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我国现有金融体系中,信用社作为金融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以其特有的营业网点分布广、服务时间长、服务灵活等优势,与国家专业银行并存,并越来越受到广大公众的喜爱。潍城区城市信用社和深圳天元金融电子有限公司合作,综合了这些年来信用社金融电子化的实施经验,考虑到金融服务多元化和广泛化的发展趋势,在原储蓄业务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出新一代、多功能的城市信用社储蓄通存通兑网络系统。城市信用社储蓄通兑网络系统提供银行业务中储蓄部分的各项业务处理功能,包括各种方式的存款业务、按柜员结帐核算、事后监督系统等,其中活…  相似文献   

2.
金融电子化系统管理刍议建设银行贵州省毕节地区支行胡杨金融电子化系统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几年来,我国金融电子化系统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进展,各类电子计算机已成为金融系统业务处理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工具。随着金融系统中、小、微...  相似文献   

3.
信用社会计业务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随着国内金融业务的蓬勃发展,广州地区各城市信用社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以外一支不可忽视的金田力量。为了改变信用社原来会计业务手工处理方式效率低、易出错的状况,广州金融电子化公司开发了信用社会计业务系统(App),该系统旨在使信用社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并提供一整套快速、完善的核算、统计、分析及决策手段。会计业务系统是信用社综合业务系统(含储蓄、会计)内一相对独立的子系统,自1992年成功推广应用至今,该系统已覆盖广州地区45宋城市信用社共既多个营业网点,此外系统还推广至长春、厦门。漳州等地100多…  相似文献   

4.
张健  郑勇 《金融电子化》2000,(12):80-81
一、用户背景四川雅安金融网络属于中国金融数据通信骨干网(以下简称金融网),为配合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及人民银行四川省内各中心支行实施人民银行内联网、四川省内广域网连接及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的步伐,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人行雅安地区中支及辖内4家县级人行支行、5家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与8个县级金融机构(17家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接入金融网使  相似文献   

5.
金融POS系统是由银行计算机与商业网点、收费网点、金融网点之间通过公用电话线或分组交换网进行联机业务处理的银行计算机网络系统。随着金融电子化的不断发展,银行发卡量的不断增加,优化银行POS的应用环境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金融电子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银行已实现了对公、储蓄、结算等传统业务的电子化,对提高银行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等新型业务的出现,又使金融电子化成为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银行业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依赖程度增加,金融产品不断创新,网点不断增加,安全管理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银行网络系统安全与服务功能是一对矛盾的关系。如果某个系统不向外界提供任何服务,是不可能受到来自外部的安全威胁的。但是由于银行组织结构和业务的运营方式,网络必定要建成一个同Internet…  相似文献   

7.
城市信用社应重视档案管理李淑兰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信用社与原组建单位脱钩,归口当地人民银行管理。业务不断发展壮大,管理机制逐步规范。业务量的扩大,日常业务活动形成的文件、资料、统计报表等一系列档案资料不断增加,对今后执行金融政策法规,调整...  相似文献   

8.
海燕 《华南金融电脑》2005,13(2):99-100
随着人民银行金融电子化的不断发展,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电子邮件和公文传输系统、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国库核算系统、发行资金系统等一系列重要业务系统的推广和运用,如何保障人民银行重要业务系统的安全运行,成为摆在基层人行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20多年来,中国金融电子化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项业务到综合业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国金融电子化的发展,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金融业务处理模式,建立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基础上的电子资金清算系统、柜台业务服务系统和金融管理信息系统,表明一个多功能、开放的金融电子化体系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0.
罗建祥 《中国金融》2000,(12):44-45
一、金融电子化带来的风险当前 ,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已广泛地渗透到金融业的各个领域。多年的金融电子化历程已使我国的金融业逐步摈弃了过去的手工操作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银行的经营体制、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 ,金融电子化已成为金融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金融电子化在带来工作高效和巨大收益的同时 ,也带来了业务电子化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一 )电子化业务系统本身存在的不足带来的风险1.计算机操作系统本身存在的漏洞 ,是风险存在的一项重要因素。这种本身存在的、类似“先天性”的系统漏洞主要…  相似文献   

