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
总需求和总供给冲击对我国失业和产出动态关系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的失业产出关系中,短期内,总供给冲击是产出波动的主要来源,总需求冲击则是失业波动的主要来源,总需求冲击和总供给冲击共同破坏了产出失业之间反向变化关系,但是总需求冲击的破坏作用更多一些。在长期,总需求冲击对产出没有影响,总供给冲击对产出有显著的正的影响,总需求冲击在长期对失业没有影响,但总供给冲击在长期会对失业产生不利影响,即正的供给冲击的累积影响所带来的产出增加在长期使我国的失业率上升。 相似文献
3.
能源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稳存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2):31-36
能源是影响中国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目前中国所实行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下,中国能源总体价格上升10%,当年的通货膨胀率上升大约0.29%,最终导致的总体价格水平上升0.35%,而产出缺口在当年为0.34%,最终造成的产出损失累计为0.41%;国际石油价格上升100%将导致中国物价出现温和上升以及产出出现小幅下降,但二者均不会超过1%。 相似文献
4.
5.
基于SVAR模型的中国产出缺口估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对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把握非常重要。本文应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估计了1983-2007年中国的潜在产出及产出缺口,结果显示估计的产出缺口能够准确反映中国1983年以来的经济周期变化而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由此得出结论:(1)当前中国经济以较低的通货膨胀为代价就可以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2)供给冲击与需求冲击对GDP增长率具有暂时影响,而供给冲击对GDP造成了持久影响,需求冲击对GDP只产生暂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我国2001-2010年宏观经济月度数据,采用SVAR模型分析了国际油价波动时,央行货币政策在排除回应油价干扰与未排除干扰下的反应差异及油价波动对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排除货币政策回应油价波动干扰后,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反映的油价波动对产出的短期负面影响消失。方差分解结果显示,长期内产出波动由油价冲击和货币政策解释的比例分别为5716%和32480%,比排除干扰前分别下降了2569%和4560%。这说明我国油价冲击带来的经济衰退主要是因为货币政策及其回应油价冲击紧缩所致。此外,面对油价的短期冲击,CPI指数并未随着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上升而上升,产出也未发生明显的衰减;但在较长时间内,油价上升会因为相对价格的改变,而影响CPI水平和货币政策,从而对产出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持久性收入对中国农民消费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用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分析我国农民的消费问题,并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中国历年农民消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持久性收入及持久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对我国现阶段农民消费支出影响较大”的结论,并从增加持久性收入和提高持久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两个方面就增加农民消费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人口普查和联合国的人口预测,本文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资本积累、支柱产业和技术进步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应对快速人口老龄化,必须树立科学人口发展观,分阶段放开一胎化生育政策,循序提高退休和领取养老保险年龄,同时制定与实施和人口结构变化相适应的产业规划,发展老龄产业,调整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产出逐年增长,但增速起伏非常大。从长期来看,其增长与农业从业人员、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增长存在协整关系;在短期内,其增速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前推第三年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的变化,而且与自身上一年对长期均衡水平的偏离有关。农作物播种面积和财政科技三项费用的农业产出弹性不明显。加快农业富余人员彻底转移、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强科学种田与合理施肥引导、推动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合理配置农业R&D公共投入,是我国实现农业产出持续、稳定和快速增长的政策必需选择。 相似文献
10.
孙永君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8):33-41
最近十几年来,我国经济出现了高增长和高失业并存的现象。可分劳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技术进步促进了产出增长,同时也促进了就业增长,但对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小于对产出增长的促进作用,同时与技术进步相伴的资本投入也对劳动起到了替代作用。在经济活动人口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技术进步对产出和就业增长影响的不对称性,是我国高增长和高失业并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The paper analyzes the degree of output persistence in GDP in order toempirically discriminate between the Solow growth model, the perfect competition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and the imperfect competition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for the case of Austria. Wefind that a shock in the growth rate of output induces a permanent and larger effect on the level of GDP. This leads us to refute the Solow growth model and the perfect competition 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We may not reject the imperfect competition growth model.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uses band-pass filters to identify cyclical components of the growth rates of government purchases and to examine their effects on output growth. It finds that for the period 1889–1994 the medium-run and persistent components of government purchases have stronger positive output effects than the temporary components. The finding is robust to alternative decompositions of government purchases. 相似文献
13.
