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鹏 《经济学家》2024,(2):60-70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强国建设既包括金融生产力发展,又包括金融生产关系变革,旨在实现传统金融服务方式向现代金融服务方式转变,最终构建起金融领导强、金融实力强、金融服务强、金融供给强、金融监管强、金融开放强、金融安全强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金融强国建设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密切相关的。为高质量推进金融强国建设,应当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建设、公司治理、经营管理的领导;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守住金融风险底线,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做细做实5篇大文章,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金融伦理是金融行为的价值尺度与道德准则,是制定金融主体行为规范和金融监管规则的理论基础,是现代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伦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我国金融发展现状,构建中国特色金融伦理体系应首先摒弃西方自由主义、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影响,深刻认识其理论缺陷与逻辑谬误。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为指引,结合中国特色金融实践,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构建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金融发展的价值取向;以自由、平等、公正、法制为金融行业的基本要求;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规范;以服务经济社会需求和人民需要为指南的金融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化解金融风险的财政政策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体制稳定与宏观经济稳定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金融稳定离不开宏观经济的稳定,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是形成金融风险的重要根源。本主要研究财政政策与金融体系稳定之间的关系。笔认为,在体制转轨时期,为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稳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一方面,财政政策应促进经济稳定,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另一方面,财政政策要在处置不良资产、重组金融机构等化解存量金融风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进一步加强中国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8年以来,中国的金融体系发展迅速。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中国实行了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为抵御金融风险提供了强大保障。但是,中国金融体系依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受抗击非典经验的启发,我们认识到只有通过建立更好的风险化解和管理机制,更有效的政策协调,才能减少和控制金融风险。我们从国际和历史经验的角度,分析金融体系普遍存在的弱点以及中国特有的问题,提出了旨在进一步提高金融稳定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会后发布的公报全文中,“监管”一词一共出现了20次,“风险”一词出现了19次,是“金融”和“发展”以外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可以说,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当前和今后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控制好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保障。本次会议明确指出: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发展中经济和金融的关系日益密切,经济和金融的不断融合使传统意义上的货币化经济转变为经济金融化趋势。经济金融化客观上要求通过金融深化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指出,金融相关率(FIR)是一种比较客观的衡量指标,该指标的变化情况表明经济金融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在经济金融化中,西方发达国家走在前列;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金融化程度提高幅度很快;我国在经济金融化过程中应该通过金融深化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步伐。具体来讲,首先应逐步确立金融体系在经济体制中的核心地位;其次是适应经济金融化趋势,改变目前我国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加快金融体系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再次,正确处理金融深化同金融宏观调控的关系,以加强金融调控来促进金融深化;另外,应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7.
<正> (一)80年代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成效 80年代是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成就卓著的时期。按照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来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要求,金融改革以建立“四大体系”为基本指导思想,围绕着发展金融市场,推进专业银行企业化和建立、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三大中心任务,使我国金融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三方面:  相似文献   

8.
坚持科学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中国国情决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科学发展是促进经济社会文明与和谐的需要,更是执政党科学执政的需要。坚持科学发展,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标志中国共产党对政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和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因此,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坚持科学发展,要处理好六大关系,即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区域间非均衡发展的关系、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经济发展与金融开放的关系、金融开放与产业安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曹戈 《新经济》2022,(2):75-78
随着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之下,作为经济的血脉,金融发展至关重要.支撑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必然需要先进的金融发展理念和与之相配套的现代金融体系.新时代中国新发展模式赋予现代金融体系新内涵,在服务实体经济、抵御金融风险、优化资源配置、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有着重要意义.构建具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10.
<正>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四大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江苏省委、省政府确立适宜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八五”时期江苏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金融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推动了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对外开放的扩大.“八五”时期是江苏金融体系充满改革创新的时期,其主要成就表现在如下方面: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金融改革、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通知》要求,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大体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金融机构体系是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金融市场的基础和金融监管的对象,因此,对江苏金融机构体系的现状和发展进行分析,对于我们实施有效监管是十分必要的。一、金融机构体系的现状截止1997年底,江苏银行类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目前实际办理银行业务的信托、租赁、财务公司)总数达到11230家,年…  相似文献   

