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农村中的农民与村干部展开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村民与村干部两个主体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包括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认识、对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对新农村建设的信心指数等)以及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认识(包括培养新型农民重要性的认识、农民愿意承担的培训成本等),发现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重点针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加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并且要在以下六个方面有足够的认识:一、要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二、要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三、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四、要实行多样化的新农村建设模式;五、要各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六、要全面推进农村的综合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3.
农民创业与乡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统筹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吸引社会各界到农村创业是加速乡村发展的重要举措;农业是农村的主业,农业创业是农村创业的主要领域,农业创业直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农民是农村居民的主体,农民是农村创业的主力,培育新型农民是乡村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长远之举。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前,农村与城市的发展比起来是明显的滞后了,农村现状不容乐观。要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采取如下措施:彻底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给农民以平等待遇;改革土地制度,保证农民享有土地收益;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增加农业预算支出;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5.
张晓燕 《经济师》2007,(3):252-252,254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找到符合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规律的有效路径。文章从科学规划、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等方面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路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苏瑞翩 《经济论坛》2010,(10):26-28
城乡互动发展是新时期我国城乡关系演变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积极推进城乡互动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富裕的根本途径,也是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本文站在城乡互动的视角,从城乡互动的科学内涵、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辩证关系和推进城乡互动的制度保障等方面对在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程春彬 《经济师》2008,(2):245-245,26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新时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而乡镇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促进农民的持续增收、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缓解农村的就业压力。构建农村的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8.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海水 《经济经纬》2006,(3):111-1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做好以下基础工作:统筹兼顾, 把新农村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调整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加强农村教育,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养;提高组织化程度,扩大生产经营的规模和范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规划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和谐农村社会等。  相似文献   

9.
马雪腾 《江南论坛》2007,(5):25-25,33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辟新路径,创造新特色,在开展现代新农村主题教育活动中下功夫、做文章,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建设现代新农村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升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领导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本领,真正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来主动参与支持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真正形成全社会"关心农村、关注农业、关爱农民"的浓厚社会氛围,在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中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良好开局之后,如何客观地分析农村三农的新情况,分析农民观念的新变化,科学地把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做到心中有数,是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本文就加强农村三农管理的重要性及发展对策进行了必要的探讨,旨在促进农业发展,改变农村落后、农民生活贫穷的状况,不断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农村文化在新农村建设当中很重要,农村的直观性、归属性等等特点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具有其它社会要素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当中仍然存在农村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不重视,农村文化设施落后,所以,要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推进新农村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既是农民群众生活的聚居地,也是发展生产的集散地.全面推进新农村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农村建设不仅可以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将带来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的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陈雪峰 《生产力研究》2012,(10):33-34,10,26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问题。邓小平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有着十分深刻地认识,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农民问题的方法,新时期这一思想得到了新的发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和执政党群众基础的扩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农产品期货市场与新农村建设的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农村的目标是: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和发展现代农业。而农产品期货市场在引导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现代化,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农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方面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天军 《经济问题》2007,334(6):80-8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的必备条件,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纽带,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来支撑.因此,在加快新农村建设中,应着力于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相似文献   

16.
杨春娟 《经济论坛》2006,(20):128-129
胡锦涛总书记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不仅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也为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提供了新的道德标准。在广大农民中深入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引领农村新风尚,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新农村建设呼唤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农民的觉悟程度、认知程度、思想道德素质高低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培养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点。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没有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7.
国外经历一个长期的农村建设时期,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建设经验。结合中国目前新农村建设状况看,中国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比中外农村建设,中国农村在提升农民主体积极性、经济结构调整、建筑规划及文化发展等方面仍需要政府进一步强化职能推进农村建设和中国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沈阳市积极探索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途径,以发展服务业和建设服务业体系为载体,认真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劳务经济发展成绩明显,劳动力转移规模稳步扩大,劳务收入明显增多,服务业的发展为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目前农民增收难度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形势下,大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对沈阳市来说更具有战略意义。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对沈阳市各县区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能够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指导方针。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处理好发展农业生产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农民主体作用的关系、加快农村经济建设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与新村建设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20.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的重要载体。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培养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