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兴古典经济学派从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统一出发,构建了贸易产生的内生化新体系。该体系拓展了国际贸易的新理论建构,以专业化与分工为基础,引进外生交易费用、内生交易费用、市场组织与层系等参数,可使得国际贸易在经济中的产生内生化,并由此形式化贸易的发展历程,为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建立统一的基础,克服以新古典经济学为框架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具有不同基础的理论困难,提供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全新思路,对21世纪全球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程婷 《时代经贸》2008,6(8):106-107
随着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重大变化,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全球性生产网络的建立和产品内贸易的不断增长.产品内分工基础上的产品内贸易的发展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具有重要影响,它拓宽了经济开放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参与度,但处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不同生产环节的企业所荻收益却并非一致.  相似文献   

3.
程婷 《时代经贸》2008,6(5):106-107
随着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重大变化,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全球性生产网络的建立和产品内贸易的不断增长。产品内分工基础上的产品内贸易的发展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具有重要影响,它拓宽了经济开放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参与度,但处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不同生产环节的企业所获收益却并非一致。  相似文献   

4.
部门内贸易:动因、形成与中国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部门内贸易的迅速发展,关于部门内贸易的研究工作也逐渐开展起来,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就这种贸易的形式、起因、作用等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工作,获得了许多有益的结论和成果。但是,一方面由于该种贸易形式尚未发展成熟,许多经济学家对该问题研究时间较短,缺乏对其产生机理的深层分析;另一方面,大多数专家着重于发达国家,忽略了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使得许多结论有失偏颇,尤其是迄今尚未有人对中国  相似文献   

5.
部门内贸易的定义与计算公式的修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间的贸易出现了与赫克歇尔—俄林模式相反的一种现象,即生产要素禀赋基本相同或类似的两个或多个国家,相互交换各自生产的相同或相似的产品。这种现象被国际经济学界称为部门内贸易(鲁明泓、刘志彪,1992)。据测算,在70年代末  相似文献   

6.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正> 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开放条件下的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主要研究商品和服务在各国之间的交换,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原因、结果,以及相关的政策。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范围也包括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和技术知识的国际传递。生产要素和技术知识一方面作为某种特殊商品有其本身的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作为要素投入对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起着重要作用。国际贸易理论还研究经济增长、技术变动与贸易的相互影响,从动态上分析国际贸易变动的原因与结果。  相似文献   

7.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是比较利益理论。该理论的分析基础是建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之下。其基本假设:在当生产要素从一个部门转向另一个部门或其他部门时,增加某种商品生产的机会成本不变;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不能流动;各国对商品流动不加干预。同时,把国家比较优势作为解释贸易发生机制的主要依据,市场则是协调国际分工的惟一机制。  相似文献   

8.
产品内分工下西方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领域发生了许多突出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即为出现了以纵向专业化为基础的全球性的产品生产协作,即原来集中于一国或一地的产品生产现在分散到了不同的国家,每个国家专业化于产品某特殊阶段或零部件与组件的生产,从而使国际分工由产业间、产业内深化到了产品的内部,我们将以产品内部分工为基础的中间投入品贸易称为产品内贸易(intra—product trade,参见Amdt,1997 and 1998)。产品内贸易不同于产业内贸易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它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重新活跃起来,不但在量上构成为国际贸易显著增长的原因,而且成为国际贸易流向与格局变化的重要力量。根据Feenstra与Hanson(1997)的计算,美国进口投入品占总中间投入品购买量的比例从1979年的8.6%上升到了1990年的13.9%,  相似文献   

9.
垂直专业化及调整成本问题是近年来产业内贸易研究中所关注的两个新的领域。垂直专业化是推动中间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因,它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当代国际生产分工出现的新变化;而产业内贸易与调整成本之间的关系问题,即“平滑调整假说”,还需要进一步的经验实证,它与产业内贸易变量、调整成本变量和调整间隔时期变量的选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文化创意产品:国际贸易及贸易促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通过各种手段扶持和鼓励文化创意产品出口,创意产品实际上已经取代传统的制造业产品成为最重要的出口产品.  相似文献   

