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凭借国内生产的成本优势在国际贸易中获取了大量利益。出口刺激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持续顺差带来的本币升值问题却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两难。虽然汇率升值可能造成出口部门竞争力下降,但是,理论上讲,汇率的升值也能够缓解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并且能够降低进口原材料价格,从而降低国内的生产成本。然而,自汇改以来,人民币的升值并没有减缓通胀压力,相反的,升值一直伴随着物价的上涨,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国内资产价格和物价之间的联动越来越明显。本文从人民币汇率预期、资产价格和物价的关系入手,研究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对我国国内生产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预期会导致我国国内生产成本的上涨,即成本优势的丧失。  相似文献   

2.
王明良  由迪 《投资北京》2008,(12):50-52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农产品生产价格及食品价格轮番上涨,并推动物价总水平高位运行,使农业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3.
《新疆金融》2013,(4):1-20
<正>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物价明显上行,CPI同比涨幅扩大,PPI环比连续上涨,房价和股价总体上升。物价变动情况与经济温和回升的趋势基本一致,2012年下半年以来稳中趋松的货币环境也为物价回升提供了支撑。天气和节假日等季节性因素加大了物价的波动性,导致CPI涨幅扩大。国内生产经营回暖和企业回补库存动力增强拉动PPI环比连续上涨。受近期美元指数走高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下行,对国内物价影响不大。从物价周期性变化规律看,当前CPI已由底部进人上行期。尽管受食品价格回落影响,短期内CPI涨幅会有所回调,但年内上升趋势已基本形成。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增多,出口反弹较快,资本流入较多,货币信贷扩张的压力较大,并且发达经济体  相似文献   

4.
2020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进入2021年2月之后,其上涨速度进一步加快,原油期货价格涨破60美元/桶,较2021年年初上涨超20%;铜价涨破9000美元关口,达到近11年来新高。大宗商品价格为何会持续上涨?会不会出现新一轮大宗商品价格"超级周期"?又将对国内物价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成为当下市场热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2008年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物价形势总体呈上升态势。居民消费价格表现结构性上涨,但与一季度相比,涨价范围开始缩小,蔓延趋势得到抑制: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增幅逐月攀升;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走势前低后高,后期增长有所加快。预计下半年,全区物价总水平快速上涨的势头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6.
《甘肃金融》2013,(12):8-8
12月17日,来自国家统计局兰州调查队的最新调查显示,11月份,兰州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5%,环比则下降06%,相比10月份,物价出现小幅回落,而今年前11个月,物价总体指数累计上涨36%。总体来看,食品价格涨幅较大,而居住及服务价格则环比出现较大幅度回落。  相似文献   

7.
国际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我国相关能源原材料的进口价格上升,最终反映为国内物价水平的普遍上涨。"输入型通货膨胀是当前谈论中国物价问题时被广为接受的观点,无论是2007—2008年中国的通货膨胀,还是始于2010年的本轮物价上涨,其背后都有国际初级产品价格的快速上升因素。分析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传递到国内的各环节及影响因素,有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治理当前的通货膨胀问题。  相似文献   

8.
自2009年11月起,我国的物价走势进入了上涨通道。尤其是2010年三季度以来,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加重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等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为此,我们近期对乐平市农产品上涨过快的原因展开了专题调研,剖析了当前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从微观经济的角度出发,对未来农产品价格走势作出了初步分析与预测,并提出了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加强宏观调控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金融博览》2012,(2):49-49
6.5% 2011年8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物价数据显示,7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5%,创下37个月以来新高,也成为2011年度CPI上涨的最高指数。当月,食品价格和居住类商品价格上涨仍然是CPI上涨的主要推手。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房价上涨在通胀形成和传导中的作用,指出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上涨通过引发通胀预期推高各类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价格,从而对整体价格水平产生成本推动型的上涨压力,其中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通过加大食品价格波幅和提高其价格中枢水平对通胀水平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抑制物价须管好房价,并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兰军 《中国金融》2007,(22):25-26
当前我国物价形势分析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衡量的全国物价总水平上涨较快2007年1~9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分别上涨了2.2%、2.7%、3.3%、3.0%、3.4%、4.4%、5.6%、6.5%、6.2%,物价水平逐月上升。与2006年同期相比,2007年1~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2%;1~7月上涨3.5%;1~8月上涨3.9%;1~9月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上半年,在通胀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受气候干旱、政策调控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县主要农产品价格起伏跌宕频繁,各品种变化差异较大,主要表现是:粮食价格不断震荡上行;蔬菜价格前期普遍回落,后期迅速上扬;食用菌价格呈现较好的上涨势头。随着物价上行压力的不断积聚,多因素推波助澜,预计下半年农产品价格将进一步上涨。  相似文献   

