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咸宁温泉游客为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温泉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温泉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因素主要由温泉旅游环境形象、服务设施形象和产品形象及功能形象等四大因子构成,且形象感知因素对游客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但不同的形象感知因素对游客满意度之间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
入境游客作为目的地旅游供给的消费者与体验者,其对目的地旅游供给的感知评价,对准确把握区域旅游供给情况,及促进区域旅游供给宏观调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基于旅游系统理论、游客感知理论,采用西安市2013年与2015年入境游客的一手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入境游客结构方程感知模型,对入境游客目的地供给感知与行为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入境游客对西安旅游供给的感知评价整体上持认同态度,旅游供给指标路径系数均在0.6以上;(2)入境游客对西安旅游信息与营销、旅游餐饮住宿与城市人文环境因子感知程度最强,路径系数均保持在0.7以上,对城市自然环境因子感知程度最弱,路径系数保持在0.5左右,旅游安全因子上升程度最大,提高了0.16;(3)目的地旅游供给感知与游客满意度及重游意愿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入境游客目的地旅游供给感知满意度对重游意愿的影响值为0.357、0.226。研究结果对把握入境客源市场需求特征,加深对西安市旅游供给结构的认识,以及实施旅游供给侧改革调控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徐雪 《生产力研究》2012,(5):172-175
由于旅游动机是引发旅游行为的直接动力,民众的旅游动机与行为是旅游产业值得高度重视的因素,也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研究以乘坐飞机到达韩国的中国游客为研究对象,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实施问卷调查,由韩国培材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生2名、研究生1名、本科生2名随机发放了共240份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为212份。通过推—拉引力理论的使用,实证分析了游客的旅游动机。通过因子分析法萃取出中国游客赴韩旅游的推力动机为"新奇性"、"放松"、"心理需求"、"声望"、"人际关系"五项因子;引力动机为"自然文化资源"、"花费"、"服务质量"、"旅游形象"四项因子。通过T检验和方差分析法验证了游客人口统计学特征、推—拉引力因子之间的差异性。最后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4.
《经济地理》2021,41(3):231-239
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收集在线游记文本建立文本数据库,可获取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综合感知形象,为城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以携程网、去哪儿网攻略收集的游客游记文本作为研究样本,基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认知—情感"模型,运用文本分析法提取大连市的形象感知高频特征词,探索游客对大连市的旅游形象感知并运用百度指数分析校验。结果表明:(1)海洋、广场、公园是游客对于大连旅游形象的基本认知形象,体现其滨海旅游资源特色突出。(2)游客对于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旅游活动的满意度较高,评价中以积极情感为主。消极感知的主要来源具体反映在景区(点)门票、旅游服务态度、交通基础设施破旧等旅游基础设施与配套方面。(3)整体形象感知上,大连市的整体形象感知是滨海旅游胜地、"广场之城",正面积极感知占比较高。(4)游记语义网络图呈"核心—次核心—外围"圈层结构,以大连为核心,大连—广场,大连—海洋,大连—老虎滩是网络图中联系较为密切的关系链。  相似文献   

5.
人工生态游憩地建设的成功与否基于其对游憩者吸引力大小,吸引力大小取决于游憩地本身的品质和能否符合游憩者需求。选择成都市的浣花溪作为人工生态游憩地样本,采用问卷调查分析方法,进行基于客体感知的人工生态游憩者评价。结果表明:游憩动机体现游憩者效益最大化原则;活动感知表明主体与客体具有相对一致性;吸引力因素中感知偏好最强烈是环境品质;满意度感知影响购买意愿;重游率是感知评价的结果。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了解游憩者动机,重视环境质量、稳定客源市场、克服游憩障碍、重视游憩者满意度评价等人工生态游憩地可持续发展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6.
