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建筑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同时建筑设计水平和设计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日新月异时代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建筑设计构想促进了建筑设计的发展。美术设计是我国设计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创新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文章概述了现代建筑设计,探讨了美术设计思想的创新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美术设计思想的创新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何钊 《价值工程》2022,41(9):136-138
由于在建筑设计中缺乏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视,同时资源能源消耗量逐渐提升,使得建筑行业发展受阻.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提出,为当前民用建筑设计指明了方向,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在设计全过程中体现绿色化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本文将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现代民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进行深入分析,探索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现代民...  相似文献   

3.
建筑行业的良好、可持续发展往往需要兼顾各影响因素,尤其是现代住宅设计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下的建筑设计工作面临着更多高标准、新要求,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为此,设计者要不断更新设计理念,突破创作瓶颈,创新设计思路,让现代住宅建筑更具艺术特点,风格鲜明,质量优异,结实耐用。基于此,文章主要围绕现代住宅设计中传统建筑设计的运用展开探究,首先剖析了现代住宅设计中传统建筑设计的运用价值,然后介绍了现代住宅设计的要点和常见问题,最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现代住宅设计中传统建筑设计方法的运用对策,如合理筛选和选用传统建筑设计元素、保证传统设计理念与现代住宅设计理念的高度融合、借鉴传统建筑设计理念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建筑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其高速发展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相当严重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因此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士已经开始关注节能问题,并将建筑节能设计水平作为设计水平的评判标准之一。文章对建筑设计中的节能建筑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建筑繁琐的功能导致需要应用的信息量和技术量也逐渐增加.传统的直觉思维模式不足以满足现代设计创新的需求,这一现实问题要求设计师将可拓性思维应用在设计创新中.可拓学中的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是实现建筑设计创新的基础.本文就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的关系为出发点,对可拓思维在建筑设计创新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际建筑行业中有相当数量的设计企业已直接参与了我国建筑设计领域的业务,这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现实陈旧的建筑设计运行模式产生很大的冲击。并且亦给建筑设计单位实施优化创新、资源整合、扩大市场创造了良机。本文在此针对建筑设计单位创新管理机制、优化管理水平、实施现代化管理运作模式谈一些看法,以激发起全社会对建筑设计系统体制改革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冯秀丽 《科技与企业》2013,(24):280-280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分形理论的应用也更加的广泛。分形理论的应用可以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分形的介绍,分析了分形在建筑遣型设计中的应用,旨在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节能是经济高速发展、能源大量消耗的实际条件下提出的新兴建筑理念,在建筑市场竞争中节能是取得优势的重要环节,体现节能思想,实现节能目标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主旨。本研究以建筑设计工作为研讨平台,对节能设计理念展开了深入研讨,在分析节能设计理念对建筑设计和建筑行业重要价值的前提下,以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在建筑规划设计环节、立面设计环节、单体设计环节中体现节能设计理念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在蓬勃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更加注重建筑的可持续使用和绿色发展,因此也开始思考如何使得绿色建筑设计应用到高层建筑设计当中去。文章以此为主体,围绕绿色建筑设计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展开讨论,接着讨论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内涵以及绿色建筑设计应该如何应用到高层建筑设计当中去,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灵感启发。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建筑行业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对于生态环境将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因此将节约型思想引入到建筑设计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节约型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经济高效原则、经济高效原则、健康舒适原则与全寿命周期设计原则,并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探讨了节约型建筑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7,(32):172-174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拓展,数量逐年增加。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能源的消耗量也显著增加,我国现阶段仍然处于能源紧缺的状态,如何进行能源的合理利用对于保证我国建筑行业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无法实现准确的能源消耗分析,所以也就无法实现对能源的合理管控。将BIM技术应用于我国的建筑设计中,可以极大地改善能源利用状况,实现了对能源的合理利用。满足我国现阶段对能源节约的要求。本文就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节能设计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古建筑是我国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东方神韵和民族特色风格的建筑模式,其中凝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承载着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历史。现代建筑设计工作强调科技感和现代感,并形成了诸多优秀的建设设计作品,但如果缺乏深厚的文化基础,会导致设计作品底蕴不足。因此,可以汲取古建筑营养和精华,为现代建筑设计工作提供新动力。文章主要对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意义进行阐述,并通过具体案例对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刍议建筑设计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设计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建筑设计在整个建筑行业起到了决定性的基础作用。当今建筑设计又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面临着以创新为核心的变革,而建筑设计的创新正是重中之重。本文从几个方面对现代化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宋永亮 《科技与企业》2014,(10):159-159
目前节能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人们对节能建筑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也越来越重视。现本文就从分析传统建筑设计中存在的能源浪费问题入手,来简单谈谈建筑方案设计中的节能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仅供参考交流。  相似文献   

15.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现代社会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也日益提高。为了满足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电力供应,我国在加强水利水电资源利用的同时还加快了火电站的建设。在新建电站的建设设计中,为了提高电站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现代电厂建设设计中应注重设计环节的重要性。以电厂建设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促进电厂审美与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国电厂建设水平的提高。现就电厂建筑设计与周围环境的融合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低碳住宅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建筑需求,也更能满足现代居民的居住需要。低碳住宅建筑理念在建筑学设计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更大程度上满足住宅建筑的功能性需求,还能最大程度上实现低碳、环保、节能。文章阐述了低碳住宅建筑的基本概念,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建筑学设计中低碳住宅建筑设计理念的具体体现,旨在发挥低碳住宅建筑理念优势,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建筑行业迅猛发展,住宅建筑不仅是满足居住功能的单一属性产品,还是时代背景下的产业化商品。随着人们对住宅设计多元化需求的增加,其发展必然要寻找新理论、新技术、新科技。纵观当今住宅建筑行业的发展历程,富有个性特色的非同质化设计趋向、绿色低碳的节能型设计原则、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应用和以BIM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建筑业渗透融合等,为住宅建筑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发散性支持。文章主要就现代住宅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发展趋势展开了分析,从创新角度探讨当今时代住宅建筑的发展方向,包括绿色低碳发展、个性特色发展、智能化发展和装配式发展四个方面,以期为未来行业发展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8.
王胤 《大众标准化》2024,(2):169-171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先进技术被应用到建筑设计中,不仅保证了建筑设计质量,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建筑设计工作效率。建筑给排水设计作为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物的舒适度。BIM技术因其将二维平面设计转变为三维立体设计,帮助建筑设计人员及时发现不合理问题并进行有效解决,被广泛应用在建筑设计中。虽然BIM技术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表现出来了明显的优势,可对设计方案进行切实优化,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有必要对BIM技术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进一步探究。基于此,文章就建筑给排水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进行探究,以期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促进建筑行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态化理念在各个行业中都有着广泛应用,在建筑行业中,如何将生态化理念融入建筑设计中,是众多设计人员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生态化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建筑行业全面节能势在必行,而建筑设计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怎样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体现和落实全面的建筑节能观,作者从建筑的整体及外部环境、单体设计、围护结构的整体及细部构造设计等方面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