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张久 《董事会》2005,(1):2-2
一个月内访问了几位汽车企业的老总,他们中有的是抓全局的正职,也有分管营销的副职。比如江淮瑞风王朝云,他是一位主抓营销的老总,在与记者交流中很自信地说到一句话:“一开始就把事情做对。”回顾瑞风车在市场上的一贯表现,你不得不相信,瑞风人一开始就将瑞风的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做对了。  相似文献   

2.
春节刚过,本刊执委会在苏州的常务委员单位——苏州三光科技有限公司就传来喜讯,公司又荣获了“苏州市百强民营企业”称号。为此,记者兴致勃勃地采访了该公司总经理盛家乐。盛总是一个十分低调却非常坦诚的人。他谈的最多的是企业的品牌战略和提高核心竞争力。10多年来,他不断地追求和尝试,对如何做优做强企业有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胡常安对记者说,在外跑车真的很难。一次他和兄弟运货去成都某地,看着几近垂直的盘山公路,他堂堂男子汉竟然吓哭了。望着窗外的万丈深渊,他和兄弟两人一步一挪,用了整个晚上的时间才开到山顶,期间没见到有任何车经过,惟一的一辆车在他们后边转弯的时候掉到了悬崖下……他告诉记者,这条路他每每想起来都会做恶梦,他说到了那里他才真正地体会到什么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相似文献   

4.
1961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历任上海市隧道工程公司第一分公司副经理、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任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届董事会董事,现任上海城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微风阵阵,春意融融。2005年4月19日,记者在北京京丰宾馆与从隧道股份一线锻造出的“地铁少帅”陈彬面对面,他戴着金丝眼镜,第一印象是冷静、随和、乐观,说起话来极富个性,底气十足。来源于多年的企业管理经验,从基层单位到隧道股份,从负责施工、投资等方面以及到企业的整体管理,陈彬悟出成熟的企业管理理念。难怪大家说他是一位善于决策、富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对此陈彬只是报以自信的微笑,似乎一个更大的发展蓝图已成竹在胸,他和他的队伍正朝着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挺进!  相似文献   

5.
梁文 《中国纺织》2009,(4):111-111
金融危机对纺织行业带来的危机和影响,给不少企业带来种种压力。但江苏恒力集团却依靠自己独特的发展秘籍,2008年销售额达到139亿元,各项经营综合指标继续保持同行业领先水平。记者在采访恒力集团董事长陈建华时,他说:当前,国家出台了振兴纺织行业的规划,还会相继出台一系列实施细则,这将是鼓舞纺织企业战胜危机,实现良性发展的大好机遇。  相似文献   

6.
在采访福建鑫展旺集团(以下简称鑫展旺)之前,《商用汽车新闻》记者曾想过,这样一家有着先进技术和设备、销售网络遍布全国、获得多项荣誉的企业,其领导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又是如何管理企业、打造企业文化的?带着这些问题,《商用汽车新闻》记者采访了鑫展旺董事长谢平展。出发前几天,《商用汽车新闻》记者收到了包含行程接待人员姓名和联系方式等内容的短信;出发当天,收到了登机提醒短信;抵达机场时又见到了早已等候在到  相似文献   

7.
当招聘遇到云计算,企业将会像用水用电那样灵活方便地招到人才。"招聘人才有时候是一项体力活!"邓白洋向记者感慨道。作为深圳冠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经理,他已经在人力资源行业"历练"多年,谈起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他讲得头头是道,但面对巨大的招聘压力时,他仍十分苦恼。即使企业目前并没有出现大的人才缺口,他也需要时刻准备着。"明年年初肯定会有一些人选择离开,我们要时刻准备招聘新的人员。"邓白洋说。而在招聘过程中,他则不断面临着简历质量不高、筛选任务繁重、  相似文献   

8.
就像一个再婚的人,重回中国重汽后,杭发开始了新的生活。"姚总编!"记者转过头,看见的是两张灿烂的笑脸。这是到机场接《商用汽车新闻》记者的中国重汽集团杭州发动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发)的两位员工。从机场到杭发厂的路上,杭发宣传主管缪孔文兴奋地向记者介绍杭发搬迁后的便利:"搬到萧山后,从厂区到机场,开车只需要20分钟,特别方便……"  相似文献   

9.
大全集团(原江苏长江电气集团)成立于1965年,是一家以电气产业为主,涵盖环保、科技、投资、物流等多个领域的国家大型一类企业集团,下属22家企业,其中6家是与世界知名跨国公司的合资企业。集团拥有员工4200余名,总资产30亿元,年工业产值36亿元。大全集团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部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863计划CIMS示范企业、中国机械工业100强企业、中国电气工业100强企业和中国电气产业制造十大领先企业,通过了中国方圆委以及德国TUV认证机构的ISO9001认证。科技领先是大全集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本着“不是第一,就是…  相似文献   