13.
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是2008年宏观调控的重大任务。今年以来,我国月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直在8%左右徘徊。央行8月15日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二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高位有所回落,但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物价问题仍然是当前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因此,中央近期提出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新疆金融》2011,(8):5-25
当前价格上行压力仍然较大。今年3-5月,CPI同比涨幅继续扩大,环比涨幅明显超过历史同期平均水平,环比趋势周期项持续为正且涨幅不断扩大。其中,近期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和蔬菜价格反季节上升导致食品价格高位运行;非食品价格上涨范围扩散、涨幅持续扩大,对CPI上涨的贡献度已超过2003-2004年和2006-2008年上二轮物价上涨。展望下半年物价走势,总体看物价稳定的有利因素在逐渐增多。一是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经济运行在库存调整作用下已开始温和放缓;二是通胀的国内货币条件已基本回落到正常区间;三是在全球流动性逐渐收紧、新兴经济体增长降温的影响下,输入型通胀压力可能有所减弱;四是上游价格涨幅放缓效应将逐渐释放。尽管有利物价稳定的因素逐渐增多,但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本轮物价上涨的惯性可能较强,一是当前通胀预期虽略有缓和但仍然较强,在这一背景下各种意外冲击对物价走势的干扰作用可能被放大;二是本轮物价上涨伴随明显的成本上升,成本上升具有一定的不可逆性;三是尽管增量货币供给已回落到正常区间,但前两年为应对危机大量投放的流动性存量仍可能成为推动物价上涨的力量;四是如果发达经济体复苏继续放缓,不排除美国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再度上涨的可能。综合以上对有利和不利因素两方面的分析,下半年物价走势在波动中缓慢回落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
本币升值可通过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以及货币政策三个途径影响一国的国内价格;本币升值通过国内物价影响经济稳定存在一个正反馈机制;从短期来看,人民币升值不仅不能抑制国内物价上涨,还可能推动国内物价的上涨。  相似文献   

16.
自2008年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一个物价持续上涨的时期,与此同时,工资却没有物价涨得快。政府针对此现象对某些商品实行价格监管,进行了价格调整,采取临时价格干预政策。本文就此现象展开论述,展示政府进行价格干预的理论基础,并陈述发达国家及我国的民生性行业的价格监管体系的现状。对比发达国家的价格监管政策,找出我国监管体系的不足和可改进之处,并提出几点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于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措施,已经有很多种说法可供我们详加评论,比如:利用发行央行票据、提高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来紧缩流动性,实行价格管制,以人民币升值来对抗输入性通胀等。本文试图从企业的角度,以博弈论为理论基础根据其价格行为来探究抑制物价快速上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普通民众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物价快速上涨带来的压力。不仅住房等资产的价格快速上涨,由于原材料涨价,就连方便面的价格也开始上涨。这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已经得到确认。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通货膨胀对民生空间的挤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2011年8月以来,CPI同比涨幅持续回落,全年CPI上涨5.4%。从2012年物价走势看,受政策滞后效应和上年同期基数效应影响,上半年物价有望延续回落趋势,而随着政策微调和宏观经济回升,下半年物价重拾升势的可能性较大。预计2012年全年CPI涨幅为3.6%左右。综合考虑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刘易斯拐点与资源品价格市场化改革等因素来看,中长期内物价仍存在上涨压力。  相似文献   

20.
食品价格、通货膨胀和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7年下半年至今的物价上涨主要是食品价格的快速上涨,是相对价格的上涨,它同一般意义上全面性的通货膨胀有本质的区别2007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物价持续上涨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有人预言通货膨胀时期已经到来,有人甚至预言这轮通货膨胀已日趋呈现中国经济潜在的危机和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