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鱼类生活在水中,鳃是鱼类适应水中呼吸的特殊器官,鱼体与水环境的气体交换主要由鳃来完成。水体中存在的大量病原体生物很容易感染到鳃上,鳃若发生病变鱼类则呼吸不畅,这必然会影响其正常代谢和生长。当鱼的  相似文献   

2.
正俗话说"养鱼先养水,治病先治鳃"。鱼鳃是鱼类的重要器官,通过与水体接触为鱼类提供氧气。鱼鳃作为病害高发部位,对鱼类病害诊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水产养殖快速发展,鱼类鳃病呈多样化、复杂化趋势,部分水产从业者包括基层水产技术人员分不清具体病因,不能对症下药,往往导致延误病情,加重损失。笔者总结近年来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经验,对鱼类常见鳃  相似文献   

3.
<正> 鱼类紫鳃病是近年来池塘和网箱养殖中出现的一种新鱼病,四季均有发生,夏秋季节常见,危害比较严重。鲤鱼、鲫鱼、草鱼、乌鳢、鲶鱼、鳗鱼等都有感染,病鱼症状表现为:鱼不吃食,在水中躁动不安、跳跃或拱池,把水搅浑并加剧缺氧浮头;目检病鱼,鱼鳃发紫、开裂;镜检,见鳃小片尖端有大量瘀血点。对  相似文献   

4.
鱼类靠鳃吸入水中的溶氧,水中存在的大量病原体生物很容易感染到鳃上,因此鳃的发病率比较高。常见的鱼类鳃病有六种类型,生产中要注意分别防治。  相似文献   

5.
<正>养殖过程中鱼类鳃部发病率非常高,故有"养鱼先养水,治病先治鳃"之说。导致鱼类鳃病发生的原因很多,如何分析发病原因、正确诊断,是关系能否对症用药,也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下面将引起鳃部发生病变的几种类型和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一、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3、4月份,随着气温和水温的不断上升,各种病原生物活动加强,容易使鱼类感染各种疾病,尤其是车轮虫、小瓜虫、锚头鳋等寄生虫病。寄生虫的大面积暴发,不仅对当前的养殖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会造成鱼鳃部受损,体质下降,导致5-6月份烂鳃、出血等疾病高发,严重影响到  相似文献   

7.
正春夏季节,水温适宜,水中各种病原体容易滋生繁殖,是鱼类疾病容易暴发流行的季节,忽视预防易诱发各种鱼病,尤其是草鱼发病死亡率高,损失大。1.烂鳃病流行季节4-10月份。病鱼鳃腐烂,充血;鳃边有"开天窗"现象,鳃内阻塞,黏液将鳃丝粘住,最后导致窒息死亡。一般水温28~30℃,池水p H值在6.7~7.5之  相似文献   

8.
水中溶氧量的高低不仅在于满足鱼类和水生动物呼吸的要求,而且对于改善水质条件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保持充足的溶氧是获得较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鱼类正常生长的水中溶氧含量为4—6mg/L。当水中溶氧含量降低到lmg/L时.鱼类呼吸困难,游到水表层直接用口吞进空气进行呼吸,这种现象称为浮头。当降低到0.4-0.6mg/L时.  相似文献   

9.
<正> 二、鱼类蠕虫病 1、指环虫病 是一种由蠕虫中的单殖吸虫类引起的疾病,危害各种淡水鱼类,寄生于鱼鳃、鳍和体表,大量寄生时引起死亡。 症状识别发病初期鱼体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鳃部显著肿胀,鳃盖张开。翻鳃金鱼可看见鳃上有乳白色虫体,鳃丝暗灰  相似文献   

10.
在鱼类养殖中,鳃病是危害最严重的鱼病之一,因此,鳃病防治十分重要。笔者结合生产实践,谈谈两种鳃病的异同点及防治。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通过实践积累,就秋季集约化养殖过程中水产养殖动物发生浮头、"泛塘"等现象总结出几点原因与防治举措。鱼类和其它动物一样,需要氧气来维持生命体征,水中没有足够的溶解氧,养殖鱼类便不能存活,且不同种类、不同生长阶段的鱼在不同季节对氧气的要求各不相同。当水体中的溶氧量降低到不能满足养殖鱼类的生理需求时,养殖动物就会感到呼吸困难,继而浮于水面呼吸,用口吸取氧气,这种现象称为"浮头"。在精养高产的养殖池塘中,水产养殖动物放养密  相似文献   

