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识之士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首先受到冲击的将是人才市场。因为外国的企业和人才中介机构进入中国后,他们在待遇、管理及技术上的优势,将使我国的优秀人才大量流向外企。 中国加入WTO后,画临的机遇和挑战 “入世”以后,外国资本和技术将涌进中国,意味着“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但最终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因为,外国企业进入中国不可能带来很多的人才,他们需要的人才要在中国招聘,如摩托罗拉中国公司1997年的雇员有1.5万人,其中中国雇员1.47万人,外国雇员300人,到1999年,外国雇员降…  相似文献   

2.
宏观·政策     
央企要告别“一把手负责制”;银行业将向外资全面开放;中国利用外资将呈现四大新特点;循环经济立法进程提速;新批外企量连续8个月下跌[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国家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日前表示,外资外贸政策将会微调,改变长期以来“重在鼓励出口”的外贸政策,以促进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傅自应指出,外资外贸政策的制定必须围绕国内经济的发展需要。他说:“以出口退税政策为例,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应叫停;而现在农产品的出口很困难,我认为可以提高,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据官方统计显示,净出口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已经从1999年的负值上升至目前的17.9%,但是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我国高额出口增长是以社会成本缺失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4.
声音     
《英才》2010,(12):16-16
中国将于下月开始对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这意味着中国境内所有内外资企业统一了全部税制,外资享受“超国民待遇”的时代正式终结。 ——新华社评论文章指出,在华外企应该停止抱怨,摒弃猜忌,重新审视和定位自己的投资经营方式,抓住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5.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五种竞争力量模型,中国外贸运输业的五种竞争作用力为:1.作为直接竞争对手的现有外贸运输、国际货代企业;2.作为潜在进入者的可能新进入外贸运输业的其他领域的企业;3.作为供方的铁路、飞机、港口、航线和燃油的提供者,如交通部门、铁道部门、民航、燃油公司等;4.作为买方的货主;5.作为替代服务的电子邮件、提单等。对上述五种竞争力量及其作用机理进行描述和分析,展现了外贸运输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旨在能对外贸运输企业确立竞争规则和制定潜在的可供企业选择的竞争战略时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截止2004年3月底,来自十几个国家的62家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了191个营业性机构,总资产接近4000亿人民币。在2006年12月之前.中国将兑现根据WTO协定作出的广泛承诺,向外国全面开放银行业,如取消所有现存的对外赍银行所有权、经营和设立形式;外汇业务及时开放,取消地域和服务对象限制;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向所有中国客户提供服务;金融咨询类业务及时开放等。届时,中国银行业将全面引入各种类型的竞争,并取消竞争方面的限制。如果不能在“入世”过渡期内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就可能在与外国银行的竞争中败北,并危及中国银行业的稳健性。目前.中国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已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造试点。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上市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目前中国银行在重蛆股权结构的法律机理、公司治理结构法制化、不良资产处置、资本充足率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7.
杨敏 《经营者》2011,(21):18-18
贵刊封面故事《拨乱反正》分析了政府、国企、民企、外企和市场五种力量对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影响。仔细读来便可以发现,国企、民企和外企三种力量对中国汽车业的作用可以说是“毁誉参半”,但各级政府在自身利益驱使下,以及政治传统关照下制定的种种政策、条款才是造成现在局面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8.
【对外经济概况】 外资和外经工作的新进展。1995年,全省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78家,直接利用外资协议额2.32亿美元;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列入计划13项,间接利用外资协议额3844万美元。到1995年底,全省已累计批准“三资”企业1587家,协议外资额12.35亿美元;累计利用外国政府贷款39项,协议外资额2.96亿美元。为了促进“三外”的整体发展,省外贸厅加大了外资、外经的工作力度,年初将利用外资的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地市。继太原市后,又向运城地区下放了外商投资项目合同章程的审批权。加大了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工作申报力度,在备选项目的收集筛选、政策的衔…  相似文献   

9.
最近,一些跨国公司在华的日子很不好过。7月,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巨额行贿案曝光,接着赛诺非、诺华等外资药企步其后尘。8月,美赞臣、合生元等6家乳粉企业因违反反垄断法、限制竞争行为等被发改委开出共约6.7亿元的史上最高罚单。奶粉事件尘埃未定之时,路透社又报道说,中国发改委正在收集证据,对外国车企进行反垄断调查……频频被曝光、调查,在华外企到底怎么了?跨国公司一向是高端洋气的代名词。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一直重视引进外资。外企带来了先进的模式、理念,同时也享受着中国的改革红利。高歌猛进的  相似文献   

10.
对引进处资现状的分析北京市审计局外资外贸分局李谊目前,我国利用外资分为三种形式:一是接受国外的援助款项(或实物);二是借用国外贷款,包括国际金融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国外商业银行贷款及发行债券;三是外商直接投资,包括举办...  相似文献   

