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历史的角度看,国务院批准国债期货,其意义并不单纯是一个新期货品种的诞生,而是标志着我国经济和金融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与早年对比,我国利率市场化已经有了重大进展,并且正待实现更大的突破;国债市场规模庞大,品种齐全,参与机构众多;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加强,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也已相当完善,这都是国债期货得以再度推出的深刻原因.可以说,目前我国国债市场和期货市场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风险管控机制日趋成熟,国债期货的来临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2.
2013年我国国债期货市场在暂停了近20年后重新开启,将国债期货重新推到了受到瞩目的地位,给我国期货市场发展注入了新的变化与机遇。文章主要立足国债期货流动性、套利机会,对国债期货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国债期货推出后带给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完善国债期货功能、推动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327国债期货事件导致了国债期货试点的失败,327国债期货事件的经验教训对股指期货的推出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在推出股指期货前,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现货市场基础、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交易机制,加强风险的控制和完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于6月6日进行国债期货合约交易结算测试,本次测试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各单位的软件系统在国债期货合约的交易、结算、行情等方面能够正常运行。此举意味着,国债期货将进入到实战阶段,作为重要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为标的的金融衍生工具,阔别17年的国债期货再次向我们走来。我国曾于1992年推出国债期货交易,但是由于当时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5.
王宫 《经济月刊》2012,(3):109-109
2月13日国债期货开始在部分金融机构进行仿真交易,这表明国债期货的研究已经就绪,正式进入到上市前的测试和完善工作。国债期货恢复上市后将成为中国第二个金融期货品种,在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利率风险管理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债期货的出现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种成本低、流动性高的利率期货产品,有助于商业银行进行利率风险管理。本文在充分阐述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提速进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国债期货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敞口套期保值,组合投资及套利交易,以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中的多种用途及风险。鉴于国债期货是一种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建议商业银行发展国债期货业务的前提是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健全风险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利率市场化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难点问题。当前,国债期货重新推出条件成熟,国债期货的推出不仅有助于发现基准利率,更有助于规避利率风险,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多有裨益。通过对国债期货仿真交易时期合约功能发挥的实证研究,发现国债期货与现货价格存在均衡关系,且初步表现出一定的风险规避功能。  相似文献   

8.
贾云赟 《时代经贸》2006,4(11):105-106,108
文章简单回顾了中国国债期货试点的经历及其失败的原因,总结了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开展利率期货的经验,认为一个健全的国债期货市场应具备三个条件,因此认为重启国债期货的条件还未成熟。  相似文献   

9.
完善我国国债期货市场的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我国的国债期货合约最早由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2年12月推出,两年多来,这一市场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期货合约从以农产品期货合约为主转为以国债期货为主,国债已经成为期货市场上的主要相关资产(或标的物),这与全球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然而,我国国债期货市场还存在一些重大的问题,以下就这方面谈谈我的看法,谨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中介绍了5年期国债期货和国债ETF,并就两者之间的期现套利进行探索,发现这两者进行期现套利存在诸多问题,建议国债期货与国债ETF最好做基差套利.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债期货市场:现状、问题及展望武汉工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周旭红现状我国目前国债期货交易量比较大、并且运行机制比较规范的交易所是北京商品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交所于1993年10月21日首开国债期货交易,随后又有若干家交易所推出国债期货。我国...  相似文献   

