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行信贷资金指专门作贷款用途的资金,它一般泛指存款和贷款。本文所论述的是单指贷款方面的安全性问题。 信贷资金安全性,是银行经营中所必须严格遵循的“三性原则(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银行信贷资金营运避免经营风险、保证资金安全运转的基本要求。 贷款风险是一种尚未确定的随机现象,一般指信贷资金运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意料的因素影响,不能顺利地按预期计划目标实现补偿和增殖,有蒙受资金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贷款风险是商品经济下的一种客观金融现象。我国现阶段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无疑  相似文献   

2.
一、今年信贷资金计划管理办法的优点1.变“双线”管理为“单线”管理,即变既控制贷款计划(指贷款总规模),又控制资金(指借款额度)如只掌握借款额度,贷款不再受规模控制.增强了基层行所开展业务的活力,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信贷资金管理办法.2.限制了吃资金的“大锅饭”.今年,实行信贷计划与资金相脱节,上级行对下级行的资金缺口,不再完全负责和保证供应,视资金需要和信贷政策要求,采取贷与不贷或少贷的办法,其中,对贷差行的借款额度,不再随计划下达,资金缺口靠组织存款来解决,从而限制了下级行吃上级行的资金大锅饭.  相似文献   

3.
上级行对下级行下达的信贷资金指标是否合理,是造成信贷资金松紧、余缺的关键.如果分配不合理,指标分得多的行,资金用不完,由于资金闲置,就要求把资金尽量运用出去,而由此就出现了一些滥放贷款的现象,影响信贷资金效益的提高;指标分得少的行,资金不够用,由于资金紧张,不能满足生产发展和商品流通扩大的资金需要,使该支持的得不到支持.所以,我认为把信贷资金指标分配得尽可能合理,是件重要的事.  相似文献   

4.
“三农”投入不足,资金紧张是长期困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现实问题,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资金更是短缺。但近段时期。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叙永两个国家级贫困县农村信用联社资金由紧转松,叙永县信用联社甚至出现了资金投放困难的局面。如何认识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资金“过剩”现象。是目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真的出现资金过剩,还是有效需求不足?是农村发展真的对资金需求减少,还是制度缺陷导致不能满足?是农民已富裕不需要资金来发展生产,还是政策偏差导致贫困农民得不到所需贷款?近期,笔者对古蔺、叙永两县进行了专题调查。通过调查认为,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资金过剩是暂时现象,是制度性缺陷导致“有钱用不出去”;在贫困地区农村,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对信贷资金需求越来越旺盛。  相似文献   

5.
预收贷款违约金,就是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在发放贷款时向借款户预先收取一定资金,作为贷款不按时归还的违约“罚金”,如贷款所按时归还,则届时如数退还给贷户。大新县农行一些基层营业所和信用社为了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促使信贷资金安全返还,减少贷款风险,从1989年初开始,根据“民法通则”和“借款合同条件”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县几年来农业贷款情况,对发放农业贷款试行预收贷款违约金的办法。将近一年来的实践表明,确实对加强信贷资金管理,减少信贷资金沉淀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作为农业银行深化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办法,笔者认为值得一探,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一、信贷资金营运的现实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开始由单一计划经济模式逐步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转换。为适应这一改革需要,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先后经历了两次变革:一是“差额包干”管理体制的变革。1979—1984年实行的这一管理体制,打破了“统收统支、统存统贷”存在的“大锅饭”局面,使各级银行在信贷资金筹集和运用上,实现了存款与贷款相给合、责任与权力相结合、统一与搞活相给合,并给予各级银行一定的资金调节权,较大地调动了地方  相似文献   

7.
1988年,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其主要原因是基建投资膨胀,消费需要膨胀,导致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矛盾加大,加之各类“倒爷” (官倒、私倒)在流通领域里兴风作浪,挑动了物价大幅度上涨,国民经济秩序造成了混乱。为了更好地治理通货膨胀,以稳定经济、稳定金融,使银行信贷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银行信贷超规模、资金超负荷经营问题进行反思。 一、信贷超规模、资金超负荷经营带来的问题。 信贷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包括存款和贷款两个方面。信贷资金就是通过银行的“中介”作用组织资金和发放贷款,资金来源的期限、数量决定资金运用的时限和数量。一个行信贷资金的可用量包括各种存款,上级行核定的“借款额度”,  相似文献   

