产出增长率在第二年才会促进国防开支增长率的提高,说明国防开支增长率对产出增长率变化的反应相对迟钝。但是改革开放后,产出增长率对国防开支增长率变化的敏感程度大大减弱,而国防开支增长率对产出增长率变化的敏感程度几乎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7.
以1952-2010年的国防费执行数值和名义年度GDP数值作为实证数据,运用MS-VECM模型研究了国防开支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模式。结果显示,我国国防开支水平和国内产出水平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但它们的增长率序列在改革开放后发生了结构性突变。国防开支增长率的均值水平由高变低,产出增长率的均值水平由低变高。脉冲响应分析表明,改革开放前后,提高国防开支增长率在当年和第二年都能促进产出增长率的提高,而提高产出增长率在第二年才会促进国防开支增长率的提高,说明国防开支增长率对产出增长率变化的反应相对迟钝。但是改革开放后,产出增长率对国防开支增长率变化的敏感程度大大减弱,而国防开支增长率对产出增长率变化的敏感程度几乎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和反映流动性过剩与否两种状态的门限回归模型,考察了货币流动性对经济增长的时变影响,并从货币流动性的供给渠道出发,具体分析了外汇占款及信贷规模对经济产出的影响变化。结合中国1996年至2018年的季度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样本期内M2、国内信贷以及外汇占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对经济产出的影响随时间变化存在结构性变动和显著的单门限效应;在受到外部冲击时,各流动性变量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和实际GDP的响应程度明显减弱;经济产出对货币流动性具有长期的正向影响,并且受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支配,对M2及国内信贷的影响呈现出"V"型时变特征;经济货币化程度较低时,货币流动性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为正,超出一定阈值后影响减弱且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1980-2005年间15个亚洲国家数据为样本,建立了两组Pallel Logait模型,对资本流动控制能否抑制货币危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当期的资本流动控制不能有效地抑制货币危机的发生,但前一期的资本流动控制却可以显著减小货币危机发生的概率.当期他国的货币危机有显著的传染效应.经济基本面对减缓一国货币危机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避免货币危机的根本方法仍是保持经济基本面的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10.
研究经济周期的经济学家经常要探讨货币增长与产出增长的关系,这一探讨可以分成两种理论,其一是货币经济周期理论,该理论强调货币供给在影响真实经济活动中的因果作用:货币供给的增长变化引起产出增长的变化(货币影响产出);其二是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该理论对传统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形成挑战。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用反因果关系的概念来解决货币与产出的关系。认为经济中真实部门的发展影响人们的理财决定,从而影响货币需求的数量,只要金融系统随着需求的主为化而做出反应,产出增长的变化将导致货币增长的变化(产出影响货币)。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问题》2011,(4):37-46
本文将货币因素引入索洛模型,构建起一个稳态经济增长模型,探寻相对货币供应量、储蓄率和有效劳动增长率等因素对人均产出的作用机理;并据此构造回归方程,利用1981—2008年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相对货币供应量因素对经济增长总体上具有显著的负效应,且这种负效应具有时间趋势和区域差异,即相对货币供应量对经...  相似文献   

