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于种种因素,我国的国有企业在20多年的改制进程中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先进”和“落后”。笔者将率先进行改革并在企业制度方面有较大突破的国有企业定义为“新型国有企业”,将那些在制度上仍然保留着原来计划特征的国有企业称作“改革滞后型国有企业”。“新型国有企业”由于较早和较好地进行了制度转换,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制度风险,基本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要求。“改革滞后型国有企业”由于资本、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约束而使经营状况不理想。“改革滞后型”国有企业首先面对的是来自其基本制度的约束。在市场经济不可阻挡的渗透下,市场经济的许多规则在这些企业内部以非正式的、扭曲的方式发挥着作用,这种作用的结果进一步加深了企业制度与行为的矛盾和扭曲,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制度性风险。  相似文献   

2.
韩冰 《中国经贸》2023,(14):154-156
多年来,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着“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随着国资国企改革的不断巩固深化,“引导高质量发展,持续释放企业活力”成为国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的内在要求。本文从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发展历程和实施效果着手,分析当前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索改善考核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三难”、“三缺” 当前,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农村面貌不断改善,农民生活不断提高。但相比而言,作为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的农村文化建设却显滞后,在不少地方文化投入明显不足,文化生活不够丰富,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出现只见新村不见新风的现象。表现为:一是农村文化资源匮乏。  相似文献   

4.
中央关于制定“十五”计划的《建议》中指出,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归根结底要靠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十五”期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迅速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其实质就是解决公有制如何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问题。结合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成与败。  相似文献   

5.
朱富强 《南方经济》2014,(11):121-126
要理解和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根本上不能为目前的表象所迷惑,而应该深入到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的本质和目的,而不仅仅是分析它们的实际表现,从而确定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目的和方向。这也就是“顶层设计”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于彬 《辽宁经济》2022,(6):83-88
经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探索,国有企业进入了一个分类改革的全新时代,与此同时,一些长期遗留的体制机制问题也愈加突出,如干部“能上不能下”、员工“能进不能出”、收入“能增不能减”的“三能”问题;干部市场化选聘和契约化管理力度不够;干部容错纠错机制不够健全,干事创业热情有待进一步增强,等等。这些问题长期制约着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影响了企业的有序运营和持续发展。以用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作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把管理的基础环节、薄弱环节作为切入点,能够强力推进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改革,有效应对市场变化,促进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简政放权、放权让利”、“利改税、拨改贷”和“改革管理模式,实行承包责任制”等几个阶段,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在经过二十年改革开放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并逐步形成的今天,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仍然处于困境。一个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改革仍面临着种种障碍,而这些障碍影响着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国有企业要摆脱困境,必须消除这些障碍,采取有效的对策,推动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一、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主要障碍1、来自政府的障碍。主要体现在:在投资决策上政府对企…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的政治三难选择”是指一国不可能同时实现世界经济一体化、民族国家和大众政治这三个目标。虽然“全球化的政治三难选择”并没有严密的经济学模型作为它的理论基础,但是这种新颖的思路对我们思考中国在21世纪的对外开放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方向。目前,各地都在这方面进行着积极有益的探索。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模糊认识和不规范的做法。这一点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些同志简单地认为,现代企业制度只要把“工厂”变为“公司”,各种问题就自然地解决了。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0.
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难题及解决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工业化道路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道路上的经验教训是值得我们认真吸取的。笔者认为,在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存在的“三新三难”问题是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对待的。  相似文献   

11.
我市“科技兴工”战略刚刚起步,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配套政策和思想认识上还没有完全适应,加之宏观经济环境趋紧的影响,在实施中步履艰难。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尚有一定差距。有的领导还热衷于铺摊子、上项目,愿意干一番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业,不愿意把功夫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受小生产思想影响,一些企业习惯于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寻求自我配套、自我完善。 2、现行管理体制制约着科技优势的发挥。主要表现为“三难”;一是人才流动难。许多企业对科技人员调出都有“卡压”的土政策。二是智力流动难。一些企业害怕科技人员业余兼职会影响本职工作和损害本单位利益,不支持业余技术咨询服务。三是科技成果转化难。  相似文献   