11.
加强基层农行业务电子化建设的思考张宁,张惠珍银行电子化是世界金融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战略目标之一。近几年来,我区农行系统为加快电子化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电子化设施初具的规模。应用电脑处理银行业务。改善了农行经营...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金融电子化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项业务到综合业务,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业绩。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金融业务处理模式,建立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基础上的电子资金清算系统、柜台业务服务系统和金融管理信息系统,表明一个多功能的、开放的金融电子化体系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一、数据集中化处理是金融电子化的发展趋势数据集中化处理是当前国内金融电子化的大趋势,也是国外银行业历经证明的成功经验。国内金融业建立省分行集中乃至全国大集中的联机业务处理系统是大势所趋,业务集中处理模式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这种模式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银行各项业务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不良倾向,降低经营风险;2.有利于减少银行管理层次,推进银行运行体制改革;3.便于统一管理,达到应用统一、标准规范、便于推广的目的;4.有利于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开发,提高银行市场竞争力;5.有利于业…  相似文献   

14.
区域金融电子化建设的探索从大连市金融区域网一期工程建设谈起王世伟大连市金融区域网建设项目一期工程于1996年7月全线胜利竣工。人行大连市分行在区域金融电子化建设过程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至此,一个基于大连金融区域网运行的电子联行业务系统,率先通过了金融...  相似文献   

15.
金建栋 《中国金融》1992,(11):40-42
历史的回顾从80年代我国试办城市信用社开始到现在,我国城市信用社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为我国金融事业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截止到1992年6月底,全国共有城市信用社3614家,各种从业人员83221人。经人民银行总行批准,还成立了市联社34家。到6月末,全国城市信用社系统的存款余额已达528亿元,贷款余额达367亿元,自有资本金(包括积累)49亿元。城市信用社是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潮流而诞生的。它以为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提供服务、方便人民生活为宗旨,积极进取,不断壮大实力,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集体经  相似文献   

16.
一、背景银行业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得最为深入、广泛和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我国近十年来开展的金融电子化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和显著的效果。银行业的发展不断为银行电子化提出新的需求与挑战,同时银行电子化已成为银行核心竞争力之一。目前,国内银行电子化是以业务处理系统建设为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随着金融电子化建设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已渗透到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农行企业网络建成以来,各业务应用系统和管理系统已从微机化发展为网络化,业务数据和管理信息也由分布式发展为集中式,在当前这种金融电子化网络的环境中,银行的计算机安全管理的职能较微机时代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加强网络化环境中的计算机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会计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网络科技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日益显现,电子化与会计核算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并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及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商业银行的电子化从储蓄通存通兑到汇对的天地对接,几乎所有的结算业务应用电子化操作,这就使传统的商业银行会计处理模式和流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对原有业务规范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金融业加大了对金融会计业务的电子化建设,除对公、储蓄等传统业务实现电子化操作并实行通存通兑外,电子汇兑、信用卡、国际结算、代收代付等电子化系统也相继应运而生。金融会计电子化使金融审计面临着新的挑战,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文针对金融会计电子化给审计工作带来的变化做一些探讨。1.审计思想的变化金融会计电子化后,审计人员至少存有两种心态:一种是开始时对"电子化"感到陌生,甚至于有恐惧感,因而有时在"电子化"面前不知所措,认为是高不可攀,结果是还未上阵,便已僵…  相似文献   

20.
南海市农村信用社新一代大型计算机网络综合业务系统终于运行成功!电子化服务功能单一的时代已一去不返!几代信合人的梦想,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拼搏,如今终于成为现实。南海市农村信用社金融电子化建设已挤身国内同行前列!南海市农村信用社也能成为南海人民自己的现代化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