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和谐思想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思想观念,也是先秦儒家思想的主旨所在。在思想活跃急剧变革的先秦时期逐渐发展起来的儒家和谐思想无疑具有许多原创性的智慧。本文从儒家和谐思想的由来谈起,接着阐述了儒家和谐思想的基本内容,最后阐述了儒家和谐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道”向来被视为道家的最高范畴,但实际上,“道”也是先秦儒家的重要概念。只不过道家重“天道”,而儒家重“人道”。从天道到人道,从自然到人,反映了思想史上的进步。本文试图通过对先秦儒家“道”的观念的发生以及先秦儒家之道的展开形式及其构成内容进行探讨,以突显“道”对于先秦儒家学说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社会主义公正观的过程中,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为指导,立足本土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深入研究先秦儒家公正观,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维度对儒家公正思想进行批判、继承、改造、转型与超越,以完善和丰富社会主义公正观的结构与内容.  相似文献   

4.
史茹 《企业家天地》2010,(12):186-187
儒家道德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它庞大的体系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都有透彻的理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儒家道德思想是不可缺席的,它将对我国现代化过程中道德危机的缓解及新道德的重建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先秦儒家所形成的社会思想的主旨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整合,实现整体和谐。“和,故能生万物”,这一思想为儒家认同和发展。这种孕生于社会失范时期的和谐观包含着一整套修身、齐家、治国的思想,涉及到个人修为、人际关系与社会整合多个维度,历经2000余年,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今时代仍然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先秦儒家义利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华。正确理解并汲取先秦儒家义利观中公正意蕴,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公正价值观、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先秦时期儒家和法家的行政管理思想,根据其特点,分别称之为儒家的"仁政主义"行政管理思想,法家的"法治主义"行政管理思想,并且评述了这些思想对现代行政管理活动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儒家通过“天人合一”命题揭示了人与自然、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自然规律与思维规律的近似性、统一性,就其根本点或精神实质而言,于当今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大有可鉴之处。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为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思路,“和谐”是人类文明与自然的永恒话题,应从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中悟出“生态和谐”的真谛,克服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生态危机,加强生态道德建设,进而构成整个自然的生态和谐。  相似文献   

9.
德政思想是孔子仁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出孔子的政治理想和主张."孔子之言政治,亦以道德为根本",这点可从<论语>一书记载的孔子有关"为政以德"的大量论述中得到印证.这些论述直接勾勒出孔子德政思想的主要内容.在孔子看来,德政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本文通过对<论语>的解读,从中探微孔子的"德政思想".  相似文献   

10.
儒家心性论思想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深化,并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史上的核心内容。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发掘儒家心性之学的价值并运用于当代伦理实践,从而强固人们内在精神生活的根据,是时代提出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1.
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为解放、文化研究气象最为蓬勃的时代,儒家和墨家是当时影响非常广泛的学术流派。二者的教育事业思想是教育事业思想的两维:儒家是布衣卿相的养成者;墨家是科技教育事业的开创者。儒家的教育思想偏重于民众德行的塑造和政治能力的培育.墨家的教育思想偏重于国防科技和生产技能的研究推广,开创了教育事业的重要分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及其行为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商、周朝时期,我国就产生了养老慈幼、赈穷、恤贫、宽疾的社会保障思想及其行为,先秦的民本思想、儒家的仁德忠孝思想以及墨家的兼爱思想为中国现代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儒家思想坚持经世致用的原则,有较为完善的经济思想,在经济行为方面影响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四书"作为儒家重要的经典,蕴含着丰富的经济思想,如经济伦理论、生态经济论、人力资源论、社会保障论等。对"四书"中的经济思想进行探析能帮助人们深入理解先秦儒家经济思想,也为解决当前各种经济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企业道德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道德文化建设只有符合社会主流道德文化,才能引起企业员工的共鸣,才能发挥道德文化的影响力并最终将道德转化为企业的资本和竞争力。中国传统主流道德文化是儒家伦理,从儒家忠信、仁爱、义利统一的思想出发构建忠而有信、以人为本、义利合一的企业道德文化符合企业成员的价值观,有利于道德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纵观中国历史,道德在治理国家、发展社会中的作用与反作用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命题。在新的历史时期,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对中国特色道德建设,特别是对中国传统道德的研究更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阐述中华民族深远的德政传统和德治思想,探论中国特色道德建设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从而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治国伦理传统,使以德治国方略能够深深扎根在中国的大地上。  相似文献   

16.
儒家经济伦理思想是儒家伦理精神和经济法规相结合的产物,义利观是其核心内容,反映人们经济活动的基本态度和价值取向。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深刻分析先秦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精神实质,对实现传统义利观的伦理重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要正确认识和科学比较中西方美德伦理思想,就不能不首先把探究的视野投向现代美德理论的源头——先秦与古希腊。先秦与古希腊美德伦理思想的生长、损益有彼此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其基本思想内容各具特色。尽管作为时代的产物,二者必然带有那个时代的印记和阶级的局限,但是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为今天提供了历史的、精神的道德资源,对建设现代美德伦理体系具有鲜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传统社会伦理的法律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法律的儒家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法律的伦理化,另一个是隐藏在法律伦理化过程中的伦理的法律化,由于法律和道德在起源上相同,且调控范围交叉,社会功能互补,这使得伦理的法律化过程常常被法律的伦理化所遮蔽,然而伦理的法律化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表现,究其实质,是统治者通过将伦理规范扩大化为法律的方式,来达到最大控制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目的,即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阳儒阴法”,从这一角度理解,伦理的法律化反映的是社会意识形态对主体权利的进一步制约,强化了中国法律文化专制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体系都是围绕着"人"的问题而展开的。他们所提出的理论、设计的方案,都在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其人本思想的精华对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力 《全国商情》2007,(6):116-117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发展的第一个大“黄金时代”。中国以后的政治、经济、伦理、消费等思想理论无不发轫于此,而儒家的消费思想又独树一帜,从孔子、孟子到荀子共同构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消费思想体系,并在中国经济思想长河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