孔令民 《经济师》2010,(3):194-194,198
门票作为游客接触旅游景区的首个环节,游客对它的评价往往是以一种整体视角,其评价过程包括与景区自身、门票自身以及旅游经历相关的所有方面,其感知价值直接反映了游客对景区的接受意愿,并最终决定了游客的支付意愿。文章以门票感知价值为切入点,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旅游景区门票支付意愿影响因子的维度构成和作用机理,为景区经营者提供了相关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11个森林公园旅游业经营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LS-SEM方法,建构了不同机制下经营者碳补偿行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并进行实证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机制下旅游经营者碳补偿意愿的影响因素不同,且各因素相对影响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环境敏感度因素中的气候变化感知和生态环境感知、参与态度因素中的前景认知和成效认知态度、参与动机因素中的个人情感对行为意愿的影响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不同机制下的显著水平不同;经营者个体特征因素对其行为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可通过培养旅游经营者的环境敏感度、构建完善不同机制下的旅游碳补偿体系、引导经营者重视并投入到旅游碳补偿行动等措施,长效推进旅游碳补偿发展。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城市旅游形象的网络化呈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互联网旅游大数据,以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以互联网上目的地旅游知名度和旅游美誉度为基础指标的网络旅游形象矩阵,分析江西省各市网络旅游形象的感知与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旅游者网络评价的话语分析,采用语义网络分析和主题分析方法探讨网络虚拟社区中旅游者对江西省各市代表性景区的负面评价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西各市网络旅游形象感知总体表现为知名度偏低但美誉度较突出的特征,各市间的网络旅游形象有较大差异;江西各市代表性景区负面评价语义网络呈现核心圈层、次核心圈层和外围圈层的核心—边缘意象结构;景点与景色、管理与服务、收费与消费是影响江西城市网络旅游形象的主要因素,并可进一步凝练成"性价比"这一综合问题。文章最后从宣传、整饰、提升三个层面提出加强江西城市网络旅游形象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游客感知的震后四川旅游资源吸引力及满意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外学者对旅游资源评价大多从资源本身的角度进行研究,而从游客的感知情况进行分析的案例较少。文章从游客感知的角度,分析震后四川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及满意度。研究表明",自然景观"和"大熊猫"是综合得分最高的因子;通过期望值与感知值的求和,发现震后四川旅游资源的综合吸引力仍然较强;基于期望差异理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测试游客满意度,结果显示,游客对震后到四川旅游的整体满意度不高,均低于期望值,"环境卫生"、"交通便利程度"和"服务及管理"的差值最为明显;运用IPA分析法,进一步说明环境、交通及服务是震后四川旅游业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熊猫谷"为研究案例,采用定量研究设计,从景观感知的视角设计调研问卷,使用IBM SPSS处理数据,测量不同调研对象对于"熊猫谷"景观游憩价值的感知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熊猫谷"最重要的游憩价值为生态价值、治疗价值和未来价值;年龄、学历和职业等人口学特征与景观游憩价值具有相关性;基于重游意愿的游憩价值感知具有显著的差异化特征。研究结论揭示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多重游憩价值特征,可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大熊猫公众教育、教育旅游和游憩示范基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青海祁连风光旅游区为案例地,采用条件价值法(CVM)进行游客与居民旅游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018年祁连风光旅游区游客和居民旅游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分别在4.42×10~7~9.45×10~7元和0.66×10~6~3.0×10~6元之间。(2)游客与居民旅游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差异主要是在常住地—旅游地二元环境下,个体特征方面,二者的支付意愿与其经济、职业、文化水平呈正相关,年龄与支付意愿呈"N"型关系;心理感知方面,游憩功能感知与人文环境感知分别成为影响游客与居民支付意愿的第一位因素,生态环境感知则成为第三位因素。因此,游客更多扮演了消费者角色,居民更多扮演的是纳税人角色,使得游客比居民更有意愿且有能力"购买"良好的生态环境这种特殊的"商品"。  相似文献   

12.
应用定量分析手段,比较不同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态度的差异,深入探讨影响不同旅游地居民旅游发展态度的感知因子。通过对九寨沟、庐山和周庄三个旅游地居民的访谈调查,运用因子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研究发现,九寨沟居民对旅游发展影响整体评价更好,更支持旅游业发展;周庄居民对旅游开发的经济收益和成本感知相对较弱,而对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感知相对较强。回归方程揭示居民对社区的情感依赖以及对旅游开发影响的正面感知是居民支持旅游发展最稳定、最重要的因素。居民感知与态度可以看作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示器,今后应逐步建立基于居民感知与态度的旅游地管理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陆利军  廖小平 《经济地理》2019,39(12):221-229
目的地旅游形象是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因素,而旅游者生成的UGC数据则在相当程度上较为精准地反映了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偏好、兴趣和评价。以南岳衡山为研究对象,以百度旅游等旅游门户网站爬取的游记和评论为研究素材,采用文本分析与基于词向量的情感分析方法,基于目的地形象构建的"认知—情感"三维模型,分别从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三个方面探讨了旅游者对其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结果表明:①根据词频统计分析、关键词聚类方法得出,旅游者对南岳衡山的认知可归纳为人物、自然、交通、活动、建筑、文化、场所/地域等七个维度;②根据情感和语义分析方法得出,旅游者对南岳衡山的积极形象感知要素包括佛道共存、心愿之旅、五岳独秀、四季佳景、福寿文化、冰雪奇缘、精妙建筑、文明奥区和抗战名山等九个核心类属,消极形象感知要素则包括服务、资源、环境、安全、体验和设施等6个核心类属、19个二级子类;③基于词向量的情感分析方法得出,旅游者对南岳衡山的整体形象感知是积极的,综合正面评论占比91.58%。  相似文献   

14.
