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目的/意义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城市的核心角色日益凸显,邻近城市整合发展对于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西南地区构建“成都—昆明”城市链就显得非常必要。方法/过程西南地区腹地范围较广,研究中通过对区域内中心地的布局状况,以及相互间的联系状况进行详细调研,并基于区域经济学理论展开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认为,以昭通市为核心构建起的扇叶形城镇团在城镇链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该城镇团将北侧的宜宾市和南侧的赫章县、威宁县整合在一起,在城市链的中间区域形成城镇化的增长点。昭通市在构建扇叶形城镇团过程中,需要在昭通市中心地基础上,将盐津县和镇雄县发展成为次级中心地,从而在每个扇叶上都形成与邻近行政单元连接的节点。在“成都—昆明”城镇链上,要强化M区、N区和W区的发展,突破既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软区划”方式构建跨行政区划的城镇体系。“沐川县—泸州市—毕节市—昭通市”组成的四边形区域要成为昭通节点的核心,在此基础上形成“犍为县—荣县—泸县—叙永县—大方县—纳雍县—六盘水市—会泽县”城市环,在城市链上形成“两端挤压、中间膨胀”的发展格局。这种创新性的城市体系格局具有较好的操作性,能够将不同层级的中心地高效整合在一起,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快速提升,研究结论在构建区域城市体系实践中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  &#  &#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5,26(4):6-11
黔中城市群以贵阳为核心,处于成渝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昆明城市群和南宁城市群的中间,对西南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要发展黔中城市群,就需要按照“1+8+5”的模式构建城市体系。“1”就是贵阳主城区,这是黔中城市群的核心;“8”就是主城区外围的8个小城市,即息烽、开阳、龙里、贵定、惠水、平坝、黔西、织金等;“5”就是以贵阳为核心的5个城市组团,即遵义组团、瓮安组团、黔南组团、安顺组团、毕节组团。同时,为了发展5个城市组团,还应构建“贵阳—遵义”、“贵阳—黔南”、“贵阳—安顺”、“贵阳—毕节”、“贵阳—瓮安”等5条发展线。除了构建发展线、城市团之外,还要逐渐将基础较好的镇发展为节点城市,并构建“城市三角形”,让相邻的城市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在此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三角形”包括“修文—息烽—开阳”三角形、“龙里—福泉—黔南”三角形、“余庆—瓮安—黄平”三角形。    相似文献   

3.
雄安新区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京津冀的行政区划格局,为构建京津与雄安鼎足发展的城市体系框架奠定了基础,也为建设节点城市组团提供了典范。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保定也能充分享有雄安新区发展的红利,雄安新区也成为了保定与天津连接在一起的重要节点。节点中心地在城市群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将邻近的中心地连接在一起,提升中心地的互动效率。近邻雄安新区的"肃宁县+饶阳县+安平县"整合在一起的"宁安片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具有较大潜力,可以成为将保定市、石家庄市、衡水市、沧州市连接在一起的节点,并将任丘市、泊头市、辛集市、定州市连接在一起,这四个小城市分别是"保定—沧州"、"沧州—衡水"、"衡水—石家庄"、"石家庄—保定"等城市链上的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有必要以全球城市为坐标系考察中国城市体系结构。以全球1007个城市为总体样本,基于全球竞争力和全球联系度分析中国292个样本城市的层级结构,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的全球竞争力差异较大,大部分城市的全球联系度较低,不存在扁平化趋势;中国已经形成多中心多层级的城市体系,具有明显的四级金字塔层级结构,但大部分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较弱;大部分主要城市已经被纳入各城市群的次级城市体系中,但中心城市在各城市群中的分布不均衡,多中心城市群与单中心城市群并存,并表现出“纺锤型城”“哑铃型”和“金字塔型”三种形态的城市层级结构。城市群的发展成为中国城市体系演进的具体形态和主要推动力量,应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扩散和聚集作用,以城市群内部的一体化发展和城市群间的协同发展构建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进而促进整体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在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比重、城市规模和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为了实现城市化的协调发展和共同发展,各区域应在“适度”区域差异中推进城市化进程,“适度”差异的三个原则包括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引起过度的人口流动以及有利于可持续城市化。结合各区域实际情况,东部应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部应加快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建设,完善城市结构体系;西部应以发展大城市为核心,推进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6.
构建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是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任务。欧洲已经形成了多中心、多层次、群网化的城市体系,产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是决定欧洲城市竞争力的主导因素。中国应通过构建多中心、多层次、群网化的城市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应用新一轮科技革命成果,降低要素和产品流动的空间成本,进而促进城市体系的网络化;打造一批不同等级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优化城市体系的层次格局;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建设产业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强、金融服务发达的中心城市;塑造城市间链网化分工体系,推动多中心、多层次、群网化城市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城市化从来都是以城市群和城市为主体推进的。”因此,对改革以来中国的城市群思想加以回顾,并对新的城市群给予描述,有助于理清思路,深化改革。但应注意到,并不能因为地缘相近就可以称其为城市群,相反,需要打破行政边界,逐步建立区域经济系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建立立体交通体系;建立开放型的城市经济系统,强化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实行资源节约型的城市群发展战略,力促新城市群的形成,带动中国步入现代化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8.