8.
一 新年刚过,我市辖区三县农村信贷资金便纷纷告急。这是近几年来时常出现的今年尤为突出的问题。对此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除了组织资金力度还不够,农村资金管理工作薄弱,有的支农资金违背归口管理原则,擅自存入它行,直接减少农行信贷资金来源外,困扰农村信贷资金的主要根由是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的严重占压。截止今年三月末,全行农采贷款余额为61747万元。占贷款总规模44.7%,仅比年初下降3040万元,比去年同期少下降5470万元,农采贷款余额比去年同期净增加22753万元,以致直接影响农村信贷资金的正常周转。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由于银行在信贷资金管理上把信用社当作自己的基层机构,限制了信用社民间借贷作用的发挥,也影响了它支持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为此,今年以来,我们从在信贷资金管理上放权出发,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已初见成效。束鹿县信用社的资金都比较充裕,因此,在这次改革中强调了资金的运用。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搞活,商品经济的大规模发展,搞活资金、扩大信贷规模,不仅是客观上的需要,也是这次改革的重点。我们破除了许多束缚信用社在信贷资金管理和使用上的条条框框,下放了贷款审批权限。如改信贷计划为“由下而上”的编报,放宽贷款范围,试行浮动贷款利率和允许跨社贷款等等。特别是将一切贷款(除汽车贷款),不论金额大小,均由信用社自主发放,银行不再审批和干预。我们认为这是搞活资金的关键,我们在放权的同时强调了信用社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相似文献   

10.
当前,信用社资金运营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贷款投向、投量及结构不合理,逾期贷款比重大,“两呆”贷款占的比例高,贷款大量沉淀,严重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正常运转。信用社如何管好用活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资金周转的良性循环?笔者认为,除提高职工素质和联社加强审计稽核外,必须遵循信贷资金运动的客观规律,在实际工作中把好“三关”。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在紧缩贷款规模的宏观控制和农村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村信贷资金的供求及管理上出现了哪些新情况,新变化和新问题,应当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农村信贷资金管理体制,这是农村金融工作所面临和迫切需要研究的新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鹿寨县的农村资金变化的调查,就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一些初步的探索意见。  相似文献   

12.
当前银行发放指令性控制的贷款,一般总采取按借款单位的用款计划,分期发放,监督使用的管理办法.我认为这种管理办法对指令性资金指标的管理和资金周转,以及充分发挥贷款效益,有几点不利:一、不利于上级行对贷款指标的管理.上级行下达贷款指标后,就等于资金已运用出去,因此信贷总指标也相应减少.但直接发放的行、所则是根据贷款单位的用款计划,分期逐笔发放,少则一个月,多则数月才能全部发放完毕.银行内部的各种统计报表,都是根据实际发生额编制的,上级行则通过这些统计报表,从而掌握、统计、分析辖区的资金运用情况.这就会出现上级行难以准确掌握指令性指标的使用情况,给指标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二、在当前信贷资金极为紧张、短缺的情况下,让相应一部分资金实际上闲置在那里一段时间,形成一种“浪费”.如86年11月13日经南宁中支审批同意国营山圩农场建砖厂,同时下达30万国营农业中短期设备贷款指标,由扶绥支行掌握发放,根据该项目的用款计划,这笔贷款要到87年初才能全部用完.就有了一部分资金白白闲置一、两月.而同时龙州支行所属国营农场有两个项目,共需该项资金40多万,由于贷款指标已全部用完,而无法解决.  相似文献   

13.
今年宾阳县农业银行信贷资金出现了一个比较“宽松”的态势。“宽松”表现如下:一、在“收紧财政、信贷,控制需求,稳定物价,保证经济平衡和稳定发展”的总方针指导下,宾阳支行在资金运筹中,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资金运筹,确保了春耕生产的资金需要。二、春节前宾阳农行对农村信贷资金早作安排,但由于长期低温阴雨,生产季节推迟,农民向银行和信用社贷款的时间也随着推迟。因此,已安排的支发资金也推迟了投放时间,导致银行可用资金出现“宽松”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一、概念一笔约期贷款到期未能收回,通常被称作逾期贷款。作为金融企业,具体到一家银行机构(或信用社等,以下略),从资金营运的角度观察,从帐表上首先反映出,应当按时转入资金来源的这笔款项仍然停留在原来的资金运用栏目中,也就是说这笔资金不能及时地“收回再用”。长时间未能收回的逾期贷款就转而被称作沉淀贷款,也有叫呆滞贷款的。所谓“沉淀”(“呆滞”),仍然是从银行资金营运的角度讲的,是说某笔资金非正常地长期被固定于信贷资金的某项占用上,从而实际上游离于银行整个信信贷资金的正常周转过程之外,处于相对“停滞”状态。贷款发生沉淀,会直接影响到银行贷资金的周转速度,使信贷资金的运行活力  相似文献   

