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地权稳定性的不断强化并未扭转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增速持续下滑的颓势。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检验集体行动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集体行动程度的提高显著促进了农户土地转出决策,但对农户土地转入行为存在抑制作用。此外,集体行动对农户土地转出决策的促进作用对处于成长期和稳定期的农户和转移就业的农户表现更加明显。具体的作用机制有两条:一是“集体行动—失地风险下降—土地转出增加”,二是“集体行动—土地质量损耗风险下降—土地转出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集体行动提高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时间交易成本,因而需要警惕集体行动在促进农村土地转出中可能存在的“搭便车”行为。  相似文献   

2.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农户土地流转已经成为解决土地闲置问题的有效方法,推动了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农村产业化发展。以浏阳市调查数据为支撑,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运用Logistic模型研究农户土地转出意愿的影响因素,表明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农户的性别、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家庭人均收入、就业机会、期望流转收益等是影响农户土地转出意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并验证社会保障、法律约束、城市劳动力市场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人均收入、社会保障以及外出找工作难易程度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显著。通过引入极值分析与拐点分析,我们量化了社会保障与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关系,并得出目前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已接近最优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发现:承包地确权显著提高了农户土地转入与转出的几率,且显著增加了农户土地转入与转出面积。农业补贴也显著提高了农户土地转入与转出几率,同时显著增加了农户土地转入面积,但减少了农户土地转出面积。承包地确权显著增强了农业补贴对农户土地转入几率和转入面积的正向影响,但显著降低了农业补贴对农户土地转出几率的效应,农业补贴对农户土地转出面积的效应受土地确权影响不显著。承包地确权和农业补贴对农户土地流转面积的影响在东中西部存在地区差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组织形式、上一年农业产出及投入等均对农户土地转入有显著促进作用。较好的土地生产条件对农户土地转出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建议通过深化“三权分置”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加强新型农业主体培育、改善土地质量等途径来促进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5.
章政  祝丽丽  张涛 《经济地理》2020,40(3):168-176,184
运用1993—2016年中国农户家庭收入构成相关数据,分析中国农户兼业化的时空分布及其演变过程。更进一步采用2010—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通过建立biprobit模型研究农户兼业化对土地流转市场的影响,细分探讨了农户兼业化对土地转出、土地转入概率的中介效应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全国农户兼业化程度逐年加深,其中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农户兼业进展缓慢;②存在以非农就业、理财投资为中介变量影响土地转出概率和以农机投入、农业补贴为中介变量影响土地转入概率的显著中介效应;③土地转出、土地转入概率随着农户家庭平均年龄增加分别呈正U形和倒U形关系。因此,政府应对不同兼业化程度的农户采取分类管理、针对施策,以激发土地流转,加快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土地零租金流转在“熟人社会”和“差序格局”特征明显的农村地区广泛存在。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检验了土地流转中的零租金现象对农业生产效率的边际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土地零租金流转显著降低了农业生产的土地效率和劳动效率并扩大了农业生产中的技术无效率部分,尤其是对转入方向为普通农户和种植类型为经济作物以及土地租约期限过短或者过长的转入户带来的农业生产效率损失更加明显。具体的作用路径有两条:一是“零租金—农业生产投资不足—农业生产效率损失”,其中零租金对长期农业生产投资的挤出效应显著大于短期农业生产投资;二是“零租金—土地保护意愿下降—农业生产效率损失”。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技术指导对零租金引致的农业生产效率损失具有缓解作用;农地确权并不能抑制土地流转中的零租金现象,但土地流转中介服务能够有效减少农户的土地零租金流转行为。因此,地方政府需要提高农业投资补贴,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指导服务,积极构建统一开放、秩序规范、双向开放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以减少土地零租金流转引致的农业生产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7.
基于江苏省调研数据,在分析土地经营权流转租金支付履约保证保险运行机制基础上,运用Logistic模型探究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决策响应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试点地区规模农户已投保比例较高,运行效果显著,土地流入规模、农业经营主体对政府补贴和保险费率满意度、家庭年均总收入和土地租金等变量由高到低依次显著影响规模农户的决策响应;非试点地区部分规模农户由于试点地区已投保比例较高产生的溢出效应而表现出较高的响应意愿,由于对保险费率、政府补贴政策以及对租金违约风险认知不足,影响了部分地区规模农户的决策响应。  相似文献   

8.