12.
鱼类生活在水中.患病不易被发现。要想知道养殖的鱼类是否生病,应先了解生病的鱼同正常生活的健康鱼有何区别。一般可从以下几种情形来判断: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鱼类指环虫病在当地频发,对一、二龄草鱼苗种的危害尤为严重。指环虫先侵袭鱼鳃,损坏鳃丝造成鱼类死亡,治疗不及时的还会继发感染引起烂鳃病,侵袭鱼体表的造成表皮破损,鱼鳞松动,继而引起出血病、打印病,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鱼类指环虫是一类常见的寄生虫病害,指环虫的分布很广,全国各地普遍出现这种病,主要是在春季至初夏和秋季发生季节性流行,一般在鱼种阶段发病较多。水温20~25℃时是指环虫繁殖时期,当年小鱼种寄生5~10个指环虫就  相似文献   

14.
<正>鱼类应激性疾病的引发原因很多,在实际生产中不太被养殖户们重视,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近期笔者参加了铜仁市某冷水鱼养殖场一例鲟鱼应激性疾病的诊治,通过综合诊治,最后找到了病因,及时控制住了病情。1.病情介绍近日,铜仁市某冷水鱼养殖场发生死亡1万多尾西伯利亚鲟鱼鱼苗的突发事件。我们现场观察发现:鱼池中的鱼苗呼吸急促,鳃盖开闭速度很快;死亡鱼苗身体上无损伤无寄生虫,无典型疾病发生特征体现,值得特别注意的就是观察到发病鱼鳃上有棕色膜状物,部分鱼鳃有腐烂  相似文献   

15.
<正>引言如果血液中的氨浓度过高,会使得鱼鳃血液的吸收和输送氧的能力下降,从而使得红细胞造血功能被破坏。在草鱼养殖过程中,如果没有及时控制水中氨氮的含量,水中的氨氮增加,导致草鱼血液中排出的氨减少,那么草鱼血液、组织中的氨浓度也就升高了,会对草鱼的活性产生严重的影响。在水中NH4+和NH3相互间是可以转化的,养殖水体的pH值和水温决定了离  相似文献   

16.
按照传统水产养殖规范标准,一般来说,将水库或者池塘等养殖水体中非人工放养的鱼类,称作野杂鱼类,如鳜鱼、鸟鳢、黄颡鱼、鲶鱼、翘嘴红鲌、等。不管是在大水面养殖或者是池塘养殖,野杂鱼类大都是被清除的对象,其根本原因是这些野杂鱼会吃掉人工放养的鱼类,自然会影响到养殖产量,  相似文献   

17.
《农家之友》2006,(1):20
1-2月份是一年中气温水温最低时期,是海、淡水养殖鱼类病毒性出血病和烂鳃病、肠炎病等细菌性病的低峰期,发病率与死亡率是全年最低水平。但鱼类水霉病、小瓜虫发病率较高,且为害多种养殖鱼类,温棚养殖对虾的红体病、白斑病、不明病因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将可能升高。鱼类烂鳃病和车轮虫、钭管虫、孢子虫、锚头鳋、鱼虱等寄生虫病及鳖红底板病、疖疮病、白斑病等仍有较低发病率与死亡率,特别要注意预防养殖成鲍不明病因暴发病、鳗鱼爱德华氏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8.
<正>由于鱼类生活在水中,因此,生了病不易被发现。可是鱼类生病后,会表现出一系列的反应,所以要想早知道养殖的鱼类是否生病,通过巡塘时,观察鱼类的活动、吃食、体色、体形、水质、环境、管理变化等情况,即所谓的"七看",可判断鱼类是否有病。  相似文献   

19.
<正>2病理变化2.1外观症状患疱疹病毒病的异育银鲫食欲减退、离群独游、体表光洁大多无寄生虫附着。但是,病鱼鳃部出血明显,活体病鱼鳃部呈鲜红色,放入清洁的水中不久就因鳃部出血而染红水色,眼球突出(图1)。病鱼尾鳍、背鳍末端明显发白(图2)。  相似文献   

20.
<正> 鱼生活在水中,靠鳃吸入水中的溶解氧,水中存在的大量病原体生物很容易感染到鳃上。鳃的发病率很高,因此有“养鱼先养水,治病先治鳃”之说。鱼的鳃病种类很多,为了准确诊断、合理用药,将鳃病分为以下六大类型: 一、细菌性鳃病 1、症状 病鱼鳃丝粘液增多、发黑,挂满污垢,严重的鳃丝腐烂,露出骨条。 2、病原 水质不良刺激鳃部组织引起,鱼被粘球菌、柱形菌或其它细菌感染。 3、防治方法 ①调节水质,消除病菌。一是经常加注新水;二是用超菌净A型处理老水,杀灭病原菌;三是用增氧机搅水增加上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