12.
一、金融监管目标的变化 1.保障金融结构的稳健经营和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风险。金融安全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不稳定的金融体系会加大投资和融资的风险,使得利率溢价,汇率不稳,加大筹资成本,对中长期经济发展造成破坏性影响。同时,不稳定的金融体系还会使生产性金融资本与物质资本向贝里,引发过度投机,造成金融泡沫。  相似文献   

13.
郭金录  喻平  付争 《经济纵横》2023,(6):117-128
本文利用5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科技对金融体系结构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金融科技对金融体系的赋能可以促进不同融资模式下的融资者信用等级分层;金融科技通过赋能信贷模式,推动金融结构向市场主导型方向发展,但金融体系内部对金融科技的赋能有双向调节和对冲功能,可以抑制金融科技“新中介”与技术改进后的“再中介”银行体系之间的竞争与分化,促进金融体系协同发展;金融科技对金融体系赋能的着力点在强、弱政府组织力国家中有显著差异。为促进金融科技与金融体系深度融合,银行部门要推进金融科技在提升信贷审批精准度、降低不良贷款率方面的应用,加强金融科技对银行信贷的赋能。  相似文献   

14.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以及国际形势恶化的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金融稳定遭遇挑战。为探究金融体系潜在风险与实体经济发展困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内嵌金融分层网络的多主体模型,从实体经济视角分析中国金融风险的演化特征和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系统性风险根源于缺乏消费基础的企业信贷的过度扩张,而这种过度负债的违约极易带来风险在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双向传染与负向反馈;金融机构底层资产的高度同质化、金融网络的高连通度均会加剧风险传染的程度与范围;单一的严格控杠杆政策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结合逆周期监管的适度杠杆监管能更好地维护金融稳定,实现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巨大需求下,互联网金融从诞生发展至今,经历着野蛮生长的阶段,其发展势头对于传统商业银行造成的挑战巨大.虽然互联网金融有着相当的优势,但在具体发展中还是存在着多种金融风险.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作为两大金融体系,就两者对金融风险的应对方式进行对比,能够为两者的长足有益发展提供有效参考.本文在指出两者存在的主要金融风险以及应对方式之后,就两者的有益合作路径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共荣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巨大需求下,互联网金融从诞生发展至今,经历着野蛮生长的阶段,其发展势头对于传统商业银行造成的挑战巨大.虽然互联网金融有着相当的优势,但在具体发展中还是存在着多种金融风险.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作为两大金融体系,就两者对金融风险的应对方式进行对比,能够为两者的长足有益发展提供有效参考.本文在指出两者存在的主要金融风险以及应对方式之后,就两者的有益合作路径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共荣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发展绿色金融将成为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占领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绿色经济的发展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绿色金融体系。构建健全和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论文认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可包括健全绿色金融制度、发展绿色金融市场、创新绿色金融工具、培育绿色金融机构和完善绿色金融监管。论文提出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具体实施步骤,可分为探索期、过渡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但从近期来看,需要把握的重点是优化宏观政策环境与构造和完善微观经济基础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以区域经济、区域金融理论及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区域金融发展的视角,论证推进滨海新区金融综合经营必须处理好与区域经济发展、提高金融效率、控制金融风险、金融可持续发展等几个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产业结构、风险特性与最优金融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银行和金融市场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产业发展的不同作用。研究发现,当产业的技术和产品较为成熟时,风险相对较低,资金回报较稳健,银行是更加有效的融资渠道;而在技术前沿的产业中,创新和研发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都较高,金融市场能够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金融结构也必将随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变迁。在中国经济由成熟制造业主导的阶段,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许多产业不断接近世界技术前沿,金融市场的重要性将逐步显现,但良好的市场投资环境是金融市场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本文发现与相关经验事实一致,能够为解析中国金融体系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为以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为目标的金融改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孟璐 《经济研究导刊》2013,(19):287-288
为了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促进金融市场的良性运转,各国都把金融监管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金融稳定理事会的成立为全球金融稳定法律机制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平台。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中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有利于保证中国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