12.
1.国债期货合约的制度建议。(1)交易品种建议以10年期长期国债为主。10年期国债由于期限长、利率波动风险大,已成为世界各国长期国债期货品种的代表,我国近几年长期国债的推出为其做好了物质准备。(2)交易地点建议选在上海期货交易所。(3)保证金支付可采取行政限定,确定在10%左右。(4)交割品种选择上,可借鉴国外做法,引进“转换因子”,通过确定交割券与标准券的转换系数,来确定实际交割的现券和现金。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债期货涨跌板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鹏 《经济管理》2006,(24):78-83
国债期货是近阶段我国期货市场将要大力发展的重要品种之一,涨跌停板制度是未来我国国债期货市场顺利运行的重要保证。本文运用极值理论对国债期货的涨跌板进行了实证研究,确认了我国国债期货模拟价格分布的厚尾分布特征,计算了波动的阚值,估计了Pareto分布的参数,设定了符合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的涨跌停板。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从国债期货停盘至今已10年,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微观交易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笔者认为,目前恢复国债期货交易的条件已基本成熟:1.债券现货市场得到了充分发展,达到了恢复国债期货的规模要求。从国际经验来看,国债期货交易的顺利开展必须以一定规模的现货市场为支撑。各国开展国债交易之初,其国债占GDP的份额大致为14%-45%。目前,我国国债规模占GDP的份额约为15%。因此,国债规  相似文献   

15.
王宫 《经济》2012,(3):109
2月13日国债期货开始在部分金融机构进行仿真交易,这表明国债期货的研究已经就绪,正式进入到上市前的测试和完善工作.国债期货恢复上市后将成为中国第二个金融期货品种,在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利率风险管理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 3.27事件的教训 谈到国债期货会使不少老金融人感到心有余悸,1995年“3·27”国债事件仍令大家记忆犹新.当年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风险事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是当时的政策环境不够透明.财政部通过保值贴息的方式对国债持有人进行保护,由于信息并不公开透明,没有起到合理影响投资者预期的效果,从而导致对赌行为的发生;其二是当时国债期货上市的基础并不稳固.当年“3·27”国债对应的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国库券的发行总量仅为240亿元人民币,这样少的数量无法为期货市场交易和交割提供充足的标的产品,容易造成逼仓情况的发生;其三,当年国债期货风险管理制度尚不完善.“3·27”事件的主角之一由管金生领导的万国证券在没有足够保证金的情况下大量开仓,最终导致巨额亏损,这样的情况在目前的期货市场中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16.
2013年9月6日,国债期货在我国正式重新上市交易. 国债期货作为一种利率衍生工具,是否具备价格发现功能,是否能够对国债现货价格未来走势进行准确的预期和提示,是否能够预期和揭示未来市场利率水平,关系着国债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者的套保效率,也关系着国债期货市场投机者、套利者对国债期、现价格走势的判断及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7.
常清 《资本市场》2006,(8):40-41
股指期货上市并不仅仅是上市一个期货品种的问题,而是国家从改革的总体形势出发做出的决策,这意味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实质性的开端。在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建设中,必须吸取1990年代我国国债期货失败的教训。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的推进,市场利率的波动不断加剧,各类金融机构迫切需要利率避险工具。利率期货是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基于此,文章对国债期货市场的信息传递及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VECM-GARCH-DCC(ECM)模型,在对现货市场的最便宜交割债券、上证5年期国债现货和国泰上证5年期ETF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结构变换检验找到数据的结构突变点,以此为依据将数据划分为三个时间样本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初期国债期货对信息的反应速度较快,且表现出较强的价格发现功能;国债期货对价格发现的贡献度随着时间的延伸而逐渐减小,对现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也趋于减弱。  相似文献   

19.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四个基础性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推出了人民币汇率期货、国债期货、股票权证等金融衍生产品。由于基础金融工具市场不够发达以及市场监管存在漏洞等因素,至1996年相继停办,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进入了发展停滞期。2000年后,我国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重新起步。汇改后,汇率风险显著扩大,单纯的外币衍生产品逐步向本外币连接衍生产品乃至本币衍生产品过渡,人民币利率掉期等本币利率风险管理工具也随之出现。市场主体由早期的国有大银行扩展为做市商(主要是各大商业银行)以及各类公司、机构和个人客户。我国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从发展路…  相似文献   

20.
王聪颖 《经济月刊》2012,(4):118-118
2012年可能成为期货新品种上市最为密集的"创新年"。除了国债、外汇等金融期货外,还有玻璃、焦煤等商品期货,更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生猪、鸡蛋、土豆等这些"餐桌"期货,也传出即将上市。尤其大商所总经理刘兴强在"两会"期间表示正有计划推出鸡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