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0 毫秒
1.
马野 《理论观察》2007,(1):45-46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始,日本进行了一场以经济振兴为核心目标、以行政规制缓和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改革,探究日本行政规制改革的历程,剖析日本行政规制改革的特征,对我国行政规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日本邮政民营化是日本国有企事业民营化过程中历时最长阻力最大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个领域,其改革进展依赖于日本行政体制的改革与创新。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行政体制改革的推进,日本邮政的民营化改革逐步深入。在前任政府奠定的基础上,小泉克服政治阻力促使日本邮政民营化相关法案获得国会通过,标志着日本邮政民营化改革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日本邮政改革体现了世界范围公共企业的治理模式改革的共同趋势,这个过程将对日本乃至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行政改革一直是战后日本历届内阁的主要施政策之一,在战后50多年里,日本政府曾先后于40年代,60年代,80年代成功地进行过三次重大行政改革,限制了政府规模,提高了管理效率,促进了经济发展,进入90年代,历届内阁更以进行新的行政改革为己任力图革新政治,恢复经济,再造社会,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见成效,第二届桥本内阁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行政改革计划,表现出极强的改革信心与决心,一改前几届内阁“雷声大雨点小”的形象,为日本的政改注入新的生机,本文欲立足于近年日本的社会状况,分析其改革的背景,原因,具体方案,并对其前景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
日本行政规制改革的全景透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始,日本进行了一场以经济振兴为核心目标、以行政规制缓和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改革。探究日本行政规制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评介日本行政规制改革的历程与策略,剖析日本行政规制改革的特征及其对我国行政规制改革的启示,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郑延福 《魅力中国》2010,(3X):45-46
本文对中法教育行政体制从三个不同维度作了比较,即中央集权制和地方分权制、教育行政从属制和教育行政独立制以及教育行政专家统治制和教育行政非专家统治制,简要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最后指出中国现行教育行政体制改革要借鉴和吸收国外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日本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是知识产权管理中最为重要的方面,目前我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已经阻碍了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实施。本文分析了日本实施知识产权国家战略6年以来在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方面的改革措施,认为我国应当从加强公共服务职能、建立统一的协调机构、建设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三方面入手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进行改革,提高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日本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国家,中央政府是行政管理的主体,地方政府虽然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和监督,但在行政管理中也发挥一定的作用,具有自己的特点。(一)地方自治制度下的日本地方政府日本实行地方自治制度,即按照日本宪法和地方自治法之规定的地方行政事务由地方行政机关和议会实行自主管理。地方行政机关即地方  相似文献   

8.
冯洁 《浙江经济》2014,(7):27-29
作为浙江省全面推进行政审批改革的试点之一,绍兴市柯桥区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改革探索,已迈入高效审批的"快车道",并成为浙江省行政审批改革的重要标杆  相似文献   

9.
作为日本中央省厅改革的重点之一,日本的科研院所也进行了重新整合。并且为了增强科研院所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提高业务运营的效率,日本实施了独立行政法人制度。在此,我们以日本独立行政法人制度的评价机制为中心,阐明并分析了该制度所特有的评价机制.探讨了日本的独立行政法人制度对我国科研院所改革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日本政府提出并全力推行行政改革。目前,这场改革已成为日本内政上最重要的课题之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它必将对日本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一、改革的蓝图七十年代后半期,日本政府、自民党以及财界内部陆续开始酝酿对日本的行政与财政体制进行一次大改革。1980年7月铃木善幸上台执政后正式把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揭开了日本行政改革的序幕。1982年11月继任首相的中曾根康弘全面继承了铃木内阁的改革方针,把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特别明确了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鉴于目前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权基本虚置的状况,本文探讨了地方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涵义及工作机制,以期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2.
彭艳  张林森 《科技和产业》2014,14(11):183-187
我国地方税主体税种的缺失,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严重不匹配,无法满足其提供地方公共支出的需要,影响了税收调节功能的发挥。因此,如何选择地方税主体税种是地方税体系建设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地方税体系的现状,同时明确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的导向,提出了确立财产税为我国地方税主体税种的目标模式,并配备相应的改革设计方案,为今后我国地方税主体税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庞娟 《改革与战略》2010,26(3):25-29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事权和财权上都有了较大的自主权。在地方公共品供给中,当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目标不相一致时,中央和地方的博弈便不可避免。在政治与经济双重竞争的博弈背景下,地方政府作为公共品主要提供者的角色常常被忽视了.地方公共品供给出现结构失衡。因此,在中央与地方博弈的视角下,针对我国地方公共品供给的困境,研究地方公共品有效供给的激励模型,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形成地方公共品有效供给的激励制度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综合配套改革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机制是指在改革过程中改革运作系统诸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本文在改革的基本要素、过程和机制一般性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综合配套改革的主体、改革载体、改革方案、改革利益,认为综合配套改革的运作系统要素呈现多极化和运作过程呈现层次化的特征。综合配套改革机制应在动力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在组织推动上多元主体互相补充;在技术支持上,要求改革方案的精细化;在外部保障上,地方立法权与外生检查监督相配套;在空间扩散上,行政传导与自然传导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城乡一体化条件的体制创新、现实响应及其下一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城乡关系格局有其特有的城乡二元制度性根源。建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制度创新是关键。为适应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国家战略需求,以行政区划体制为基本的地方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在解读国家关于城乡一体化战略形成的基础上,梳理中央政府为实现这一重大战略而提出的体制创新要求及其变化,基于历史经验—现实响应—未来走向的逻辑视角,剖析地方政区体制与城乡关系的相关性,揭示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战略中的政区转型意义及其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16.
外商投资零售企业的竞争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行政编制下的各级地方政府是经济运行中的特殊利益主体。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受不同的经济体制运行要求的影响,地方政府间竞争的内涵与方式动态地演变。地方政府间竞争对我国在改革中实现经济较快增长、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担当了市场化渐进的中间过渡角色,也  相似文献   

17.
“西三角”经济圈地方政府间合作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凌 《特区经济》2011,(9):270-271
地方政府间合作已成为各国政府行政改革的共同趋势之一,也成为我国区域发展和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川、渝、陕各级地方政府间广泛而深入的合作,"西三角"经济圈才能由美好构想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8.
在中央政府大部门制改革告一段落后,推行大部制改革成为地方政府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改革中,部门整合协调难,人员分流安排难,部门有效监督难,"刚性"利益破除难,是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面临的四大困境;而如何有效调整权力与利益的关系,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完善监督机制,结合实际进行地方政府的大部制改革成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阳信生 《乡镇经济》2009,25(5):84-89
近年来,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乡镇体制改革在减少乡镇数量、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压缩乡镇政府的机构和人员数量等方面不断推进,但是,改革成效并不显著。当前,乡镇体制不顺、机构臃肿、负债庞大、行政效率低下、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等问题仍然十分严重,乡镇体制运行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障碍,也极大地制约了我国村民自治的开展和基层民主的实现。为此,应大力推动乡镇体制改革和创新。实行乡镇分治。乡改为县一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并建立村公所履行政务,村委会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治,镇建立一级完备的地方政府。为实现乡镇自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曹军新  胡峰松 《改革》2012,(4):16-22
"新国十条"首次将地方负总责制运用到关系国计民生的房地产业领域。由于制度设计尚未触及这项制度的核心功能,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缺位,导致房地产调控地方负总责制运行效率低下。为此,要建立政府组织责任和领导者个人责任的双重追究机制,借助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促使地方政府积极履行政策法律义务。建立和完善垂直管理部门的房地产调控合作机制,形成中央政策在地方的执行合力。同时,加快财税、土地供应制度和相关金融制度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