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方法,针对城镇化视阈中人地挂钩的多种要素、多元主体间的制度创新动因、运行模式、损益及冲突、流程设计和保障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结论表明,人地挂钩制度创新动因是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脱节、土地粗放利用与经济产值及人口承载力的偏差、土地空间融合与人口身份隔离等人地脱钩,是制度供需矛盾的必然产物。人地挂钩的制度具有协同管理、要素流动、权益保障、宏微观定位等功能,运行模式有城市化率增长匹配模式、地随人走模式以及"有效就业"指向的激励模式。人地挂钩制度创新对城市新市民、城市原市民、迁入地企业、迁入迁出地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等不同参与主体具有正和或零和收益,但推行过程面临创新主体利益、进程快慢、地区差异引起的潜在冲突与挑战。实践保障上,人地挂钩制度包括8个环节操作流程和4方面的系统支撑。  相似文献   

2.
张攀 《经济研究导刊》2010,(32):201-202
目前,行政征用是行政主体活动过程中比较薄弱的一环,行政征用制度从设计到运行都不同程度地缺失对被征用人合法权益的充分保障。在征用过程中,特别是对土地的征用中,践踏公民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通过对行政征用制度所存缺陷的认识和分析,提出了构建"以人为本"行政征用制度的理念和设想。  相似文献   

3.
与反垄断法对行政垄断的事后规制相比,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为规制行政垄断提供了一种新方式,即事先审查、自我审查。通过集中讨论审查制度中审查模式部分,从审查主体出发,探讨自我审查模式带来的审查主体动力不足与审查主体能力欠缺两方面问题,并提出引入激励机制、实施奖励补贴、开展业务培训、完善第三方评估等解决方法,从而进一步细化我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为营造开放、有序的营商环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合作农场作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土地的新型经营主体,有其生产机制、运行模式。论文基于江苏省太仓市东林合作农场的案例分析,分析合作农场面临的挑战诸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以供参考。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从生成机制来看,合作农场属于政府推动与村干部组织的一项外生性制度变迁,制度变迁过程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实体化为农地经营主体,其发挥了"政社一体、多组织合一"的制度优势;但当前的运行模式中,行政权力的过高控制致使生产管理者和生产者缺乏参与激励,政社边界不同、组织目标多元又为股份合作改革带来挑战,从而限制合作农场的效益发挥和公平性的进一步提升。研究结论:合作农场是城乡一体化与土地经营主体创新,其在运行阶段减少行政干预,为土地规模经营创造条件;通过在合作农场中建立村、社差别化的成员权和进退机制等措施,提升参与激励并保障成员权益,吸引青壮年、技能型劳动力投入农业,推进农村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视"3+5"城市群合作中"3"与"5"的异质性,运用复合行政理论,建构了"3+5"城市群双重扩张式动态合作模式。从地级市城镇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个层面分析了合作模式的内外扩张式合作思路,进一步考察了合作模式的运行主体及运行机理,提出了合作模式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深化改革及中国走向世界的背景下,现代化城市治理需要商事法治的引领和保障。商事法治优先保护当事人营利行为,是提升城市经济治理能力的基本思维方式之一。建设现代型的制度宜居型城市,需要在行政主体、商事主体、其他主体间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实现市场化分权和社会化分权,并充分发挥多元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的保障作用,使法治成为城市经济治理中最为显著、最为核心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15个副省级城市群组为分析对象,通过构建土地非农化引致城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建立了探讨人地匹配的关系模型,引入市长治理变量展开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依靠土地非农化来壮大的城市规模存在着扩张边界,通过配置高知化的市长更有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经过运营土地做大城市规模的发展阶段之后,城市增长极限的决定变量是人口与经济规模。其政策含义是,为了消除土地非农化对于城市可持续增长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市长任期对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所起的能动作用,以市民化为推进手段提升城市增长的内生动力,谋划副省级城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才是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8.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解决城市贫困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还存在着低保标准不科学、调整机制不稳定等问题,影响了该制度的可持续运行。通过ELES模型测算得到城市低保标准的理论值,构建了多层次低保制度并设计了与经济参量挂钩的调整机制,该机制将有利于满足城市低保人群最低水平的多层次需求,使受助者摆脱贫困陷阱,并推动城市低保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过程中,利益主体的行为选择会影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效率。文章通过运用博弈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各级政府和农民行为选择的机理和影响因素,据此提出建立司法、行政、社会监督于一体的监督体系、加大财政支持的深度和广度、建构政府利益平衡机制等优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环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防预算制度非均衡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鲁鸣 《经济研究》2004,39(11):107-118
现阶段我国国防开支的规模和结构显现出明显的低效配置特征 ,表明国防预算制度运行处于非均衡态。实现国防财政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制度障碍 ,来自于国防预算制度的主体缺陷 ,即主体缺位和主体多元并存。由此造成了我国国防预算运行中的利益主体结构不均衡 ,形成了利益主体的动力结构与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之间不一致。  相似文献   