Yin‐Wong Cheung 《Pacific Economic Review》2002,7(3):465-487
Abstract. Advanced statistical techniques are used to analyze Hong Kong output dynamics. Hong Kong, Japan and the US are found to share some common long‐term and short‐term cyclical variations. While the Hong Kong economy is susceptible to external shocks and Granger‐caused by the other two economies, local factors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output growth variability and uncertainty. On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he selected trade and financial variables have incremental explanatory power but do not lessen the ability of lagged output variables to explain Hong Kong growth dynamics. Interestingly, the US does not appear to exert undue influences on Hong Kong. 相似文献
14.
Optimising Agents, Staggered Wages and Persistence in the Real Effects of Money Shock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uido Ascari 《Economic journal (London, England)》2000,110(465):664-686
In this paper we incorporate Taylor's (1979) staggered wage setting into an optimising 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framework to study whether staggered wages could induce a high degree of persistence in the real effects of money shocks. We conclude that high persistence is an unlikely outcome. Sensible values of the microeconomic parameters and/or a moderate rate of underlying inflation imply a low degree of persistence. Furthermore, once explicit microfoundation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we show that: (i) the model is highly non-linear; (ii) the inertia of the system is inversely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average inflation. 相似文献
15.
Naohito Abe 《The Japanese Economic Review》2004,55(1):101-118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bility of a multi-sector business cycle model to the Japanese economy. Through dynamic factor analysis, output fluctuations are broken down into aggregate and sectoral shocks. It is shown that independent sectoral shocks are more significant than common shock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odel proposed by Long and Plosser (1983). In addition, the paper reveals that the importance of aggregate shocks increased during the so-called "Bubble" period in the late 1980s. 相似文献
16.
张斌 《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11,(1):43-48
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通过残差分析、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研究我国财政政策对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落后产业的动态冲击影响。主要结论是:财政政策包括收入和支出政策对新兴产业的影响比较显著,且是中长期有效的;财政政策中的支出政策对传统产业和落后产业的影响都比较显著,也是中长期有效的,而财政收入政策对其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并校准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模型,本文研究了刚性价格和刚性工资模型解释产出持续性的能力.结果表明,刚性工资模型能较好地解释持续性,而刚性价格模型的解释能力较弱.同时,本文分别引入了前瞻后顾混合制定价格和工资设置,后顾式定价丰富了产出动态,但前瞻后顾混合制定价格设置并不能增强产出的持续性,而前瞻后顾混合制定工资设置则能产生更强的产出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与向量自回归方法构建了在低碳经济环境下我国碳排放量及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对比性实证分析模型,并进一步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探索影响系数大小和时期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一方面,我国碳排放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稳定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均GDP、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其次是人口数量和人均收入;另一方面,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得出我国碳排放量对人均GDP、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的冲击反应比较敏感,而对人口数量和人均收入水平随时期变化的响应则比较稳定,各变量影响系数在短期和长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引致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引致因素主要有外国对华直接投资存量、国内生产总值、职工平均工资与素质和基本建设投资四个方面。模型检验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和基本建设投资对外国对华直接投资有正面影响,职工平均工资和外国对华直接投资存量对外商投资有相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改制效果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0,他引:42
本文通过对1998至2003年间全部国有企业和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来研究我国国有企业改制的效果。我们不仅考察了改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而且考察了改制对企业社会效益指标的影响。此外,我们还分析了改制影响经济效益的渠道、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的差别、以及改制效果的可持续性。本文的主要发现是:改制后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并且主要来自于代理成本的降低,表现为管理费用率的下降;改制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成本,但和国际经验相比程度不是很大;国有控股改制社会效益较好,而非国有控股改制经济效益较好;改制效果在一定期间内持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