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流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耕地流转规模小、比例低,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农户耕地流转意愿低。应借鉴发达国家农地改革的做法,扩大土地养老功能,对流转土地达80%以上的农户参加养老保险,给予60%的保费补贴;对转出土地的农户按租期长短实行阶梯租金补助。对粮食种植大户按其种植规模进行差额补贴和奖励;向种粮大户提供低息贷款、免费供应良种,利用政策杠杆促使种粮成为体面的职业和挣钱的职业。加强耕地流转执法,严格监督农地农用,收回非粮化转出的耕地,剥夺撂荒农户的农地承包权。通过耕地流转,促进粮食生产走上规模化、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孙小龙  郭沛 《财经科学》2015,(11):121-128
本文基于2013年吉林、山东和陕西3省429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就非农就业对农户土地转出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非农就业对农户土地转出行为有重要影响.Logit和Tobit模型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家庭非农就业人员越多,农户发生土地转出行为的概率越高,土地转出的面积越大.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大力发展农村工业企业和服务业,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以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以及建立健全基层土地流转服务组织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对重庆市统筹城乡背景下土地流转的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土地流转政策满意度、家庭非农收入比重、社会保障水平、户主受教育年限、农户技能状况等五个因素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转政策、促进劳动力转移、培育新型农民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土地股份合作社是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创新的一种产物。农户作为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微观主体,其入股意愿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该文以江苏省内8个区县(市)322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论证了农户土地入股意愿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家庭非农收入比重、村年人均纯收入、村干部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于农户土地入股具有较显著的影响,并且苏南和苏北两地农户的入股意愿也存在一定差异。据此,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孙新华 《经济学家》2023,(3):120-128
细碎土地供给与规模土地需求之间的张力构成了我国土地流转的主要矛盾。细碎土地的交易特征决定了分散式流转面临过高的交易成本。在我国当前土地制度下,只有调整土地流转的交易装置,才能推动细碎土地的规模化流转。相对于分散式流转,整合式流转通过“两次流转”以较低的交易成本实现了细碎土地的转入和规模土地的转出。整合式流转的关键是中介组织对细碎土地经营权的整合,将细碎土地的经营权整合为规模土地的经营权,并差异化地流转给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依赖于中介组织对土地流转双方特别是土地承包户利益关系的整合。相对于地方政府和村庄能人,村社组织作为中介组织在推动细碎土地经营权整合方面更具优势。因此,为了更好地优化我国土地流转路径,应该推动整合式流转、加强土地经营权整合、发挥村社组织的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为探寻土地流转的新模式,从农户的基本特征、农户对农业园区建设预期评价、农户土地转让的条件与顾虑三个层面分析浙江农业园建设背景下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及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影响较大的因素有承包经营权调整的心理预期、农业园建成后产量及农村社会风气预期、非农收入、担心失去土地等;影响大的因素包括户主年龄、园区讲信用、担心失去来源、政策不稳定等。在此基础上,提出要保护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同时加大农业园建设的宣传,增加农民对农业园的认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郭斌  吕涛  李娟娟 《经济问题》2013,(1):102-107
运用理性选择理论详细分析了农村土地转出方选择流转对象的行为发生的过程及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视角,运用期望效用理论建立了转出方选择流入方的决策模型,进而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流入方资源禀赋和诚信等级、对流入土地的使用强度、转出方对不同类型流入方的认可程度、流入方对于进行土地可持续利用投资所能带来效益的认识程度、流转年限、土地可持续利用投资和不可持续利用投资下的租金的差值等因素对于转出方的选择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农地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浙江和陕西两省741户农户、2841个农民个人的土地承包数据表明,与男性相比,女性在土地分配中处于更不利的地位.在实施禁止土地调整政策的村庄,女性拥有更少的土地.女性更可能因为婚嫁等原因而产生居住地迁移,从而使得她们个人的土地承包权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在处于适婚年龄段的女性中,无地和少地妇女的数量更多.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缺乏中介服务组织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滞后是制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因素。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严密的土地流转监控体系,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17.
宋珂  刘卫柏  魏逊  钟士宇 《经济地理》2022,42(3):133-140
土地流转租金的市场化是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发育的重要特征,当前农村土地市场中流转租金的形成机制并不健全。土地流转租金居高不下甚至快速上涨对土地流转的规模和速度产生较大的影响,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给出了阐释,但鲜有从农业经营外包影响农村土地流转视角的阐释。使用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基于湖南、吉林和重庆3省(市)2014—2020年实地跟踪调查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农业经营外包对农村土地流转租金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经营外包明显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租金的上升,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经营外包显著提升了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经营能力,增大了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土地流转需求,打破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求平衡关系,出现流转市场中农村土地供不应求的情形。但是,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农业经营外包会对小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产生显著影响。此外,农业经营外包在丘陵地区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租金快速上升的作用不明显。文章提出转变小农户的传统观念,引导小农户参与农业经营外包,全面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民对实施土地规模经营意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运行二十多年来,对中国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解决了长期有以来农产品短缺问题,并释放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来从事其他产业,因此制度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该制度也显露出了严重的缺陷: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规模与要素配制饱和;家庭承担经营风险的能力有限;小规模土地经营难于应对入世的种种挑战,等等。而实施土地规模经营有着诸多困难。主要原因是土地规模小而难以流转,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强于生产功能。本文通过对农民关于土地规模经营意愿的调查分析,认为现行的土地经营制度尽管有众多缺限,但农民认为其仍然是相对最佳的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土地流转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条件。然而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却出现了较多无偿转包现象,这反映了我国土地流转制度存在着非正规现象。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对无偿转包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以下基本结论:第一,无偿转包能够规避土地流转中的产权风险。第二,转出户能够获得的潜在地租越低,转出户的非农化程度越高,或转出户对亲朋好友信任程度越高,无偿转包的情况就越有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虽然从几乎空白到以"两险"为内容的制度破冰,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是仍处于低水平保障状态。当前对土地行使农民社会保障功能的"土地保障"的错误认识仍然根深蒂固,甚至把土地承载社会保障职能的既定"事实"当作"应该"。而农业比较效益远低于其它产业,农业岗位的个人收益低于其它岗位,以及国家功能管制下的农业经营用地地价格低廉等现实因素,都决定了土地不能、也不应该承载"社会保障"功能。本文在清理了把农村"土地保障"当作"社会保障"的理论和认识误区,旨在为深化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改革扫清认识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统一的国民社会保障体系之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