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湖南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罗永乐  魏海涛 《经济地理》2005,25(4):491-494
采用偏离—份额法对湖南省各地区的经济增长进行分析,计算出三大经济地带及各地级市州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将14个地级市州划分为三类:产业结构推动效用显著的地区、结构推动效用不明显的地区和结构不利于经济增长的地区。并对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采用多部门经济模型和基于传统统计角度的GDP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分析1953-2004年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下降,大体上服从Growth函数,具有长短波复合变动规律,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着阶段性和周期性特点.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减少,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增加,人为调整产业结构和市场与经济自身调节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的效用和特点.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三次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是不同的。本文通过对30年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即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经历了逐步降低再重新提高和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升这一发展过程的分析,指出提高经济效率、通过体制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是保持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海洋经济增长及其驱动要素的时空差异,文章借鉴经济增长理论和相关研究,构建海洋经济增长驱动要素定量测度指标体系,借助集对分析法计算各驱动要素得分,在此基础上运用LMDI方法对2000—2015年海洋经济增长驱动要素贡献度进行测度分析,研究发现:①2000—2015年中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逐年上升,海洋经济增长变化存在空间差异。②资本要素始终是中国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资源要素对海洋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减弱,除2006—2009年外,结构要素和创新要素均推动海洋经济增长,但前者在整体影响结构中所占份额相对较小,制度要素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量保持正负交替演变的态势。③不同驱动要素对各省和各类型区的海洋经济增长贡献量存在空间差异。创新、结构和制度要素分别对落后增长区、积极增长区和问题增长区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更大,资本和资源要素对落后增长区的贡献度最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厦门产业结构与其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合厦门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了厦门产业结构调整对其增长的影响,阐述了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对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产业政策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22,(1)
产业结构优化转型是经济提升发展永恒的核心内在,对于山西省而言,当前发展的首要关键就是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特色优势的创新发展。而在这一发展政策提出的背后,分析产业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否有显著相关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文章在基于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查找山西省2000—2019年相关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进行定量分析,旨在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找到两者之间的关系,针对山西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法以及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发现,西部资本推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西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不协调以及产业结构的趋同.进一步,虽然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对西部经济增长有着重要贡献,但资本密集型产业竞争力较弱,不能提供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同时有着较强产业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和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未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比北京和全国的情形,本文分析了导致北京市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显著的若干因素。结合对现有文献中有关结构效应的争论的分析,本文在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得出了一般性结论: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仅和不同产业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的差距有关,也和资源在产业之间的转移方向有关。当不同产业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的差距较大时,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这导致了一个经济体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结构效应是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增长越依赖于技术进步。同时,由于工业化进程中资源转移往往发生于三大产业之间,较少发生于三大产业内部的各行业之间,三大产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变迁对三大产业各自的产出增长的贡献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定量测算我国省域、城市群、城市等不同空间尺度三大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全国层面上,1978—2012年我国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下降态势,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小于第三产业。其中,第三产业对东部省份经济总量变化的影响最大,中西部省份以第二产业变动为主,西部省份对第一产业的依赖度更高。22000—2012年,无论是城市群尺度还是城市尺度,产业结构动态变化对经济增长呈现相似的空间差异,总体上经济总量变化主要是由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引起的,且第二产业稍高于第三产业。在地区差异上,第一产业引起的GDP总量变化,中部大于东、西部,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区域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高更和  李小建 《经济地理》2006,26(2):270-273
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采用多部门经济模型和基于统计角度的GDP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以河南省为例,分析了1994—2003年10年来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差异明显,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差异较大,各地产业结构调整进展不一。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率降低是结构调整的基本动力之一,而结构调整又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影响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主要因素是区域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投资政策,人均GDP、年均GDP则与其不相关或弱相关。  相似文献   

11.
霍娈 《经济论坛》2004,(22):29-30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对区域增长贡献的一种非常简单、实用的方法。它是将被研究区域的增长与标准区域(通常指国家)的增长间的差分解为两个分量:第一个分量是产业结构分量,亦称比例偏离,反映区域经济与全国经济(即标准区域经济)间的产业结构差异所造成的影响;第二个分量是竞争分量,亦称差别偏离,它反映区域内各部门以不同于全国相应部门的增长而引起的经济活动水平的变化,因而,它反映了一个区域的区位优势或劣势。在此基础上,偏离——份额  相似文献   

12.
