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为本理念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前提,结构转型期是提出和谐社会的现实原由,和而不同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经济法治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走和谐发展社会之路必须大力推进经济法治建设,现阶段,经济法必须对转型期的社会现实做出积极回应,完善其法律体系,更有效地保障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和谐是事物的最佳境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共产主义理想追求是一致的。在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中必须树立和谐共处的价值观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强化稳定发展的大局观。  相似文献   

4.
李长恒 《商场现代化》2005,42(27):287-288
和谐是事物的最佳境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共产主义理想追求是一致的.在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中必须树立和谐共处的价值观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强化稳定发展的大局观.  相似文献   

5.
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农民工、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十六大以来以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其中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处于突出的地位。本文从以人为本的源点出发阐述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被确定为中国当今的又一主题,有着很现实的社会背景和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华五千年文明沿承至今,人们一直在追求着"和谐"。古代盛世局面的出现,可以讲就是一种和谐,它具有稳定的社会关系、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统治者的个人才能等特点,对我们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的价值及其实现,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能有效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准和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相关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以人为本"这一根本要求,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是本质要求,而近来出现的自由主义思潮却片面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忽略人的社会属性,这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人的理解是相违背的,这种思想不及时加以纠正,人作为社会参与者只关注自己的利益的话,就会对实现民主法治的目标带来危害,因此,正确理解"以人为本"是有必要性的。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必将有效地促进经济社会增长方式、增长质量、结构调整的发展变化,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稳定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成为新时期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从哲学的观点来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同时又是变化发展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它是具体的、历史的,与中国当代国情相符合的。通过分析人道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来进一步说明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及其核心内容。理解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体制保障;坚持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自然环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范围的一大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据资料显示,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62亿之多,占全国人口12.79%,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的数量将达到4.37亿,约占总人口的30%以上。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老龄化问题的出现,以家庭赡养老人为主体的传统养老模式受到了挑战,  相似文献   

14.
从2007年以来,黑龙江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委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5.
张宏书 《中国市场》2008,(40):159-160
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增长、效率提升、社会进一步发展,但众多社会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领域分化、阶层分化、收入差距拉大,整合社会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促成一定程度的和谐性,从而维持社会结构系统的生存。通过完善社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增长、效率提升、社会进一步发展,但众多社会结构,炷问题日益突出,领域分化、阶层分化、收入差距拉大,整合社会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促成一定程度的和谐性,从而维持社会结构系统的生存.通过完善社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赵刚 《现代商贸工业》2008,20(5):220-22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并要求我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党的十七大在党章中又增写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作这样的修改,既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的要求和指导原则,又阐明了现阶段促进社会和谐的主要着力点。从而抓住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有步骤地持续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刘霞 《商场现代化》2010,(5):166-167
我们提倡的全面发展并不等于孤立于社会发展的畸形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人的发展不可能脱离社会,社会的发展以人的发展为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体系中重要的方法论。就其理论定位来说,“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是辩证统一的理论整体,应该从发展脉络上去认识其逻辑联系,从科学内涵中去思考其相互关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践行中,无论是在宏观决策还是微观策略,无论是总体布局还是内部结构,都应该坚持把人作为第一要素,用“以人为本”来指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用"以人为本"来检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效。  相似文献   

20.
谈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一直呈扩大趋势,社会各个阶层的收入结构呈现高收入者少,中间收入者少,低收入者多的"金字塔"结构,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是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建立合理收入分配格局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文章指出,提高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有利于扩大消费、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促进政治文明和文化进步,最终实现社会和谐.而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必须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化进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倡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