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金融危机之后,很多国家重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对场外金融衍生品的监管,其重点内容是实行中央对手方清算和交易信息报告制度。文章通过对美国、欧盟和新加坡场外金融衍生品监管框架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欧盟在中央对手方清算的产品范围和机构要求上最为严格,而美国在交易信息报告制度上最为严格;相比之下,新加坡对场外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最为宽松灵活。  相似文献   

2.
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与金融衍生品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对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衍生品的出现是为了管理和降低风险,但是它在发挥规避和转移风险功能的同时也隐藏着风险,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危机传导"路线图",有助于我们对金融衍生品特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内金融衍生品不是观望和停滞,而是要理性而稳健地发展。可以预见,衍生品仍然会继续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必须对新形势下如何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做认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7,(10)
由于我国目前处于发展阶段,因此金融衍生品市场也处在一个发展中的阶段,金融衍生品还并未在场内市场进行交易,而且其场外的市场规模也是十分有限的。在监管模式上,政府对金融衍生品市场还没有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因此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和监管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方琼  周昂 《时代经贸》2008,6(5):194-195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加快,我国的经济和金融已经成为世界的一部分。金融国家化和自由化使得世界性的金融面临巨大的风险。利率的波动和汇率的自由化已经使得一国的金融资产和外汇资产处于风险之中,为了规避这种风险,也为了取得这种风险的收益,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的规律,本文将从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时机、现状,借鉴国际金融衍生品发展路径提出相关策略来阐述笔者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宋芳  吴鸣 《经济师》2009,(3):102-102
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金融衍生品市场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交易中心之一。虽然9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停滞给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日本金融衍生品市场仍在全球范围名列前茅。近三年来,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其金融衍生品市场已迅速回升。文章就日本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及最新动态展开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创新型金融产品的不断发展,金融衍生品的出现将金融产品的创新进一步推进。但金融衍生品的出现时间较晚,政府在管理上并没有一套完整的约束和监管措施。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从金融衍生品的特点出发,深入分析对该产品的政府监管,从而为我国政府监管金融衍生品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背景下多哈回合谈判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WTO成员无法弥合在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领域的严重分歧,WTO总干事拉米被迫放弃在2008年底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的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多哈回合举步维艰与WTO多边贸易体制的"体制内先天缺陷"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多哈回合谈判的失败,使人们对重新恢复世界经济的信心遭受重挫,将无疑进一步加剧金融危机转化为全面性经济危机,乃至经济大萧条的风险。从短期来看,多哈回合谈判重新启动的期限再次搁置,谈判再次被迫进入"休眠期"。从长期来看,推动多边贸易自由化谈判仍是WTO成员各方共同的现实选择。当然,受制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尽快完成并最终达成互利共赢的一揽子协议并非易事。因此,无论发达成员,还是发展中成员都要在共同努力中求妥协,在利益平衡中求共同发展,在共同发展中求公平贸易。  相似文献   

9.
从风险事故看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主要功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意义上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是以1848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建立为标志的。尤其从1980年以来,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十分迅速,据资料统计,1996年,全世界有组织的交易所金融行生品的成交量达到11.62亿份合约,比1986年增长269.19%,其中期货合约增长479.51%,达8.06亿份合约;期权合约增长102.68%,达3.56亿份合约;货币合约增长205.5%,达1亿份合约;股指合约增长76.95%,达2.99亿份合约。而场外交易市场的金融衍生品的交易量则增幅更大。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的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事故,如巴林银行由于利森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亏损10多亿美元而倒闭;住友商社在有色金属期货交易中亏损28亿美元;我国万国证券国债期货由于违规交易而亏损达10多亿人民币;东南亚金融危机等等。由引有人对金融衍生品开始抱怨与责难,更有人提出要限制它的发展。那么金融衍生品市场对现代经济发展的功效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10.
徐立平 《经济师》2004,(5):50-51
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化和金融化程度的日益提高 ,金融格局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金融衍生品市场也逐步发展起来 ,但是由于发展的不规范性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问题渐渐暴露出来。文章针对金融衍生品市场问题 ,提出了相关的发展策略 ,并对规范衍生品市场 ,降低金融风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为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及经济转型,三家政策性银行应该紧跟国际上开发性银行的发展潮流,实现商业化经营并重新构建金融资源配置功能,不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政策性银行业务的市场化程度,以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实现政策性银行职能调整和机构转型.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介绍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保加利亚作为欧洲一个经济尚欠发达的小国,在科技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采取相对务实的科技发展政策、提高应用科学研究项目比例、大力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下我国期货市场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爆发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此次的全球金融危机,金融衍生产品被普遍认为是危机的罪魁祸首,我国的金融创新步伐也因此受阻。我国应当冷静分析总结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与其金融衍生品市场上存在的问题,抓住金融危机给我国金融领域带来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发展我国的衍生品市场特别是期货市场,加快金融创新,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国际金融危机与人民币的未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磊 《经济师》2009,(11):8-9
国际金融危机彰显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巨额收益和非国际国币发行国的巨大风险。人民币国际化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和丰厚的潜在收益,也面临严峻的潜在风险和挑战。人民币的未来选择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而审慎地走向国际化:(1)顺应市场需求,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结算和投资范围;(2)完善国内金融体系,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3)加强国际协调和区域合作,逐步改善人民币的使用环境;(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全球经济危机袭卷下,涉及面之大,从金融产业到汽车产业、从房地产行业到物流配送行业,出版产业也同样未能幸免。面对国内外出版产业遭遇的寒流,新疆出版产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从2009年新疆出版产业的宏观规划出发,分析新疆出版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并找寻危机下存在的机遇,提出进一步加强新疆出版产业抗击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断加深,使世界面临着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从根本上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度所决定的.同时,从技术和管理层面研究金融危机的成因,深刻总结其中的教训,认真探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应对之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国金融危机标志着自由主义模式的破产。自由主义模式的本质是精英主导下的发展模式,其必然会导致收入分配结构严重向精英阶层倾斜。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使资本主义生产的持续扩大遇到了障碍,并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社会也出现了精英化趋势,为了纠正这种不良倾向,必须强调"科学发展观",回归到"以人为本"治理理念。  相似文献   

19.
在以房地产泡沫破灭为导火索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吸收国内外对金融危机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考虑房价上涨可能是我国金融脆弱性的潜在因素,并选取13个核心指标运用多变量因子分析法对我国近11年来金融脆弱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认为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和金融监控是影响我国金融脆弱性的主要方面,其中房价上涨、货币增长率是影响的重要因素;我国金融脆弱性整体情况有明显的上升趋势,2007年脆弱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金融中心未来竞争趋势与上海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批判吸收相关文献合理成分的基础上,从金融需求、金融供给和金融创新动力等三个层面分析了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决定因素.根据文章的理论分析,全球性金融危机难以改变现代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中心演化的基本方向,危机后不同发展水平的金融中心将会采取不同的竞争策略,其中强化金融体系极化效应是当代金融中心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而实施动态性、主动性的风险管理将会成为实现未来金融稳定的一种重要的内生性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