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金融是当代经济运行的核心和血脉,全国性和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热潮此起彼伏.广州是我国第三大国家中心城市,较早提出了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区域金融中心的显著特点是能够带动和引领周边区域金融发展,即具备带动能力.本文首先分析区域金融中心的基本概念,基于比较分析的角度研究了广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优劣势,最后提出了提升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带动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彭飞 《当代经济》2010,(8):70-73
华南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提出了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要求,广州和深圳两市都有着强烈意愿并采取了一些措施试图发展成为华南地区金融中心.本文分析了广州和深圳已有金融现状,并以建设金融中心的必备条件对两市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两市各具对方无法复制的发展金融中心的优势条件,因而提出构建广州和深圳两市华南地区联合金融中心构想.并进一步探讨了联合金融中心下两市金融产品的构造安排及发展策略.联合金融中心构想有利于广东在华南地区快速形成一个在国内甚至世界上具有竞争优势的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3.
创建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佳骏 《时代经贸》2006,4(11):90-90,92
本文分析了通过创建金融中心以聚集重组区域内的金融资源、集中安排和设置金融机构、扩大和完善西部地区的融资渠道和融资能力,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4.
中国(上海)自贸区开设后,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面临新的机遇。本文试图从"金融大爆炸"改革后伦敦金融中心复兴的案例中,以关系地理学为视角,分析归纳伦敦金融中心的发展机制。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现代经济中,金融中心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从强调空间区位的金融集聚逐渐演化为全球金融生产和服务的节点和枢纽。伦敦作为全球领先的金融中心,它的发展机制迎合了金融中心演化的趋势,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壮大,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现代财经》2017,(5):16-25
本文以2008-2014年我国31个省市为研究样本,构建金融人才区位熵系数测度各省市金融人才聚集程度,并实证考察了金融人才聚集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金融人才的省域分布不均衡,且金融人才聚集在区域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邻接矩阵下,东部和西部地区金融人才聚集会对关联地区的金融人才聚集产生正向的推动作用,而中部地区更容易形成金融人才资源的争夺;经济距离矩阵下,东部地区各省份之间金融关联性比中、西部地区更强。基于此,建议我国在未来金融人才发展中,注重区域协调,在保证金融人才合理聚集的前提下,缓解金融人才分布不均的问题,同时,根据区域金融人才聚集空间溢出效应的不同制定差异化方案。  相似文献   

6.
我国区域金融中心的划分与构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哪些城市有潜力构建为金融中心,构建为哪一级别的金融中心,以什么样的模式构建金融中心?现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的一般规律、模式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构建了区域金融中心形成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对43个样本城市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我国有潜力构建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城市进行划分,并提出了四种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7.
上海离岸金融市场建设的模式及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区域选择的视角,对全球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路径进行了分析归纳,结合实际,对我国建设离岸金融中心的路径选择提出了建议。并根据金融中心的相关理论以及全球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的经验,研究分析了上海建设离岸金融市场的可行性,对上海建设离岸金融市场的模式和路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30多个城市在规划和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方面的竞争方兴未艾.本文在界定区域金融中心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成本与收益,探讨了各地区规划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可行路径.分析认为,国内诸多城市之所以争相创建区域金融中心,不仅仅是因为它们过分重视区域金融中心的收益,而且还有一些深层次原因;为此,在我国区域金融中心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各地区应正视金融中心的成本与收益,中央政府应积极引导、合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观能动性,以政府推动和市场主导相结合,积极培育金融腹地,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围绕北京市构建国际金融中心问题,针对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将北京与其他国际金融城市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分析认为北京凭借其丰沛信息资源以及储备大量高层次研究人员及其他方面的优势,已经具备了成为金融中心的潜质;同时为了避免金融中心的重复建设问题,文章从国际、国内以及市内金融功能区三个角度,对北京市未来金融中心的功能进行了定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跨国银行地区总部可以通过溢出效应促进金融中心建设。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天津目前正大力发展金融业,也有可能向金融中心方向发展,而利用跨国银行地区总部的溢出效应有助于天津的金融中心建设。但是从金融地域系统的角度来看,天津通过吸引跨国银行地区总部促进金融中心建设需要进行包括战略方针与原则、战略目标与依据以及战略步骤与措施等方面的战略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居民金融能力指数,运用Probit模型、工具变量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能力对贫困的影响以及金融能力、金融决策与贫困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无论是绝对贫困还是相对贫困,金融能力能够显著抑制贫困的发生,且城镇地区相较农村地区更明显。(2)金融能力对贫困的影响既存在“抑制效应”,也存在“偏离效应”,两者之间呈现正“U”型关系。(3)经中介效应模型计算可知,在“抑制效应”下,金融能力可以通过改善金融决策来缓解居民贫困状况。具体而言,在三种不同的贫困状况衡量方式下,金融决策的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2542%,2296%和2160%。  相似文献   

12.