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取山东省17个地区2001~2006年的面板数据,按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区域划分方法,研究了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对山东省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不能通过简单降低或提高某产业的比重进行,而应保证资源向地区生产率高的产业流动。关键是使产业的区域分布有利于发挥该区域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的禀赋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和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3.
陈名 《经济研究导刊》2011,(22):168-169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产业结构的演进会促进经济发展总量的增长,经济总量的增长也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运用偏离—份额模型,对江苏沿海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2000—20009年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在沿海开发战略下,江苏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实际经济增长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对盐城市经济的增长起着重要的贡献作用,而区位因素则是南通和连云港市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广东省产业结构变动趋向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阎小培  黄谦 《经济地理》1998,18(3):45-50
本文通过对90年代广东产业结构变动的时空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揭示了广东产业结构变动趋向的时空差异,探讨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并对广东今后产业结构走向及产业结构在地区间的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改革以来就业结构变动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是一个具有微观基础的分析框架基础上实证分析改革过程中中国就业结构的变化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我们偏离通常的生产率估计的方法争论,采用历史事实描述的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实证分析中多阶段估计的累积误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借鉴经济韧性和海洋经济相关研究,对海洋经济韧性进行定义,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核密度分析、ArcGIS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辽宁省海洋经济韧性水平及其时空差异进行测度和分析,得出结论:(1)从整体上看,2010—2019年间,辽宁省海洋经济韧性水平总体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10年的0.825上升至2019年的0.882,年均增长率为7.45%,且2015—2019年间增速更快。(2)从地区来看,大连市海洋经济韧性高于其他五地,但增幅较小,锦州市海洋经济韧性水平增幅最大,为12.5%,盘锦和营口海洋经济韧性增长速度较快,葫芦岛市和丹东市海洋经济韧性增长相对乏力,分别为4.4%和6.8%。(3)2010—2019年,辽宁省海洋经济韧性水平呈现一定的空间差异:2010年大连市海洋经济韧性水平处于高水平等级,其余五地均处于低水平与中低水平等级,呈现出以大连为高地的空间格局;2015年,大连市仍维持在高水平等级,其余五地海洋经济韧性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盘锦增长最为明显,海洋经济韧性水平共提升三个等级;2019年,辽宁省沿海地区海洋经济韧性空间差异极大地缩小,大连、盘锦...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对我国人才资本进行测算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人均物质资本增长率、人均人才资本增长率与人均产出增长率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人才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测算了各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8.
李卫华 《经济地理》2019,39(9):31-38
改革开放以来,按GDP支出法推算,我国三大需求(消费、投资和出口)的总量不断扩大,其中净出口的比重一直保持较低水平。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作用和拉动效应。三大需求具有波动性和互补性特征,我国经济增长因而也呈波动性增长的态势。合理调控三大需求,能够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9.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两步法,对沈阳市1978~2009年间的地区生产总值(参考数列)和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比较数列)进行关联度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关联度在不同的时间段具有差异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关联度呈下降趋势;(2)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逐渐减弱,第二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加强趋势;而经济增长只对第二产业影响显著,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增长对第一产业逐渐失去影响力,对第三产业的影响也越来越不明显;(3)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第二、第三产业,且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越来越强。因此,要调整沈阳市的产业结构,稳步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增加第三产业比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技术创新对江苏、浙江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了1990-2008年共19年的统计数据,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索洛"余值法"来测定经济增长中的技术创新贡献率。数据模型计算出的结果显示,浙江省和江苏省皆为集约型经济。浙江省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高于江苏,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浙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江苏省的经济增长则主要依赖于技术创新和资本投入两个因素。从技术创新对经济贡献率的发展趋势来看,两省的技术创新对经济的贡献率虽然有所波动,但都呈现上升的趋势。从对两地区专利授权指标的比较来看,浙江地区从业人员的人均专利授权比率远高于江苏,验证了以上分析。基于以上研究成果,认为江苏应该加大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鼓励"产学研"结合,扶持技术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从而实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