15.
1987年以来,农村信贷资金的循环运动出现了许多异常现象。一些企业得不到贷款支持,储备生产资料不能付款进货,银行汇差长期不能清算,国家收购农副产品向农民“打白条”,银行信用社不能保证支付。在农村信贷资金运动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断流的现象呢?我认为主要是现行金融体制和资金管理体制同农村资金运动的客观规律不相适应,造  相似文献   

16.
从今年开始,人民银行对专业银行实行了“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信贷资金管理办法,农业银行广西区分行结合农行的实际,在全区范围内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实借实存,自主经营”的管理办法。这一新的办法,改变过去信贷资金的指标管理为实贷实存;改信贷资金计划由只包括各项存、贷款资金为全部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改大宗代理业务为自营业务;改人民银行与专业银行往来统一利率为存、贷款实行差别利率;改联行由几家银行一个大联行为联行分开,各行自成系统。  相似文献   

17.
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信贷资金供不应求的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但是,从今年前五个月的农金工作情况看,几乎各地都出现了贷款下降,信贷规模萎缩的异常现象。同时还出现了信贷资金大量闲置的现  相似文献   

18.
一、提高思想认识,掌握资金运动规律一九八四年十月全国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会议对信贷资金管理提出实行“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原则,为进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开展横向调剂资金业务提供了政策依据.但由于各专业银行过去长期存在对资金管理上实行“供给制”以及吃“大锅饭”的思想,要改变单一的纵向调拨资金形式,开展横向资金流通,还碰到不少阻力.有的同志认为,何必多此一举,弄不好还要承担政治风险和经济责任.我们认为,实行横向调剂资金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要突破银行资金管理体制的旧模式,关键在于统一思想认识,才能行动一致.于是,支行组织了有关业务人员认真学习上级行的文件,边学边议,分析开展横向调剂资金的利弊,把同志们的思想统一到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认识上来.经过学习,大家认识到只有冲破旧观念、旧框框,在银行系统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资金网络,才能灵活地调剂资金,促进商品经济的更大发展.我们还主动向市政府汇报开展横向调剂资金的设想,取得各级领导对我行开展调剂资金业务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19.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在金融体制改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改革的原则和依据应该反映整个经济体制的要求.例如,在我国过去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的时期,信贷资金亦实行高度集中的指标管理体制,存、贷两条线,一切依指令性计划行事,全部资金管理权都集中在总行(中央),基层行只是计划意图的执行者.从这种意义上说,当时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本身只是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部分,一种实现形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提出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施,信贷资金管理体制逐步由直接的计划控制向以间接控制为主转变,如先后执行的以“差额控制”为基础的“小包干”、“大包干”,以及后来的“实借实存”等.这些都是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减少指令性计划、扩大指导性计划,引进市场机制的要求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20.
<正>一、建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矛盾 1989年,建设银行为了保证国家重点建设的资金供应,实行了重点建设贷款专项资金制度,从各级行当年新增存款和回收贷款中按比例集中上交重点建设资金,由总行按照重点建设贷款项目计划供应给有关经办行。这实质上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体制。上级行核定的上交资金计划,是以一般存款新增计划的37%和当年基建贷款与限上技改贷款的回收计划来确定的;而向上级行借用资金计划,则按照总行确定的年度大、中型基建贷款和限上技改贷款计划来确定。由于基建贷款项目和限上技改贷款项目是由国家安排的,分布在少数经办行,而全国大多数基层行每年要上交重点建设资金却没有建贷和限上技改贷款项目,导致存、借差行向两极分化,点面矛盾日益尖锐。至1990年底,建行全国二千多个县级支行,多数为存差上交行,其中许多行存贷比例严重失调,有一半左右的县级行贷款占存款的比重只有三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