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克鲁格曼所开创的新经济地理学已经发展成熟,“新”新经济地理学产生并迅速发展,融入了企业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学从微观视角重新探讨了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问题.介绍了“新”新经济地理学的产生和分析框架,之后详细综述和分析了基于企业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学的前沿研究,包括基于企业异质性的区位选择与空间集聚、企业异质性对区域政策的影响和基于微观数据的企业异质性实证研究等方面.最后对现有研究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2.
加入了企业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学着重从微观企业层面解释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本文阐述了"新"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渊源,介绍了"新"新经济地理学的基准模型和分析框架,对"新"新经济地理学经验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中发掘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视角的拓展、理论框架和模型方法的完善以及与相关研究领域的融合等。  相似文献   

3.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将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与运输成本引入一般均衡分析模型,其开创性的研究使贸易理论和经济地理这两个曾经是相互独立的经济学分支融合到一起,成为新贸易理论发展的先导;作为创始人,他还将新经济地理学融入了主流经济学。此外,克鲁格曼还与几位合作者打通了新经济地理学与城市地区经济学传统研究之间的通道,并对国际货币经济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新经济地理学诞生的理论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经济地理学"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其一报酬递增思想的演进,其二是复杂科学所强调的自组织、路径依赖和"锁定"等概念,其三是垄断竞争的Dixit-Stiglitz模型框架及其应用.复杂科学的路径依赖与"锁定"等概念为新经济地理学解释经济活动的空间问题提供了基本的认识论基础.Dixit-Stiglitz垄断竞争模型为经济学处理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提供了技术的可能,其在新贸易理论和新增长理论中的应用为新经济地理学的应用做好了铺垫.在此基础上,新经济地理学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尽管新经济地理理论研究已经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但实证研究仍相对欠缺。新经济地理学试图解释区域要素价格和人口分布的关系,以及预测行业内的经济活动的选址行为。本文梳理的实证研究显示,市场准入和工资水平高度相关,规模收益递增、本地市场效应促进了产业的集聚,这些实证检验结果支持了新经济地理学的模型预测。本文还指出了NEG与其他领域研究的联系,比如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识别问题、潜在的其他解释等,并认为未来的实证研究可能会更关注变量的识别和不同集聚程度的测量问题,并与城市经济学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6.
新经济地理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创始人保罗·克鲁格曼以规模报酬递增而导致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为假设前提,在一般均衡模型下讨论了空间经济问题,区别于传统经济地理理论,它引发了众多国外学者从理论扩展及实证分析等层面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从扩大理论菜单、实证研究以及福利与政策研究三个方面入手,着重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以来的国外学者关于新经济地理理论的研究成果,期望通过对理论研究的梳理,总结和借鉴区域发展的应对政策。  相似文献   

7.
不同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同质性企业假设,新新经济地理学以垄断竞争和企业异质性为切入点,分析企业成本差异、效率差异与集聚经济的关系,构建了新新经济地理模型。尽管新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研究已经引起了极大反响,但仍需要在本地效应、城市集聚的微观基础、组织行为与企业布局关系等方面,进一步解析异质性企业与集聚经济的微观机理,以不断完善新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演进与实证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罗·克鲁格曼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标志着其开创的新经济地理学已经成为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分支之一,标志着区位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范畴。近年来,新经济学不仅在理论上深入发展,而且产生了一系列丰富的实证研究成果。本文在回顾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演进的基础上,概括和总结了新经济地理学的最新实证研究成果,最后在分析新经济地理学实证研究困难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模型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德勇  胡宝珠 《经济地理》2005,25(4):445-448
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是以非线性动力学理论作为其产生的理论基础,将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固定比率的运输成本、过程的演进性以及动态模拟等研究方法引入模型,并建立了三个基础模型即中心—外围模型、历史和预期模型以及区域专业化模型。文章通过分析,以期对其新经济地理模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中的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经济地理学是当代西方经济学领域中继新产业组织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增长理论之后出现的第四次“新经济学”研究浪潮(Krugman,1998)。它采用了收益递增-不完全竞争模型的建模技巧对空间经济结构与变化过程进行重新考察,其目的在于将经济地理分析纳入主流经济学的范畴之中。新经济地理学除了构建反映经济活动地理集中现象的理论模型外,还特别强调运用所构建的新经济地理模型对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主要介绍新经济地理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保罗·克鲁格曼有关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典型案例所做的论述,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学术界的若干争论。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对新新经济地理学假设进行拓展的基础上,从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两个层面对企业异质性、规模报酬与劳动力空间流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论是:地区间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同决定了企业与劳动力的转移方向,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与固定成本呈正向变动关系;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发展与彼此对外市场开放相互依赖;由于落后地区总有一定的市场需求,棒—棒均衡在现实中存在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环境问题不断凸显,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学者关注,环境经济地理学已成为西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方向。环境经济地理学概念在2004年科隆大学环境经济地理学年会上首次明确提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环境经济地理学研究主要采用演化经济学和管制经济学两种研究范式,对环境变化对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影响、经济活动特别是经济集聚对环境影响的地域性及区域经济活动的环境治理等议题作了相应的探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环境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应集中在三个方面:区域环境、经济、地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经济活动环境效应内在机制研究和经济活动环境污染的空间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13.
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关系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刘志高  尹贻梅 《经济地理》2006,26(3):353-358,390
经济地理学发展不仅与人文地理的其他分支交互发展,并从包括经济学在内的社会科学内吸收营养。文章通过历史性地考察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关系,尝试探索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考察发现:古典经济地理学时期,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相互交织、彼此影响;1930、1940时代到1970、1980年代,经济学引领经济地理发展,而经济地理学者没有对主流经济学产生重大影响;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期,经济地理学吸收经济学相关理论,实现了文化、制度和关系的转向,同时主流经济学则出现了地理化趋势,出现了新经济地理学运动。1980年代以来,演化思想在经济学界逐渐兴盛起来,演化经济学理论已得到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的重视,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地理学家接受了演化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开始尝试构建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演化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和经济学的下一个交叉点。  相似文献   