11.
“外企”,对于80%-90%的大学生和求职而言无疑是梦寐以求的工作环境。但是,我个人认为,这其中存在着一种心理误区,或也可以说是一种心理劣势——认为什么都是外国的好:从进口的家电、食品,到外国的生活模式,外国的学历和外国的企业。  相似文献   

12.
影响人生价值体现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谁也不能以某一项标准衡量到底谁更应该成功。不过,在外企,这个“外”字却真的可以使所有人在同等条件下“打折”或者“溢价”  相似文献   

13.
商务部公布的数字表明2004年1至5月,全国吸收外资259亿美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11%;新设外企17359家,比2003年同期增长14%;合同外资金额572亿美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近50%。中国成了外资的一片热土。然而在这些闪光的数字背后,却是另一番景象:55%的外商投资企业亏损。一方面外企大面积亏损,另一方面大量外资不断涌入,这说明:不少外资企业亏损是假,避税是真。据估计我国外企每年至少避税300亿。  相似文献   

14.
群山 《上海企业》2004,(2):39-41
中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和巨大的潜在市场,正产生对外商强大的投资与经贸吸引力。然而,在外资投资新一轮热潮中,也出现外企“逆动”新行为,值得我们的企业和有关方面高度关注。专家指出,当前外企在华出现的贸易垄断、相互结盟、资本转移、本土挖才和技术壁垒等五大“逆动”行为,已在经贸、投资与技术产权等领域,形成对中国企业新的竞争压力,并给中国经济长远与安全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应对外企在华“逆动”行为,至关重要的是加快提升中国企业相应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李建明 《公司》2001,(1):4-5
中国“入世”后,我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人才争夺战将更趋激烈。从目前的情况看,外企开出的条件和待遇大大高出国有在业,怎样能让国企优秀人才顶住这种“诱惑”?除了精神、情感方面的教育、引导外,最重要的是要从制度建设方面解决经营者的收入分配问题。我们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并听取了国企经营者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就如何加快改革国有企业经营者收入分配制度提出以下建议。 一、抓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契机,从制度上 和法律规范的高度解决经营者的收入分配问题 可以为三种情况对现有国企实行不同的政策导向。第一种…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仙逝的数学大师陈省身说过:“一般中国人觉得我们不如外国人,所以我要把这个心理给改过来。”杨振宁先生认为,他一生最大的贡献也许不是获得诺贝尔奖,而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一个看法,就是“中国人不如外国人”的看法。对此我深有同感。有记者问过我:“你在从事激光照排研制过程中最大的苦恼是什么?”我立刻回答说:“最大的苦恼是大多数人不相信中国的系统能超过外国产品,不相信淘汰铅字的历史变革能由中国人独立完成。”1980年前,对于我们跨越式发展的独特技术方案,大多数人的评价是“根本做不出来”;1981年激光照排原理性样机鉴定后,直到1989年前,大多数人的估计则改为“即使做出来,也无法与外国产品竞争”。其实在高新技术领域,赶超外国产品的机会是很多的。  相似文献   

17.
《国有资产研究》2009,(7):24-24
近期以来,中国的政府采购国货制度与是否是实施贸易保护成为国内外舆论的焦点。 首先,在5月末,由于外企在逾50亿欧元的风力涡轮发电机订单竞争中失利,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发表评论称:“中国政府似乎有意将外国供应商排除在其4万亿元人民币财政刺激方案下的合同之外。”  相似文献   

18.
2001年12目,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根据中美关于中国“入世”的协议,入世三年内,中国将允许外资持有基金管理公司33%的股份,三年后可增至49%;同时三年内外资券商也可持有证券公司33%的股份,三年后可增至49%;外国证券机构可以不通过中方中介,直接从事B股交易;外国证券机构驻华设立代表处,可以成为上海和深圳交易所的特别会员。  相似文献   

19.
培训中心的历史几乎可以与FESCO的成长史划等号,最初,它的名称是“外企教学部”,主要任务是向外国商社的驻华代表提供汉语教学。进入上世纪90年代,在北京外企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教学中心也改名为“外企培训中心培训部”,服务对象进一步扩展为外企员工,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语言类,还包括各种商务管理培训课程。2001年,经过增资的培训部再度将名称简化为“外企培训中心”,越来越多的“准外企人”也成为服务的对象,培训中心的业务内容也丰富为语言和管理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以及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20.
张巍柏 《英才》2006,(10):24-24
《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甫一出台,舆论界就出现了反对限制外资的声浪。 不过,声讨并购新规的外资们是否想过,当他们在中国市场上获得如此多的超国民待遇之时,这对于其他中国企业来说,有多么不公平?部分外资正是利用这种优势,大肆在国内“跑马圈地”。这种不是站在公平起跑线上的竞争,中国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改变。例如“两税合一”问题,政府就需要加强对外资的谈判力度,尽快将这一政策落实。另外,政府更需要做的,是在有关问题的“程序公正”上投入更多力量,为国内企业争取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