11.
国际贸易结构分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   总被引:68,自引:4,他引:68  
对国际贸易结构的理论与经验研究已经充分揭示了技术在贸易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如何识别贸易品的技术差异,如何分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状况,进而如何从技术分布来分析贸易结构等,目前还没有非常成熟的方法。本文试图通过完善关志雄(2002)在这方面的努力来提供基于贸易品技术分布的贸易结构分析法。本文用显示技术附加值赋值原理作为识别贸易品技术附加值高低的理论基础,然后根据这一原理提供了具体的赋值方法,并提出了四种基于贸易品技术分布的贸易结构分析方法,分别是:竞争互补指数、竞争压力指数、技术高度曲线和贸易品高低技术分类分析法。最后,本文用上述方法分析了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12.
提升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 促进国际贸易新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维瑛  宋涛 《经济师》2005,(7):67-68
文章以当今国际贸易市场“以新兴国际服务贸易为主、国际货物贸易为辅”的发展趋势为背景,提出我国应大力提高国际服务贸易尤其是新兴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使国际服务贸易成为我国国际贸易的新增长点的论点。在阐述我国提高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中存在的问题后,从三个角度论述了如何提升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促进国际贸易新增长。  相似文献   

13.
根据劳动价值论,生产部门创造价值,而非生产部门不创造价值.因此,生产部门的国际贸易其本质是劳动的跨国交换,而非生产部门的国际贸易则涉及跨国的价值分割.基于上述认识,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计算并评估非生产部门国际贸易发展状况.研究发现:2000年至2014年间,在世界整体每年创造的价值总量中,占比约10%的价值量将通过非生产部门国际贸易的方式在不同国家之间实现再分配,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以及房地产部门的贸易占比较大.在国家的非生产部门贸易层面,美英等国长期保持着顺差,即从其他国家分割获得价值,体现了其在世界体系之中的寄生性,而中国则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平均每年约有2.2%本国所创造的价值被世界其他国家所分割.  相似文献   

14.
与传统贸易理论相比,产业内贸易理论以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和规模经济的存在为假设前提,更接近于贸易现实。在产业内贸易视角下分析美国电影产业的现状为如何解读电影产业国际贸易实践提供了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目前产业内贸易理论还在突破发展中,尚未成熟。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给予介绍与评论,以促进对产业内贸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俄“面向21世纪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经贸交往也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但是,两国之间经贸关系的密切程度却远不如两国政治层面的密切合作,双边贸易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就现状而言,两国的贸易发展不应局限于产业间贸易,更应拓展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17.
后金融危机时代,各目的贸易保护行为依然有增无减,甚至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进一步剖析其产生及变化的原因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金融危机下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以及对世界的影响的深刻分析,表明我国应持有的立场和态度,并给出相应措施.提出我国应进一步抵制贸易保护主义行为,逐步推进贸易自由亿,争取一个稳定有利的国际经贸环境.  相似文献   

18.
关嘉麟 《时代经贸》2010,(24):60-60
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的贸易保护行为依然有增无减,甚至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进一步剖析其产生及变化的原因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金融危机下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以及对世界的影响的深刻分析,表明我国应持有的立场和态度,并给出相应措施。提出我国应进一步抵制贸易保护主义行为,逐步推进贸易自由化,争取一个稳定有利的国际经贸环境。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新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主要模型,并对新贸易理论和现代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中心论点是,即使新贸易理论在某些方面研究了现代比较优势理论所没有研究的问题,它也难以取代后者而成为新的主流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现代比较优势理论之间更多的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中国外贸发展新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产业内贸易理论、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所产生的产业内贸易和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是增强一国外贸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并且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这种状况不利于我国外贸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应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发展取向,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引资质量和大力发展差异产品来提高我国外贸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