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CGSS(2010、2013)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社会地位流动预期以及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水平对我国民众社会公平认知的影响,分析表明:向上的社会地位流动预期、较高的相对收入评价都能显著提高民众的社会公平认知,绝对收入水平与民众社会公平认知存在倒U型关系;社会地位流动预期对中西部地区民众社会公平认知的影响显著大于东部地区。相对收入越高认可的不公平程度越高,乐观向上的社会地位流动预期能明显提高民众的社会公平认知。因此,建立和完善全社会公平自由的竞争流动机制,使民众拥有均等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有利于提高民众的社会公平认知,进而维护和增进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以往对老年人健康水平及其不平等现象的研究多从个体社会地位、关系网络的角度展开,较少关注外在于个体的宏观社会结构、社会资源因素可能引发的健康风险与潜在的健康不平等问题。本文利用clds2014年的数据拟合多层次模型,考察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社会结构和社会资本对老年人健康水平与不平等现象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不同社会经济特征的老年人在健康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社区特征对老年人健康水平存在着独立于个人因素的整体性影响,并对老年人健康不平等现象产生弱化与强化两种调节机制。(1)社区阶层异质性的分化程度会影响健康水平。其中,社区社会经济地位会弱化健康不平等,而社区内部阶层异质性则会强化健康不平等。(2)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能够显著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并弱化健康不平等。因此,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要着眼于中国的健康分层现象,采取社区层面的健康干预,尽可能地增加弱势群体的健康资本。  相似文献   

3.
心理预期是经济活动主体为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对与经济决策有关不确定因素进行的预测,心理预期影响个体的消费、投资、储蓄等经济行为,而个体的消费、投资、储蓄等经济行为的变化,又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态势。本文分析了心理预期及对个体经济行为的影响,提出了加强心理预期理论研究,建立社会预期监测与预警系统;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消费信心;增加个体实际收入和预期收入,居民收入增幅与经济发展增幅同步,共享发展成果等调适个体心理预期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王官诚  汤晖 《全国商情》2008,(7):138-140
心理预期是经济活动主体为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对与经济决策有关不确定因素进行的预测,心理预期影响个体的消费、投资、储蓄等经济行为,而个体的消费、投资、储蓄等经济行为的变化,又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态势.本文分析了心理预期及对个体经济行为的影响,提出了加强心理预期理论研究,建立社会预期监测与预警系统;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消费信心;增加个体实际收入和预期收入,居民收入增幅与经济发展增幅同步,共享发展成果等调适个体心理预期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深入探索中国农村教育与代际收入流动的内在传导机制。通过双对数代际收入弹性模型得到代际收入弹性为0.689,说明存在代际收入传递固化现象。加入子代教育、教育与父亲职业的交互项及教育与父亲收入的交互项,发现三者对代际收入弹性的贡献率依次递增,由此提出父亲收入与父亲职业通过子代教育产生代际收入传导的两个不平等。引入个体影响因素后,发现其对代际收入弹性系数贡献率很小,排除个体异质性。采用HLM模型将以上两个不平等纳入同一个框架中,发现父亲收入产生子代教育不平等,父亲职业显著影响子代教育回报率,机会不平等阻碍了代际流动。改革的方向应该是促进教育机会与就业机会的平等,增加代际收入流动,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6.
不公正的二元制度决定了当代中国农民工在身份、社会经济地位和未来发展前途上的特殊性。从身份看,农民工是国家将国民划分为城乡两种身份、并实施不同待遇的结果;从社会经济地位看,“农民工”是对农民“低贱”地位的继承和延续,具有制度锁定性;从发展前途看,农民工的未来令人堪忧。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对二元制度以彻底改革,以“制度公正、国民平等”为主旨,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构建包含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城镇化冲击的城镇要素收入分配理论模型,分析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加剧了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城镇化发展则有助于减轻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上述效应由于受到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的调节而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较低地区的城镇劳动需求弹性较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也较大。因此,要降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一方面,应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减轻城镇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应积极推动市场化进程和扩大对外开放,打破要素市场分割,使城镇非农部门的劳动需求更加富有弹性。  相似文献   

8.
城市居民是城市生活的主力军,他们的低碳意识与低碳行为将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城市区域碳减排的成效,而社会分层的客观存在,决定了社区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其低碳行为及态度。本文以上海市黄浦区部分居民为调查对象,从社会经济地位的视角,分析城市居民家庭收入水平与居民低碳行为与态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收入越高者,低碳认知行为和低碳生活行为越少,教育、职业对低碳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准确测度收入不平等的代际传递程度对促进社会公平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CHNS1989-2011年的九轮调查数据,基于回归方程和Shapely值分解法,从动态和公平视角定量研究父代收入对子代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从城乡和出生队列两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父代收入可以解释近1/4的子代收入不平等;分出生队列看,父代收入对子代收入不平等的解释程度在60后、70后与80后中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分城乡看,城镇父代收入对子代收入不平等的解释程度高于农村.改变这种现状需加大贫困弱势家庭教育扶持力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城乡流动,建立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通过税收与转移支付的方式调节当前的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包含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的开放经济NK-DSGE模型中,考察了货币政策的分配效应。研究发现,基准货币政策下,贸易部门积极的技术冲击对于不同类型家庭消费和实际工资具有不同的动态冲击效应,并且引起消费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的上升。在此基础上,政策评价的结果显示;(1)最优货币政策倾向于降低消费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2)严格盯住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在最大程度上导致了消费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的恶化,盯住名义汇率的货币政策则次之;(3)盯住实际汇率的货币政策对于消费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与最优货币政策最为接近。因此,针对最小化货币政策分配效应所引致的不平等,货币政策应该对实际汇率做出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