12.
“改革需要理论,理论需要改革”。把道德问题政治化的历史经验值得注意。搞活国有企业需要:理论反思,政策调整,法律规范,道德重建。也制约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有三种文化势力正在混合为一体,深深地影响着公民的、心态,当今正处在经济转轨和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文化转型,在当今中国有一重涵义。诸多经济现象,实际上是文化问题。搞活国有企业不能光从经济角度考虑,还要从文化角度剖析“搞而不活”的原因。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步入了艰难的阶段。有人说,国有企业改革是改革事业的“攻坚战”。此言实不为过。“搞…  相似文献   

13.
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和关键环节。在目前的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过程中 ,公司治理结构仍然存在着政企不分“所有者缺位”以及对经营者缺乏有效激励和监督 ,产生“内部人控制”现象。如何规范公司治理结构 ,解决好“内部人控制”问题 ,以保证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造的顺利推进和完善发展 ,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一、企业产生“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原因分析所谓“内部人控制”现象 ,是指在现代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 ,公司高层经理人员事实上或依法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 ,以使其利益在公司决策中得到充…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面临两个严峻问题。一个是由于人口快速老化引起的长期问题,另一个是国有企业职工的养老金这个眼前的紧迫的问题。 中国人口正在快速地老化,这是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一孩政策和增长的期望寿命的反映。中国人口老龄化危机戏剧性地表现为:“1-2-4”现象(即“1”个孩子,“2”位父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斌 《特区经济》2004,(10):83-84
<正> 一、问题的提出 在国有企业改革领域,曾经有一个阶段,以不争论的方式,为国有企业改革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现在,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深水区——产权制度改革,各种潜在的问题与矛盾开始突兀出来,并且矛头直指“国有资产流失”这一表象,围绕着“国有资产流失”这一现象,身处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各利益相关者从不同角度出发,表达了自己的诉求,基本形成两种相悖的意见。其中香港中文大学郎成平教授基于对几家内地公司的财务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国退民进”的国有企业改革模式已经成为国企和民企合伙瓜分国有资产的一场盛宴,他认为,以民营化为主导的产权改  相似文献   

16.
一、国有企业的历史包袱与政府对解除历史包袱的责任。东北地区在旧中国就形成了一定的工业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特别是“一五”时期重点项目的建设,东北地区成为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为我国相对独立工业体系的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与当时的资源动员和配置方式相联系,东北也是计划经济实施得较为彻底、国有企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的大企业集中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东北三省的国有企业改革依然缓慢。2001年底,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国有经济比重仍分别高达78.2%、86.2%和87.2%,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3、21.3、22.3个百分点。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体制和机制僵化、活力不足、经营不善乃至严重亏损的问题,同时也引发了突出的社会不稳定问题。新形势下振兴东北经济,国有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的改革深化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于祖尧目前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指出,不宜用“搞活国有经济”取代“搞好国有企业”。他说,首先,国有企业(指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决定了它必须搞好搞活。国有企业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主力军,是国家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能否发挥,决定于国有企业有  相似文献   

18.
胡燕 《特区经济》2005,(2):95-96
国有企业的高资产负债率与“债转股”的实施 20世纪80年代中期,伴随着国家对国有企业资金供应方式的改革,企业债务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迅速由1980年的8.7%上升至1993年的67.5%,到2000年国有企业负债率已达到75%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鞍山市国有企业兴办的“三产”公司日益增多。带着如何办好“三产”,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我们对部分国有企业办“三产”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  相似文献   

20.
企业减员要“一慢、二看、三通过”梁崧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困难加剧,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走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的路子,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也是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必由之路。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势在必行,但对裁减企业富余人员应当“慎之又慎”,要做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