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省现有耕地面积1017万亩,其中坡耕地627万亩。根据调查统计,全省可退坡耕地共计547万亩。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我省2000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25万亩,周边荒山造林种草58万亩;2001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25万亩,荒山造林种草54万亩;2002年计划完成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山造林种草各90万亩。为了解退耕还林还草对农民及农村产业结构影响情况,我们对民和县、互助县的5个乡的部分退耕地农户进行了访问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退耕还林还草对农民收入的影响(1)退耕还林还草收益情况…  相似文献   

2.
2004年9月7日至9日,由国家粮食局组织的四川省退耕还林粮食供应与基础设施情况调研组一行5人对该省退耕还林粮食供应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考察,并着重检查了洪雅县退耕还林与粮食供应、粮食基础设施情况。调研组认为,四川省较好地完成了有关退耕还林的粮食供应任务;由退耕  相似文献   

3.
农户参与退耕还林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揭示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决策机理.研究方法:利用二项式Logisitic回归法,应用SPSS软件分析.研究结果:农户是否愿意参与退耕还林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是:农户是否有退耕还林资源,以便有资格参与;农户参与退耕还林是否能获得收益,即是否值得参与;农户是否有能力承担退耕还林后的风险,是否可以放心地参与.研究结论:农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变得越来越理性,持续保障农户收益是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1999--2008年延安累计完成国家计划内退耕还林882.16万亩,经过国家、省上各年度检查、验收,面积保存率100%,保存面积合格率100%;累计已经兑现国家补助资金58亿元,涉及全市13个县区的163个乡镇,3333个行政村,28.6万户,80%以上的农民受益,  相似文献   

5.
退耕还林(草)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复杂系统工程,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要真正做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关键还是在“能致富”。所以,发展退耕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退耕还林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障。但是退耕还林(草)中,农民又遇到一些新的影响增收的问题。而落实退耕还林(草)补偿政策只能维持农产原有生活水平,如何保证退耕还林(草)工程中农民增收致富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退耕还林必须遵循的原则(一)退耕还林要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兼顾农民吃饭、增收以及地方经济发展;坚持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并重,采取综合措施,制止边治理边破坏问题;坚持政策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坚持尊重自然规律,科学选择树种;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二)实施退耕还林要认真落实“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坚持个体承包的机制,实行责权利相结合。必须切实把握“林权是核心,给粮是关键,种苗要先行,干部是保证”这几个主要环节,确保退耕还林取得…  相似文献   

7.
姚安县退耕还林工作至7月底,涉及全县12个乡(镇)、64个村委会、6368户农户的3万亩退耕还林计划任务(其中:退耕还林1.5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5万亩)已经完成2.6万亩,占退耕还林计划面积的86.6%;完成预整地面积3万亩(含已完成的退耕还林面积),占退耕还林计划总面积的100%。  相似文献   

8.
国家启动退耕还林政策以来,财政注入巨资。随着退耕还林补助陆续进入尾声,如何保护好政府投资成果,还得认真加以解决退耕还林的后续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对四川省天全县100户退耕还林农户的追踪调查为基本依据,重点分析实施退耕还林地区农户的实际生存状况及其对该项目可持续性的重要影响。本文认为,农户参与机制不健全、补偿机制存在缺陷、地方政府缺乏制度激励,是当前退耕还林工程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本文强调,当前一段时期是决定退耕还林工程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性时期,其中相关后续性政策能不能及时到位,是关键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近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指出,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自1999年开始试点以来,工程进展总体顺利,成效显著,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增加了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强度减轻;退耕还林(含草,下同)对农户的直补政策深得人心,粮食和生活费补助已成为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退耕农户生活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落实后续产业建设是退耕还林成功的关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阐述了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意义,指出退耕后造林保有率不高,主要是退耕后续产业跟不上等原因。提出退耕还林要和增加农民收入联系起来;要把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农业产品开发列入项目规划;要多成分、多渠道争取资金等5项落实后续产业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2.
国家启动退耕还林政策以来,财政注入巨资。随着退耕还林补助陆续进入尾声,如何保护好政府投资成果,还得认真加以解决退耕还林的后续问题。  相似文献   

13.
《粮食经济研究》2005,(1):64-64
2004年9月7日至9日,由国家粮食局组织的四川省退耕还林粮食供应与基础设施情况调研组一行5人对该省退耕还林粮食供应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考察,并着重检查了洪雅县退耕还林与粮食供应、粮食基础设施情况。调研组认为,四川省较好地完成了有关退耕还林的粮食供应任务;  相似文献   

14.
自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级粮食部门在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退耕还林粮食供应工作。但是,一些地方在粮食供应工作中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出现套取国家粮食供应资金以及向农民供应不合格的粮食等问题,如国家审计署在对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资金审计中发现:四川省汶川县、中江县粮食企业给退耕农户供应了变质、陈化粮食,雷波县粮油贸易总公司虚开粮食运费发票套取现金;河北省围场县郊区粮食收储库将已过保质期的挂面供应退耕农户;贵州省遵义市供应退耕农户的粮食霉变、虫蛀比较…  相似文献   

15.
国家启动“退耕还林”政策以来,极大地推进了山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进程,为山区扶贫工作开创了新的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更新升级。农民兴业脱贫大有希望,出现了“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的新气象。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到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与发展的大局。1.参与部门之间得失悬殊,苦乐不均。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指出,退耕还林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重要举措,也是扶植拉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是全社会的公益事业,须各有…  相似文献   

16.
退耕还林工程中应用参与式方法的尝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退耕还林是实现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林业生态工程之一。在实施退耕还林中,指令性的管理方法难以充分体现农民意愿和利益,行政干预的方式往往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而参与式方法鼓励农民积极参与退耕还林工程,激励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通过退耕还林工程中应用参与式方法的尝试,探讨退耕还林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退耕还林是恢复森林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是林区职工和群众致富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对退耕还林工作都非常重视,普遍加大了退耕还林的工作力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提高退耕还林质量,使退耕还林工作持续稳步发展,重点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辉南县实施的林业六大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位于首位,三年多累计完成退耕还林总面积达到3.6万多亩,实际投资达到917万元。其中:国债资金450万元.中央财政专项拨款467万元。全县人民和各级领导及部门非常重视这项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好工程,它涉及到农村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是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重要体现。因此,为确保资金安全.审计机关和林业内审肩负着非常重要的职责。以下就如何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预防退耕还林工程中可能发生的违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退耕还林的范围是水土流失严重和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就是要尽快恢复林草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其标准是:  相似文献   

20.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解决与改善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重大举措。为确保这一重大工程顺利进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经济补偿政策,积极鼓励并引导农民自觉参与。然而我国地域辽阔,社会经济、自然资源情况差别较大,因而应该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确定具体的、各异的补贴标准,而不应该实行统一标准。本文将探讨辽宁省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政策的标准与落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