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石文伟 《改革与战略》2011,27(8):109-11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有利于广西外贸、财政收入和投资的增长。文章认为,广西应当加大对基础设施、教育、科技和政府服务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冶金业,创建龙头企业,带动广西与东盟贸易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经济形势的动荡和不确定对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产生很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各种经济指标分析,认为东南亚经济出现新波动,经济复苏艰难。文章还分析了东南亚经济出现新波动的原因,并对未来的经济进行了预测。最后,客观分析了东南亚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日本经济在经历了长达10余年的低迷之后,于2003年开始复苏。2001年以来小泉政府推动的金融层面的改革、企业层面的改革推动了此次经济复苏。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经济复苏为全球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望带动全球经济继续稳步增长;但与此同时,将对美元汇率形成巨大压力,进而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资产组合配置。此外,日本经济复苏将对全球经济失衡和其他亚洲国家以及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产生复杂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济潮 《改革与战略》2010,26(2):163-165
广西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阵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广西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使广西与东盟各国的贸易越来越健康地发展,使广西与东盟双向投资越来越频繁,但也带来了挑战。我们要以自由贸易区为平台,抓住合作环境改善、经贸投资地域和领域扩大等机遇,克服产品竞争力弱等不利因素,运用经贸对象和领域的合理选择、投资策略的调整等办法,推动双方经贸合作关系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协定迅速发展,随之日本也改变了在贸易关系中过去更多地依赖于传统的多边途径的做法,渴望通过更多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来建立自己真正的自由贸易框架。从日本选择双边贸易自由化伙伴的经济、贸易和投资标准来看,东亚各国无疑是日本的最佳选择对象。  相似文献   

7.
梁玉秋 《改革与战略》2009,25(12):49-5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及其基本特征是当前理论界正在热议的中国模式的核心内容,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及其基本特征对于理解中国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认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实际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概括。围绕这一本质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需要从经济制度、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目的以及经济发展动力五个方面全方位地把握,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制度和体制方面。同时文章相应地提出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影响东亚国家和地区在APEC框架内贸易、投资自由进程的决定因素.这些因素是:各经济体的宏观环境因素;经济年增长率;各经济体本身的经济管理体制变革;各经济体对外开放自由化的性质、程度和范围;APEC成员内部的社会、政治方面的重大变动.本文还就对APEC自由化进程有影响的反危机措施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从长期看,东亚金融危机将对东亚国家和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这一进程实际上将放慢.  相似文献   

9.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with newly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NICs) on wage inequality in the European Union (EU). We apply a two-stage mandated wage-estimation procedure to assess the respective impact of trade and technology on the relative wages of low-skilled workers. We find weak evidence of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wages of high-skilled workers with regards to trade with high-wage South-East Asian NICs but no evidence for other groups of NICs. We also find evidence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induced by trade with high-wage South-East Asian NICs. However, this indirect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seems to have reduced wage inequality in the EU.  相似文献   

10.
11.
气候大会的相继召开说明各国越来越重视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共识。发达国家提出碳关税的概念,以求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引起了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强烈的反对。主要介绍碳关税的含义、由来以及目前实施的现状,分析征收碳关税将对我国外贸产生的巨大影响,最后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提出应对碳关税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国际生产链的解构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论述国际生产链形成背景的基础上,提出国际生产链解构的概念,分析了引起国际生产链解构的三种主要原因。结合日本大地震对国际生产链的冲击,文章从整体效应和相关产业角度分析了这场严重自然灾害对全球产业链和全球经济的影响,并着重从产业关联、进出口贸易和中日贸易逆差等方面研究了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此外,就国际生产链解构这一现象,文章从不同角度思考了对中国经济的考验,指出最大的考验在于中国部分产业已被跨国公司所俘获,依附于国际生产链条,缺乏应有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3.
RTAs纺织品协定将对中国纺织品国际贸易产生较大影响。本文以U.S.-DR-CAFTA纺织品协定为例,对其内容进行了阐述,认为该协定是美国在全球纺织品贸易“后配额时代”打压中国纺织业的一项重要手段。中国纺织企业应充分解读该协定的相关条款,趋利避害,从而避免贸易壁垒的限制,加快融入全球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中国与中东地区经贸合作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维护良性外交关系、建立竞争协调管理机制、深化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开展文化教育领域交流四方面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有关投资的贸易措施对经济和发展的影响及其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贸发会议和WTO正在研究建立一个有关国际投资问题的多边规制框架。本文在此背景下,就有关贸易的投资措施和有关投资的贸易措施进行比较分析,着重分析有关投资的贸易措施对经济和发展的影响,以期帮助我国在双边、区域和多边等各种层次上尽可能切实有效参与国际投资规则的制订工作,更好地维护我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自由贸易理论在发展中国家贸易实践中的利弊及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贸易理论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是国际贸易的核心理论,对后世各种不同类型国家的贸易理论和政策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自由贸易理论有着或明或暗的一系列前提条件,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拥有的贸易条件不同,发展中国家在参与自由贸易中得到了利益,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发展中国家要获取如自由贸易理论所述的贸易利益,还应具备一系列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数字融合三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基于2015—2018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计量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并引入技术进步作为两者的中介变量。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数字基础设施分指数、数字产业分指数、数字融合分指数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554、0.314、0.250、0.477,其中技术进步发挥的中介效应为31.32%。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更高的边际贡献率,该优势集中体现在东部地区具有更加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分维度来看,在区域异质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中,数字基础设施分指数的影响系数最大,数字融合分指数的影响系数最小,表明东部地区与非东部地区之间存在较明显的“数字接入鸿沟”。为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应重视数字底层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缩小区域间“数字经济鸿沟”,完善政府数字治理与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贸易便利化对中国-东盟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采用口岸效率、海关环境、国内规制环境以及电子商务应用4个指标对贸易便利化进行测度,利用引力模型定量分析贸易便利化对中国与东盟贸易流量的影响,同时分析不同的关税税率对推进贸易便利化并影响贸易流量的不同作用。最后,针对实证研究结果对贸易便利化改革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疆与中亚诸国都是资源大区,其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是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地区影响力的是土地资源和动植物资源等。由于双方资源禀赋具有同构性和互补性,且面临许多共同的难题,因此,新疆与中亚诸国在经济往来与产业合作方面存在着广泛的合作领域。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前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从本质上看,是人民币供给量快速增长导致流动性膨胀的结果.事实上,货币供给的冲击对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虚拟经济对于货币冲击的吸收能力大于实体经济.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虚拟经济,丰富其产品的种类,增加交易数量,从而能够有效地吸收货币冲击,防止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