常德产业对接长株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以长株潭试验区建设带动"3+5"城市群建设,带动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常德作为"3+5"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应抓住机遇,主动对接长株潭,加快产业发展,打造常德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后20年,中国经济增长"点—轴"基本上沿着经济区→经济区网络和城市网络→基地+新型乡镇+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带→经济区域、综合型经济带、综合经济圈、外向型经济区、新的经济带→"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带的路径而演化。进入新世纪之后,围绕"三纵两横"的轴线,加快新城市群建设和更具特色的经济区建设,成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线。为进一步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今后在点—轴建设方面,一是应对区域板块给予重新划分;二是应尽快建立经济区或城市群政府联盟组织机构,认真落实相关规划;三是打通"断头路"。  相似文献   

10.
关中地区的发展关键是要提高关中的核心竞争力,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加紧培育和构建关中城市集群经济体系。关中地处内陆地区,城市经济实体是发展这一区域经济的首选实体。而在城市带动作用的发挥上,尽快形成集群经济体系是关键环节。因此要加快以西安为中心的城市群建设,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生产力的辐射带动作用。关中地区发展集群经济,必须实施政府推动战略,重点培育关中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加快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步伐,提升关中二阶地区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11.
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国内的研究主要包括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内涵及其衡量、中心城市的形成、中心城市的功能及效应、中心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等,国外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的形成、产业的集聚和中心城市间的相互关系方面。国外中心城市的研究建立在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基础之上,难于直接运用于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因此,只有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理论并认真分析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新的模型,才能更好地解释和指导中国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明朝在贵州境内掀起长达百余年的大开发,为僻处西南一隅多民族聚居的贵州带来了城镇兴建的契机。贵阳、安顺等黔中城镇的兴起,奠定了其在全省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的中心地位。这两座城市的兴盛,又有力地促进了贵州省境内的城镇建设,推动了贵州尤其是黔中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空间网络化发展是丝绸之路城市群旅游发展的特征之一,本文以2009年、2014年及2019年为时间截面,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对丝绸之路城市群27个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网络结构演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丝绸之路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大幅度提升,但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性;(2)城市群旅游网络结构趋于成熟,网络节点的中心性存在差异;(3)网络中核心区由东向西不断扩大;(4)城市群中存在极为相似的子群,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基于此,结合各城市的资源现状与交通等情况,从点、线、面三个角度构建了“三级三轴四片区”的发展模式,以实现丝绸之路城市群旅游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价值。以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为样本,选取2014—2018年的相关数据,从经济运行状况、社会进步态势和生态可持续水平三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各维度权重不稳定,经济运行水平权重有所降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具有波动性,且各城市高质量发展变动趋势不尽相同;地区差异显著,以上海为中心的周边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城市,且两级分化趋势突出。最后,提出全局把控,始终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因地制宜,逐步优化地区发展模式;合作共享,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丝绸之路沿线城市旅游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游客视角下的“丝绸之路”研究更能反应出实际旅游流的移动规律和发展态势,而数字足迹则丰富了旅游流空间网络研究。本文通过数字足迹、社会网络分析、GIS等多种方法,选取2014—2019年网络游记和照片,以33个城市为节点,从点(单体城市节点)、线(旅游线路)、面(整体网络结构)不同层次的空间尺度探讨了丝绸之路旅游流空间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各城市节点作用差异较大,部分城市尚未完全发挥相应功能,兰州、敦煌、西安空间节点优势明显;旅游线路主要以区域环游和单目的地模式为主,线路长度与旅游流频次呈明显负相关关系;网络结构不均衡,呈块状结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自治区)连接度较大,但整体网络密度较低。最后从点线面上提出促进丝绸之路旅游结构优化升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金融与数字技术的结合催生出具有普惠特性的数字金融,为经济高质量转型注入新活力。本文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利用2011—2019年成渝城市群面板数据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测算,并对成渝城市群内数字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内数字金融发展可以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但数字金融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成渝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应以科技创新为着力点,进一步提升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作用;同时,应明确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发展定位,提升各城市在城市群协同发展中的参与度,进一步激发数字金融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促使成都、重庆两中心城市更好地发挥对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传统城市化模式在发展过程中暴露的缺陷显示出其难以为继,新型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辽中南城市群作为东北地区最为重要的增长极,其新型城市化道路将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深化。通过文献法分析了新型城市化的内涵、目标、动力、特征和指标体系,探索了辽中南城市群走新型城市化之路所面临的困境,得出如下结论:辽中南城市群新型城市化之路应以中、小城市优先发展战略为突破,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为主导,以全面提高城市化质量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主体资源的逐渐枯竭,西部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迫在眉睫,但城市经济发展不协调、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城市基础薄弱、区域创新能力较弱以及社会民生问题等严重阻碍着其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根据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并借鉴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主要模式,应科学规划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建立和完善有关法规体系和专门的组织机构,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外来投资,重视就业并加强职业培训,制定优惠政策以扶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路径包括产业转型、企业转型、政府转型和体制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