11.
“低碳城市”的实现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低碳城市正在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新亮点。首先分析了低碳城市的内涵与特征,及其在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意义;其次,构建了低碳城市的实现机制,从城市规划、城市投资生产到城市生活消费等方面分阶段设计其实现路径,形成政府主导、投资主体配合、市民以及其他社会机构积极参与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实现城市经济增长与低碳排放目标的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市场的建立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城市政府调控各类城市建设用地需求的一种管理制度,而城市土地储备市场则是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实施的一种合理、有效的组织形式。作为一种新的市场组织形式。本文对城市土地储备市场建立的必要性、城市土地储备市场的运行模式及城市土地储备市场运作的资金支持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3.
资源配置一般包含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两个范畴.无论是计划配置还是市场配置,在其配置过程中无不受到各种制度的影响和修正.城市国有土地资源配置也是如此.中国市场化改革带来了资源配置方式从计划向市场的大转换,在此历史性的转换过程中,市场价格机制不仅在商品、资本、劳动力等资源配置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上升与增强,在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也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探讨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制度变迁,分析制度变迁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既是土地经济发展中的方向性问题,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效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4.
资源配置一般包含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两个范畴。无论是计划配置还是市场配置,在其配置过程中无不受到各种制度的影响和修正。城市国有土地资源配置也是如此。中国市场化改革带来了资源配置方式从计划向市场的大转换,在此历史性的转换过程中,市场价格机制不仅在商品、资本、劳动力等资源配置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上升与增强,在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也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探讨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制度变迁,分析制度变迁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既是土地经济发展中的方向性问题,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效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5.
公园是城市中最优质的公共开放空间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科学研判人地影响下公园的配置特征,可为新时代推进中国“公园-用地-人口”统筹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以中国建制市为研究单元,基于建设用地和人口两大视角,从总量、格局、个体3个层次,探究1981—2016年全国与不同用地、人口结构城市公园配置的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我国公园配置由“提升密度”到“提升规模”,整体呈“以地推动、与人脱节”的规律,其中公园率具有较好发展趋势,人均公园面积高速增长但不可持续;2)各结构城市差异化配置明显,高人均用地水平、低密度、小城市普遍趋于“高密度、小规模”配置公园;低人均用地水平、高密度、特大城市人均公园面积长期处于不理想状态。基于人地双标准对公园配置进行了多维度、长时期、大范围的考察与分析,以期为系统完善公园配置“因地因人”导向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融资模式是资本流动的制度安排,决定了企业治理结构的生成环境,融资模式的不同意味着企业面临的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经理市场的不同,从而影响着企业的融资结构的选择、形成、运行及效率,也影响着企业治理结构的所有权、控制权和经营权在不同权益主体之间的分布和配置。企业融资模式与企业治理结构实质上是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王可为 《经济师》2008,(5):190-192
我国的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着人力资源配置不够优化等一系列问题,如何结合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观念、新模式,探讨其理论与实践,推动我国政府部门人事管理体制及模式的改革与完善,提高人事管理水平,就成为一项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作为社会管理主体的政府,其管理方式必须随之进行以市场化为取向的行政改革。西方国家。如英国、美国,其政府部门为适应经济变革进行了一系列行政改革,这些行政改革包括削减政府的规模、重塑政府的组织机构、开辟为公众服务的新途径等。但每次改革运动都是由文官制度的改革开始。尤其是在公职人员的招收、挑选、录用、培训等方面成效十分突出,而且正在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潮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自有多套住宅家庭的空间模式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二住宅古已有之,而在当代中国出现了规模逐步扩大的趋势。自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中国城市家庭住房来源和产权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从计划经济时期的租赁公房为主转变成了多样化的住房来源和产权,并且出现了拥有多套住宅的现象。地理因素影响第二住宅的获得。运用2005年CGSS数据分析了我国城市自有多套住宅家庭的地理特征,直辖市和省会市辖区自有多套住宅城市家庭比重低于其他城市,人口规模在50万以下的城市比其他城市自有多套住宅比例高,一线、二线城市低于四线城市。将城市居民分为本地市民、城镇移民、农村移民家庭和其他,本地市民家庭和全体城市家庭地理特征一致,城镇移民家庭和农村移民家庭空间模式有所不同,并且本地市民比移民更可能自有多套住宅。运用LOGIT模型在控制了家庭收入、移民类型等社会经济特征之后,城市行政等级和人口规模、市场等级等地理因素依然是影响全体城市家庭和本地市民家庭自有多套住宅的重要因素。它实际上表示的是地方住房市场,特别是房价和低价住房资源可得性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的模式,目标及实现途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在对不同时期我国城市土地配置模式与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的关键在于推行土地配置市场化.提出了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的目标及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从户籍制度看中国农民权利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状态常常受制于制度、自然资源状况、人口状况以及技术水平这样几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基本制度应该是最重要的。基本制度说到底也是人的权利的配置状态。中国农村发展在总体上滞后于城市,农民收入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深入分析其原因,还是现行的二元户籍制度存在缺陷。现行户籍制度加剧了城乡割裂,阻碍了城乡统筹,加剧了社会分化。与经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利益直接挂钩,不同的户籍有不同待遇,不仅人为地把本应平等的身份划分为三六九等,而且加大了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