12.
货币扩张、经济增长与资本市场制度创新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 ,持续利用扩张性政策或透资性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 ,最终将会把经济带入高通货膨胀和低经济增长的状态 ,即滞胀状态。这是被西方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所证实的结论。然而本文通过对中国经济的实证分析发现 ,在中国经济中消费物价指数和货币指数 (狭义货币指数和广义货币指数 )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稳定关系 ,这说明从长时段的角度看 ,货币是消费物价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从短期看 ,货币增长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主要有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新增基础货币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这一阶段为期一年 ,影响程度是基础货币增长率的 3 2 % ;第二阶段是由新增基础货币所导致的新增广义货币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这一阶段为期两年四个月 ,影响程度是新增广义货币增长率的 2 5 3 %。只要能够持续资本市场制度的创新 ,那么在中国经济中还存在利用持续的货币扩张政策或透资性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空间 ,原因是资本市场制度的创新会大大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姜婷凤 《经济视角》2013,(11):45-49
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中国银行业整体盈利保持强劲增长,但对其效率提高与否仍存有很大争议。本文采用关联两阶段DEA测算出2003——2012年中国14家上市银行两个子阶段和整个过程的X效率,然后利用Tobit模型分析微观和宏观因素对X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不良贷款率、净息差等微观因素对银行X效率影响显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国房景气指数的上升以及财政支出增长率、货币供给量M2增长率的下降均有利于提高银行X效率。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中国1994年以来的经济数据,通过建立ARIMA模型和二阶段OLS模型对理性预期学派货币中性理论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显示,短期内中国预期的货币供给冲击与非预期的货币供给冲击对产出都有显著影响,且非预期的货币供给冲击对产出影响更明显;但从长期看,预期货币与非预期货币对产出的正负效应相互抵消,中国货币政策表现为长期渐近中性。  相似文献   

15.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货币危机频繁爆发。这些货币危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像传染病一样在国际间蔓延传播。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货币危机从一个国家扩散到其他国家或地区?本文将对货币危机传染进行机理分析和实证分析,以作为宏观政策选择的依据。一、货币危机传染的机理分析1.共同的冲击是导致货币危机传染的外部条件。主要工业化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以及主要商品价格的变化等全球性的原因,都能引起新兴市场国家资本的流进流出甚至货币危机的发生。1994年秋,美国提高利率导致墨西哥资金大量外流,是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外部动因。1995~1…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基于选择的抽样方法下,以前一期的各经济金融变量作为解释变量,采用Logit模型对银行危机的先行指标进行了经验分析。文章分别采用了加权与非加权的最大似然估计法,得到以下结果:实际GDP增长率、人均实际GDP以及实际利率的上升会降低银行危机的发生概率,而国内信贷与GDP之比、通货膨胀率以及广义货币与外汇储备比值的上升则会提高银行危机的发生概率,但政府财政盈余与GDP之比以及存款保险制度则对银行危机的发生概率没有显著影响。此外,非加权最大似然估计法的适用性比加权最大似然估计法更强,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和预测准确率都表明,模型中统计上显著的以上6个变量是很好的银行危机先行指标。  相似文献   

17.
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实施条件发生显著变化: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同时,就业压力趋缓;国际收支顺差收窄,外汇占款下降;货币供给同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联系显著弱化。传统货币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过程中表现捉襟见肘,而持续的工具创新为新常态下非常规货币政策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应进一步疏通利率传导渠道,强化政策利率变动对融资成本的影响;拓宽基础货币投放渠道,以货币精准投放替代全面宽松;善用"窗口指导",完善公开市场操作常态化机制,提升货币政策实施透明度。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来,我国经济结构、银行制度都发生了巨变,为了揭示这种变化对经济所造成的冲击,本文建立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国内信贷、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相关的研究表明产出的国内信贷弹性与产出的货币弹性虽然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但是二者对经济的贡献度却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这与我国近十年经济增长高投入、低产出的运行状况相符合.同时,通过该模型不仅解释了我国货币政策的动态变化,还证明了金融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为我国高货币化之谜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正在其改革历程中经历着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周期性波动.关于货币在这些波动中所起的作用,经济学家有着不同的观点.该文运用基于交易方程式的结构化 VEC 模型,对这些观点进行了探讨.我们发现,在长期,货币对产出和价格的变化做出适应性调整,而并非这些变化的原因.而在短期,价格变动要归因于那些对货币和价格有持久影响而对真实产出没有持久影响的冲击.这些冲击对多数的货币波动负责,并且强烈地影响产出.  相似文献   

20.
笔者基于VECM模型对利率、汇率、货币供给、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利率、汇率、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具有双向影响关系,而经济增长率单向影响通货膨胀,利率不是经济增长率的格兰杰因,汇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都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五个变量互相之间的作用都有较长滞后效应。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可以保增长防通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