易舒心 《经济师》2023,(2):120-121+124
文章首先对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业的振兴障碍进行分析,然后以心理学S-O-R模型为基础构建了疫情防控背景下公众外出旅游意愿的研究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外部影响因素负向影响旅游风险感知,但能正向影响外出旅游意愿,旅游风险感知负向影响外出旅游意愿,同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公众外出旅游偏好的转变。结合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特点和现状,从政府政策及景区管理措施,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发展休闲生态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智能化“云旅游”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国内旅游地现实形象评价的现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旅游地形象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一套旅游地现实形象评价方法。该方法将旅游地现实形象分为3个部分:服务形象、实力形象和外观形象,通过对这3个部分的分别评价来反映旅游地的整体形象价值,有利于提高旅游地形象评价的定量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国内旅游地现实形象评价的现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旅游地形象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一套旅游地现实形象评价方法。该方法将旅游地现实形象分为3个部分:服务形象、实力形象和外观形象,通过对这3个部分的分别评价来反映旅游地的整体形象价值,有利于提高旅游地形象评价的定量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杨莹  马怡然 《经济地理》2024,(2):219-227
文章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和访谈法,研究网红景点的用户生成内容(UGC)投射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之间的差异,并从景观社会视角揭示感知偏差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UGC投射的网红景点形象以拍照打卡等活动为主,涵盖景观、住宿、交通、饮食等旅游服务信息,情感评价以积极情绪为主,而游客感知的网红景点形象局限于打卡拍照的体验方式,且评价以消极情绪为主。(2)亲历游客对网红景点实际感知与投射形象差异的形成是媒介化社会背景下旅游异化的结果。博主与平台通过影像构筑了景观社会,景观自身的软暴力性隐形支配着游客的打卡实践,最终导致媒介世界中的景观表象与实际旅游体验之间的偏差。(3)潜在游客感知偏差的形成彰显着突破景观软暴力控制的可能性所在。文章丰富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领域,为当下网络环境中的滤镜景点现象提供科学解释。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以霍尔果斯口岸为样本提取了影响国内边境购物旅游满意度的7个因子,即环境感知、质量感知、购物情境、配套设施、忠诚度、抱怨度和交通便利度;并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群体的感知,分别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和职业等5个方面对满意度因子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环境感知对购物旅游满意度影响最大,其次为质量感知,交通便利度影响最小;此外,不同的年龄段、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对购物旅游者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未来发展边境购物旅游的过程中,除更重视商品质量外,还应通过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改善配套设施等措施发展口岸边境购物旅游。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特别是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直播营销正在成为高性价比的营销方式.本文结合理论分析和文献研究提出假设,将网红形象、社会临场感、促销互动、个性化服务、产品信息作为前因变量,将感知价值作为中间变量,将购买意愿作为结果变量,设计量表并构建SEM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分析.结果显示,购买意愿与直播营销中各影响因素之间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直播网红形象直接效应和相对效应最大,社会临场感通过感知价值影响服装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中介效应最大.基于上述结论,服装直播营销需要在网红形象、个性化服务、感知价值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助力服装直播营销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20.
在旅游环境容量理论基础上,基于前人研究结果,构建旅游环境容量计算模型。旅游环境容量包括生态环境容量、资源空间容量、经济发展容量三大要素。其中生态环境容量包括生活污水环境容量、大气环境容量、固体废弃物环境容量,经济发展容量包括水资源容量以及住宿设施容量。文章以延庆为研究对象,结合延庆的实际情况,通过资料收集、数据处理,对延庆县旅游环境容量进行测算,得出以下结论:目前延庆县生态环境容量为5.3万人/日,资源空间容量为75.2万人/日,经济发展容量为3.3万人/日,旅游环境容量取"短板"限制因子为3.3万人/日,990万人/年。根据承载程度指数评价结果看出,2013年整年轻度超载,而高峰日严重超载。从结果分析旅游环境容量限制因子为住宿设施,但近年延庆县客房出租率不到30%,说明延庆旅游入境过夜人数并不高,目前超载的情况下,实际上住宿设施并未形成限制因素。而主要的限制因素是污水环境容量和固体废弃物环境容量,可通过新建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等提高延庆县的旅游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