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费者异质性、制度变迁与房产财富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政 《广东商学院学报》2009,24(3):65-69,85
利用我国东中西部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8年至2007年城镇居民房产价格和城镇居民消费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检验了5个不同收入阶层在不同制度背景下的房产财富效应.结果显示:房价缓慢上涨,居民的财富效应较大;房价过快上涨,居民的财富效应较小.房价涨幅缓慢时,居民收入水平与财富效应负相关;房价涨幅剧烈时,财富效应大小与收入之间呈"U"型关系.根据房产财富效应的差异性,房地产调控政策应当有保有压、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本文按照投机或投资性目的构建房产投资回报计算模型,分析了征收房地产营业税、存贷款利率、房价上涨、投资回报率之间的关联关系。得出结论为:目前的房地产营业税政策使投资2年期末存在显著的悬崖效应,所以营业税政策对稳定房价的作用较小。本文建议取消2年征税期限限制或采用基于价格上涨幅度的累进税制。另外,利用计算模型检验了贷款利率调整对房产投资回报率的影响效果,反证了要保持房价相对稳定税收干预政策相对优于利率调整政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并居高不下,老百姓买不起房、住不起房的现象十分普遍。房地产价格上涨的问题,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政府虽出台了很多政策来控制其上涨幅度,但房价上涨的现状并未改变。通过对房地产的多方面进行分析,以得出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并提出抑制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政策建议:规范土地市场控地价;开征不动产空置税;调整住房供给结构;规范二手房市场。  相似文献   

4.
撤退的征兆     
吴巫 《企业家天地》2009,(10):15-15
房产价格对于消费支出的影响有多大?人们对于这个国家消费复苏的期待在一定程度上就寄希望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虽然房价已经遭受重创。一种最纯粹的观点认为,房产价值对于消费已经失去了“财富效应”。房价的升高只是提高了未来居住的成本。那些投资于房产的人们借此发了一笔横财,而初次购房者打了水漂。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房产投资经济模型来分析居民在各种融资情形下房产泡沫的生成机理,结果表明:无论银行是否进行金融支持,房产泡沫都取决于房产预期收益率、房产的投资成本和银行利率;如果居民不存在贷款违约,银行的金融支持不会加剧房产价格的攀升和房产泡沫的生成,而如果居民存在贷款违约,则情况相反,且房产价格和房产泡沫随着居民按揭贷款比例及违约率的提高而提高。这说明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提高房产交易成本、提高按揭贷款的首付比率、控制贷款违约率以及通过政策宣传引导居民理性购房等措施来控制房产泡沫。  相似文献   

6.
土地价格、房地产价格过高和内需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最受瞩目的社会问题。土地价格是构成房地产价格最基本的要素,房地产价格则可以通过"财富效应"和"购房压力效应"对居民消费产生不同方向的影响。基于我国35个大中城市1999~2009年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地价与房价互为因果,但相互影响机制显著不同;房产的"财富效应"作用微弱,房价的过快上涨抑制了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7.
中介联手炒家、银行:房价能涨四五倍 业内人士梁刚龙向笔者透露,房产中介和炒家、银行往往结成“利益共同体”,中介一方面帮助卖方抬高房价,一方面承诺买方可以从银行贷到高额房贷,把远远高于市场价格的房子卖给买房者。  相似文献   

8.
借鉴Adrian和Brunnermeier的方法,同时考虑到了金融变量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提出了应用GARCH-Copula-CoVar的方法来测度了我国上市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以及边际风险贡献,研究发现,规模大的银行其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更强,而对于那些中小银行,它们的风险抵抗能力相对较弱;在考虑了单个银行的风险溢出条件下,系统性风险明显增加,存在明显的风险溢出,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容易带来更大的风险溢出。  相似文献   

