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不同金融要素介入市场化运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龙头企业带动和村民自筹自建等四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的比较分析,描述了金融介入的审慎性、差异性特征,并对其致因予以分层剖析,对约束信贷投入的土地制度等外部因素做了深入探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四种建设模式所对应的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种土地利用模式的拓展性分析,为未来金融更大规模的介入支持理清了发展和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2.
宋艳丽 《海南金融》2010,(11):67-70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从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内涵、运行机理以及国内实践经验出发,通过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定位及目标分析,探讨了开发性金融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路径和模式和支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长效机制。开发性金融通过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资金虹吸作用、引领社会资金投入,信用制度建设、改善信用环境等四个方面助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相似文献   

3.
发展普惠金融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还能满足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金融长尾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对促进金融资源公平有效配置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监管机构的决策部署要求,国内各金融机构纷纷聚焦普惠金融,着力打造特色化普惠金融服务模式,以此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推动普惠金融服务的雨露滋润至经济底层和末梢。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的普惠金融服务建设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服务建设模式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港建设成为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一项重大举措。本文阐述我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背景,将世界主要自由贸易港的重要功能进行"抽离",通过纵向发展与横向比较视角相结合,提炼出四种典型发展模式;立足国际视野分析自由贸易港的金融功能定位与离岸金融制度安排等金融发展经验,并就金融如何支持我国自由贸易港建设进行战略思考和政策探索。  相似文献   

5.
对成都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三个方面研究成都建设西部金融的有关问题。即通过与西部城市的比较分析成都金融的优势与不足,得出了成都已初步具备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潜力和基础的结论;介绍北京、上海和深圳建设金融中心的经验;从加强政府指导、扶持地方金融机构、发展货币市场、改善金融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出成都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邵阳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分析邵阳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及金融支持的现状、金融支持的工具以及金融支持的介入点,剖析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提出财政、商业金融、政策金融、证券保险和民间资本五位一体的金融支持模式.  相似文献   

7.
北京金融后台服务区建设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政府在2007年提出要加快建设首都金融后台服务体系,在2008年详细规划了四个金融后台服务区的建设布局,希望通过四后台的建设来推动首都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本文旨在对朝阳金盏、海淀稻香湖、西城德胜、通州新城四个金融后台服务区一年多以来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提出在以上四个地区建设金融后台基地的优势,并对四后台今后的建设发展提出有利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比分析了政府、工业企业、农民自发和农业产业化企业四类新农村建设主导模式,认为由农业产业化企业主导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因兼具本土化、产业化和市场化背景而具有更高的持续性和普适性,理应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流模式.但与此同时,农业产业化企业和旗下农户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金融约束,进而弱化了其主导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效率.因此,加人对农业产业化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和配套发展金融功能,是其主导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与之相匹配的互联网征信体系必然会逐步建立起来,也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互联网金融征信的发展及发展的影响。本文采用我国学者谢平和邹传伟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定义,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存在的几种互联网金融模式,并基于这些模式提出建设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一些具体措施,最后总结出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应该由政府和社会一起做。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建设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入手,通过分析目前县域金融生态运行存在的四个不平衡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四个矛盾,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卢晓芸  王红 《甘肃金融》2007,(10):42-44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金融的介入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充形式,能够有效弥补政府财政资金和业主投资资金投入的不足,通过商业化运作的方式对农村经济建设发挥重要支持作用.为研究探索如何建立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的制度模式,更好地实现信贷政策与国家支农产业政策的有机结合,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选择重庆市白市驿镇开展了相关调研.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业融合互联网衍生形成的一种新型金融模式,其具有技术 性、技术与制度二重性以及认知性等特质性风险。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特质性风险的基础 上,对已颁布的监管政策进行梳理,揭示目前监管政策的缺陷,提出监管政策改进建议:健全 和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规章制度;引入监管沙盒试点,紧扣“四个核心”的监管沙盒机制来 助推金融创新;从政府、企业与行业协会三方着手,构建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加强互联网金 融消费者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13.
在现有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基础上,向土地生产要素端延伸,向精深加工、品牌增值等产业链中下游延伸,阐述高标准农田系统的内涵,分析四类融资所起作用。结合政策性金融优势和职能定位,提出政策性金融重点支持农田建设与提质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农业产业现代化、农田保护和生态建设四项重点任务,对比分析现有土地综合整治产生的耕地指标、建成转租、综合经营和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四种融资模式,从政银、金融同业、银企合作关系,以及融资模式创新等角度对政策性金融支持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农村经济正经历着深刻变革,金融服务创新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普惠金融作为一种多样性的金融模式,能满足农村多层次的金融需求。但是,由于不同地区存在金融资源配置不均和服务不足等问题,普惠金融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受到了制约。文章从资金可获得性改善、农产品流通与市场拓展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等角度,揭示了普惠金融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完善金融服务网络、加强金融教育与培训、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等推进普惠金融建设的措施,旨在为农村金融体系的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有效落地,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5.
江承徽 《金融纵横》2022,(11):96-100
近年来,商业银行加快推进金融场景建设,将支付、融资等环节嵌入各个金融场景。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金融场景建设概况,从加强多层次金融场景建设、加强技术力量支撑、深化系统与服务融合以及强化企业经营和社会责任协同四个方面探讨了场景建设路径,针对金融场景建设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合理规划建设周期、优化结算功能应用、注重需求导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际融资》2014,(7):74-74
为了探索城镇化建设的融资模式和途径,总结和交流全国各地在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方面的创新经验,2014年6月20日,一场为期三天的“城镇化建设规划、地产模式创新与金融投融资创新实务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房地产研究会房地产市场委员会主办,北京中建政研信息咨询中心承办,重点围绕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解读、房地产创新型商业模式开发、新形势下政府融资平台的传统和创新融资方式案例解析、新型城镇化金融生态体系和投融资体系的优化与搭建等四个模块进行解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资源供给不足、金融服务缺位等问题,银监会提出鼓励在农村地区设立专职服务农村金融的村镇银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村镇银行有效增加了农村金融供给,对普惠金融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但与此同时也暴露了经营管理模式上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村镇银行作为新兴事物,对于业务系统如何建设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模式和明确的建设思路。为此,本文通过对现有村镇银行业务系统建设模式进行分析,针对村镇银行业务特点,提出了全面依托主发起行,发挥集约化和互补优势的村镇银行业务系统建设模式和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8.
杨驰 《西南金融》2006,(10):35-36
本文叙述了农业发展银行的金融支农历程和现状,分析了目前农发行金融支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应通过明确职能定位、扩大业务范围、拓宽筹资渠道、完善风险补偿等措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为人类提供基本生活资料和生存环境的特殊生产部门,又是弱质性、需要特殊保护的产业,通过财政、金融等各种政策对农业进行保护和支持已成为国际惯例。在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加强金融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本文在对农村金融的理论进行简要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加强金融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财政是国家助学贷款资金的主要来源,而金融的介入不仅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推动了制度和机制建设,实现国家助学贷款的商业可持续发展,财政与金融协调联动创建了多方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了"国家助学贷款难"这一课题.本文通过基于开发性金融原理的财政与金融的互动分析,介绍了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并对该模式的主要特点和初步实践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了一些旨在进一步完善财政与金融互动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