14.
产业布局与集聚理论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君华  彭玉兰 《经济评论》2007,144(2):146-152
产业布局与空间经济理论伴随着经济学各个分支学科的产生而发展。在每一个分支学科(如:国际贸易理论、经济区位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制度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节点上,都可以找到空间经济学中某一特定研究线索的理论渊源。通过对产业布局与空间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我们发现,在相当程度上,新经济地理和城市经济学正是由于吸收和发展了早期经济学分支学科关于空间问题的讨论而发展起来的,而它的“软肋”所在也是由于忽视了早期学者的一些真知灼见。新经济地理学存在两大缺陷:其一是分工外生给定,因而不可能发生企业内部或产业内部的垂直分离现象;其二是对产业区内部的市场结构和分工结构缺乏研究。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任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才 《经济地理》2008,28(6):918-922
学科的性质与任务是任何学科发展首先面临的,也是经常关注的问题。区域地理是地理学中最古老最核心的部分,学科的发展必须继承地域性、综合性与地域综合思想的地理学传统。区域经济地理学又是地理学中非常年轻而又与经济学交叉的学科,一是说明这门学科富有活力,面对当今诸多的社会经济问题,发展活力很大;二是要在学科交叉渗透过程中,搞清区域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经济方向)的联系与区别,以便更自觉地发展地理科学。在区域经济地理学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引进、消化与吸收的关系和学科建设与参与实践关系。文本对"新经济地理学"进行了评析,认为"新经济地理学"是主流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经济方向)的新发展,但不是主流经济地理学的新发展。他们的一些主要理论与模型和一些新的概念有理论指导与借鉴意义,但须经过消化、吸收、改造,使它变为地理学的理论内容方有意义。学科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学科理论体系建设,以之立足于世界科学之林;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实践,增强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肩负着提高全民族发展与培养人才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金融地理学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在ICT及互联网普及的背景下,该学科活力不但没有消亡,反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结合互联网金融研究的四个方向,即零售银行服务、分销渠道、机构观点及消费者观点的基础上,从金融地理学的思维与理念出发,探析互联网金融六个方面的问题:互联网时代的地理(包括传统地理观、功能地理观、智能社会观)、互联网与ICT对金融空间的再塑造、金融服务的传递通道、金融的历史地理学转向、虚拟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交叉及与互联网横向思维相补充的工作场所地理学。归纳了新形势下金融地理学在我国的发展与具体应用的六个视角:文化金融地理、房地产金融地理、农业金融地理、保险金融地理、地缘政治金融地理以及健康金融地理,指出该学科未来有可能深入拓展和研究的方向与路径,即学科融合协同发展、金融地理空间复杂多元以及"小金融"与"大金融"互促共进。  相似文献   

17.
梁琦  黄卓 《经济学(季刊)》2012,(3):1027-1036
本文简述了空间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在过去二十年里在中国的发展,并指出空间经济学在中国的下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和国际贸易、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以及发展经济学的进一步结合。同时,我们介绍了空间经济学国际研讨会(2011)的概况以及入选的六篇论文。  相似文献   

18.
新经济地理学与复杂科学的区位选择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燮  杨开忠  刘安国 《经济地理》2005,25(4):442-444,448
1990年代初,新经济地理学和复杂科学都对经济主体区位选择以全新的诠释。基本的不同点在于,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基本假设是经济主体行为的完全理性,而复杂科学假设经济主体的行为为有限理性。新经济地理学仍沿用主流经济学一般均衡的框架,而复杂科学的模型是动态和演化的过程。它们的相似之处在于都具有报酬递增、路径依赖和事后决策和调整的特征。根据分析和比较,得出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学科交叉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19.
新经济地理学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机制过程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华友 《经济地理》2005,25(6):753-756,760
西方新经济地理学是西方一些主流经济学家提出来的,其理论形成于1980年代至1990年代。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是新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研究,文章认为其形成机制有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和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等,其形成过程有运输成本和规模经济的相互作用、累积循环效应和产业区位形成的历史偶然性,并对此进行了理论阐释。新经济地理学对经济活动空间集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建构,虽然并没有得到同样在关注空间集聚的经济地理学家的认可,然而其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丰富了国际经济学中的跨国企业的区位理论,另一方面丰富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方法与学科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对新经济地理学相关的几个理论问题,分别从理论规范、学科范武、研究方法等方面与地理学、城市区域经济学进行比较,并就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名称进行了探讨.最后,从经济方法论探讨了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渊源和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