9.
差价补偿策略是零售商的一种整体价格宣传策略.该研究检验了差价补偿策略在补偿幅度和价格比较的竞争者范围两个方面的设置对消费者光顾购买意愿的影响,发现价格比较的竞争者范围对光顾购买意愿有显著主效应,差价补偿幅度对光顾购买意愿的影响受消费者价格敏感度的调节.研究还分析了差价补偿策略对消费者光顾购买意愿影响的机制,发现消费者所感知的零售商价格水平形象和价格诚信形象是价格比较的竞争者范围对消费者光顾购买意愿影响的部分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0.
边际效用学派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中,在经济环境与学术风气的双重作用下,其研究重心从生产转向消费,并将边际增量等数学分析方法应用到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中,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理论,构成了微观经济学消费者理论的核心内容,其研究方法极大地影响了后来消费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地位。从边际学派消费理论产生的背景入手,回顾了边际效用学派消费思想的兴起过程,探究其研究重心的转移、主要研究内容的提出以及研究方法的改变,并对其理论价值进行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1-2013年的281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土地供给对房价的空间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中国房价快速上涨的成因。研究发现:首先,从全国来看,房价对土地供给的总弹性为-0.0532,说明土地供给减少推高房价;土地供给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若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将会高估土地供给对房价的直接效应。其次,土地供给的空间效应还存在时空差异,2003年后东部土地供给的空间效应大于中西部地区,表明土地供给政策向中西部倾斜导致东部地区房价进一步上涨。此外,研究还发现工业用地面积占比对房价也有重要影响。因此,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需要深化土地供给侧改革,增加东部土地供给总量,并调整土地供给结构,防止工业用地过度扩张。  相似文献   

12.
消费者市场营销中的“双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产品所具有的功能、质量等要素只能给消费者带来生理效用,厂商必须重视这些因素,但又不能全部寄希望于通过提高质量、完善功能和降低价格来赢得市场。产品的款式、品牌、包装、形象和广告要素是一般产品中消费者获得心理满足和精神享受的源泉。这些因素的不足呈较少引起消费者的显性不满即投诉,但它们的改善却能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满足,激发起他们的购买热情。  相似文献   

13.
略论折价销售对消费心理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价格是消费者极其敏感的因素,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同时价格在消费者心目中又是质量的指示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折价销售是常用的促销手段之一。大型商场折价销售有使消费者产生“被宰”心理、待购心理和不信任感等负面影响的可能,应采取有效措施消除。  相似文献   

14.
关于网络营销消费者心理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网络消费者的消费个性化、消费行为及价格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当代消费者的心理变化趋势,探讨了网络营销企业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等方面具有的优势及取得消费者信任方面存在的心理不足。面对崭新的网络营销方式及其引起的消费者心理改变,企业网络营销必须认识和适应这种变化,并且采取实施信息链接、产品定制化等相应的应对策略主动地影响消费者的心理和购买行为,才能在未来的营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5.
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是否存在一个明确的函数关系,现有的研究无法给出清晰的答案,原因在于微观效用函数存在争议。作为一个新的、可定量计算的效用理论,比例效用理论在风险决策机制、居民效用测算、新最优所得税模型方面均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基于比例效用理论能够建立一个新的、可计算的宏观消费投资恒等式模型,并且通过比较静态分析推导出新的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理论模型和新的居民消费与投资理论模型。实证检验显示,宏观消费投资模型成立,1992年至2011年间中国的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存在明显挤出效应,平均边际挤出效应为0.48,投资对居民消费存在明显挤入效应,平均边际挤入效应为1.42。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全国和35个大中城市自2005年第三季度到2011年第三季度的季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BEKK模型实证检验了房价的波动与居民消费、经济波动之间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地区的溢出效应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对不同地区相应采取的针对房价的宏观调控政策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7.
边际效用理论运用增量分析和心理分析方法研究效用、价值、价格问题 ,最终发展成为西方微观经济理论基础 ,其本质是唯心主义的 ,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18.
推动房价持续上涨的需求事实上可以划归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和高收入群体的投机需求。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对这两种需求经济效应的数理分析结果表明:尽管投机需求的存在增加了整个社会福利水平,但高收入群体的投机需求对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有“挤出效应”;投机需求的存在使得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剩余减少;高收入群体和房产开发商有共同推动房价上升的动力。并对影响挤出效应的变量作了定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区域比较的视角,以2002-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我国不同区域房价上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房价上涨会导致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但无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房价上涨对各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对东部地区及周边地区表现为扩大效应,中部地区无明显影响,西部地区有扩大效应但对周边地区为缩小效应,东北地区均表现为缩小效应.因此,为解决城乡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应针对不同区域特征实施差异化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20.
结合溢出指数法,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与我国股票市场行业指数2011—2021年的日度数据进行匹配,从波动溢出视角,研究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我国股票市场间的价格波动存在较为显著的双向溢出效应,同时,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对中国股票市场各行业存在风险净输出;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对原材料和可选消费行业具有显著的风险溢出,其中金属类大宗商品风险溢出最大;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对我国股市风险溢出具有时变特征,极端事件冲击与系统风险溢出呈现出明显的正向关联,而强监管政策的实施则能有效抑制系统风险的扩散。根据结论,提出监管层加强风险监管、投资者做好投资组合风险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