10.
恒力集团董事长陈建华在回顾恒力发展的道路时说,"纺织是个好行业,因为有人就会有穿衣需求,就会有无限的市场;企业经营者要踏实、专注;企业要创新,做就做到最好!"几句话概括了他多年来在纺织行业打拼的感受。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信心、专注、创新也正是这家企业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1.
马安越 《中国机电工业》2014,(5):36-38,40,42
上海,长海医院。中大集团董事长徐中大坐在病房的椅子上,看起来颇为憔悴和落寞。深吞一口烟后,徐中大将打火机摔在桌子上,狠狠地说道:“不要说我是企业家!我现在不仅快对企业失去了控制,连家也没了!”  相似文献   

12.
张录  夏建军 《中国核工业》2004,(2):45-46,52
秦山二期的企业文化建设经历了一个“有不同认识到达成共识”的过程。公司总经理李永江对此深有体会。他说:“1996年底,我正式被任命为公司总经理,当时秦山二期还没有什么像样的设施和建筑,几乎是一张白纸。前期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对企业文化未做太多考虑,到了1999年,开始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了。我认  相似文献   

13.
资本市场已经毁掉了一批企业家,还会再毁掉一批职业经理人吗?前盛大总裁唐骏以"10亿元身价"高调加盟新华都集团,给整个职业经理人市场带来的震动,几乎在瞬时让很多人忘记了此前争论一时的高管天价年薪问题。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唐骏非常坦率地说,  相似文献   

14.
2001年2月,年仅39岁的俞培根接任秦山核电公司新一任总经理,从而成为当时“核电圈子”里最为年轻的一名“老总”。当记者谈到当时的情形时,俞培根很严肃地对记者说:“别看我当时只有39岁,我的‘头脑’可是已经50岁了。”他所说的“头脑50岁”,指的是秦山核电公司当时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50岁。在他任职期间,这个领导班子“有如一个人一样”,团结一心,共同推动着秦山一期的发展。“秦山一期如何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这是当时我们思考的核心。”俞培根告诉记者。5·10事件:“上午我还在做安全运行经验汇报,下午机组就非计划停堆了”俞培根接任总…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1月8日,中国第六个记者节。嘉兴日报社大楼三楼会议室,《一个女记者和中国核电》一书的首发式正在进行。“今天是我做记者以来最幸福的一天!”在首发式上,一身紫罗兰色套装,精心修饰显得精明干练的丁燕动情地说。康日新,中核集团公司总经理。他在此书“序”中写道:看到这本书我确实很感动。以一个地方报记者对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中国核电事业进行长达20年的采访,在中国新闻界尚属罕见;秦山核电站有一位忠实的记录者,用20年的职业生涯为其作传,也属罕见。……可以说,她是秦山核电事业从萌芽到壮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见证者。寿剑刚,嘉兴…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电业人,只是做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没有什么值得宣传和炫耀的。"这是笔者采访王小明所长时,他说的一番话。  相似文献   

17.
走近尹家绪     
李永钧 《董事会》2005,(10):38-42
坐在笔者对面的尹家绪正在侃侃而谈,已经连续谈了半小时的他丝毫没有倦意,眉宇间透露出自信。7年前说到汽车行业,没有几个人会看好重庆长安,当时,军工背景的长安集团只不过是国内微型车市场的老四。然而,在相隔并不远的时间里,长安的发展却是跨越性的——从过去“车微言轻”的长安,  相似文献   

18.
段伟 《IT经理世界》2014,(22):68-68
正在新闻生产流程中,企业和媒体不应再是简单的供求关系、广告投放关系和利益交换关系,而应是新闻的共同生产者。做一个记者是我从中学开始的梦想,但生活中的一些小意外却改变了我的职业轨迹,始终与记者这个职业若即若离,从来没有机会真正地"一睹芳容"。去年和《环球企业家》杂志岳淼聊天的时候,他习惯性地狡黠地笑着握着我的手调戏说:"听说你是北京公关圈里最想做记者的那个?"这就是"围城"吧,距离产生美,使我大学毕业近20年后依然对记者这个  相似文献   

19.
见到李国义时也是在邯郸经销商的周年庆典上。他告诉记者,跟车打了10多年的交道,他和他的家族现在都持靠在邯郸交通运输集团第五分公司里,他一个人运营着十几辆自卸车,主要来往于邯郸和山西涉县之间运输煤炭。换车"一波三折"李国义告诉记者,跟车打交道是从10多年前开始的事情了,而且这10年的换车经历也是"一波三折"。他告诉记者,很多跑车的人第一辆买的都是旧车,他也不例外。"还记得1996年的时候,我琢磨着想买辆车跑运输,那时候满街上跑的只有解放车,所以我下决心买了辆解放142的旧车。"李国义告诉记者,"我记得很清楚,那辆车我花了5万元,后来这辆车为我挣了6万元。"  相似文献   

20.
前些天我遇到一位记者朋友。我问他过得怎样,他说不怎么样。他刚经历了第三次升职失败,感觉自己不受赏识,正怀疑自己是否该放弃一切。 但他又接着说,每当他对工作感到厌倦时,他就会做一件事——观察别人怎么工作的。 他在火车和飞机上偷看那些上班族发送电子邮件,钻研电子表格,还偷听他们聊天。结论总是无一例外,且无可争论。人们的日常工作内容总是无聊到让他毛骨悚然。不管当记者有多糟,跟其他行业相比简直小巫见大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