对1992-2006年中国金融中介存量比率的实证分析发现,尽管非金融部门外部融资中银行信贷的高度垄断地位被逐渐削弱,但仍表现出高度依赖银行体系的贷款状况;而政府外部融资的来源则发生了结构性改变,市场中介融资已经成为政府融资最主要的来源,并由此导致金融中介在政府外部融资中的地位不降反升。此外,尽管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有了长足发展,但从相对资金融通的视角着眼,它还远远无法和银行抗衡。制约变迁约束下各部门经济行为的变化对融资机制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金融结构的变迁过程中,蕴含着金融不稳定的因素,客观上两者之间存在着互相作用的机理。同时,金融结构的变迁以及金融稳定的实现都与金融系统功能的发挥紧密相关,所以金融功能观为研究两者关系提供了很好的分析视角。从宏观上看,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通过实体经济和货币政策相互发生作用,货币政策作用于金融系统并影响着金融结构,金融结构的变动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由此引起的实体经济波动将会影响到金融稳定,反之亦存在着作用机制;从微观上看,金融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金融市场结构、金融制度结构、金融融资结构、金融开放结构等,都对金融稳定产生各自不同的、具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县域经济决定金融资源配置,金融支持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通过对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的金融难题剖析,深入探讨县域经济规划中金融的视角差异及金融资源配置的一般原则;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充分考虑金融资源配置机制,积极构建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宜的金融发展规划,明确县域金融规划的关注重点,打造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平台,营造县域金融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金融中心和金融中心体系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婧瑶  陈东  樊杰 《经济地理》2007,27(6):892-895
金融中心和金融中心体系的识别是金融地理学研究的难点,也是金融地理学持续研究的重要内容.传统识别方法采用规模指标、层次指标,或者规模和层次相结合的综合指标.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加之中国区域发展条件复杂、区域差距大,传统指标在用于中国实践时不能准确揭示金融中心的范围和层次.对不同金融部门跨区域配置资金模式的分析可以定性确认金融中心的范围和层级,是对传统识别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高校内部财务制度是整个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体系的重要构成,具有基础性、适应性、操作性特点,是高等学校筹好用好管好教育经费的重要基础保障。首先认识和总结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需求和现状,剖析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中应处理好组织协调、财权配置和财务要素三方面关系,最后从制度建设程序角度就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释了金融结构(包括银行业结构)影响收入分配的理论机制,并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金融结构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1)金融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依赖于金融资源在数量规模和结构层次上的匹配程度,金融要素之间根据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形成相互分工协作,在促进金融结构转型过程中实现收入分配优化;(2)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背景下,银行业结构对收入分配存在逐级递减的正向影响效应,大型商业银行市场融资份额占比过高将不利于优化收入分配;(3)在经济增长进程中,金融结构对收入分配存在倒“U”型影响效应,金融结构由“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将有利于优化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释了金融结构(包括银行业结构)影响收入分配的理论机制,并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金融结构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1)金融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依赖于金融资源在数量规模和结构层次上的匹配程度,金融要素之间根据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形成相互分工协作,在促进金融结构转型过程中实现收入分配优化;(2)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背景下,银行业结构对收入分配存在逐级递减的正向影响效应,大型商业银行市场融资份额占比过高将不利于优化收入分配;(3)在经济增长进程中,金融结构对收入分配存在倒“U”型影响效应,金融结构由“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将有利于优化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19.
新型危机背景下,金融空间结构由于路径依赖而呈现的刚性开始松动,金融包容成为实现社会公平、协调、增长、共赢的必需手段。它是金融排斥理念的拓展与深化,也是动态、多层次、复合维度理念,不仅包括微观供求主体的包容,也涵盖了区域层面的包容共生,即各区域经济、金融、社会的协调、城乡金融协调以及区际金融协调。影响金融包容的因素包括需求、供给与社会三个方面,其作用渠道与强度随国别、文化、历史、经济、社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深度包容比宽度包容更为重要,不能将其简单理解为金融普惠。包容的精髓在于充分信息下所有参与主体的机会均等、自主选择与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20.
关于金融危机的十个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场对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产生深远影响的金融危机,正在全球不断蔓延开来。对中国来说,如何从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吸取经验教训、总结理论启示,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金融秩序重建、金融创新与监管、政府干预与市场原则、投资银行出现危机的原因、金融高杠杆、资产证券化的未来以及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等与金融危机相关的10个问题,是我们在理论上应该作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