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唐晓芬院长:非常欢迎大家到上海质科院来交流、来研讨,这也是一种脑力激荡、引发创新的科研活动。这个会议是我提出的,今天借刘源张院士在上海质科院工作以及上海质科院搬到新楼办公后的好时机。大家也知道,上海市质量协会、上海质科院搭建这个交流平台的目的,是为了“造质量振兴的舆论,促追求卓越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上海质量》2006,(8):14-15
7月31日上午,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与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上海质量创新基地”在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举行了揭牌仪式。这是继上海质科院与上海移动共建质量创新基地后,又一个“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基地。上海质科院院长唐晓芬,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文波一起为“上海质量创新基地”揭牌。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源张教授出席了这次揭牌仪式,并作讲话。  相似文献   

3.
《上海质量》2006,(1):9-9
2005年1月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主任郭重庆,上海市经委副主任杲云一行.视察了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唐晓芬院长汇报了关于质科院科研项目的开展情况。正在质科院工作的刘源张院士一同听取了汇报。郭重庆院士充分肯定了质科院的科研成果,并希望质科院通过自己的研究成果为转型期的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至良 《上海质量》2014,(11):15-16
贯彻落实中国质量(北京)大会精神,进一步推动"三个转变",11月20日下午,国家质检总局陈钢副局长在受上海市质监局黄小路局长委托的沈伟民副局长陪同下来到上海市质协和上海质科院调研。在听取了上海市质协和上海质科院的汇报后,他鼓励:"取得更大成绩、做出更大贡献、实现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至良 《上海质量》2014,(10):8-9
去年7月,国务院参事张纲、时任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司长田世宏等领导前来上海出席"制造质量强国战略课题"研讨会,并到上海质科院调研。今年9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陈钢副局长、刘兆彬总工程师、黄国梁司长等领导出席了上海质科院主办的全国质量月专题活动"质量发展与经济转型"论坛。9月26日,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司长黄国梁出席在沪召开的全国工业品牌培育工作座谈会,第二天深入上海质科院进行了调研。本刊记者作了报导。  相似文献   

6.
蔚子 《上海质量》2007,(12):13-15
哈林顿博士是著名的国际质量管理专家,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上世纪八十年代摩托罗拉、GE进行质量改进革命以应对日本产品长驱直入美国本土之时,他正担任美国质量协会主席一职。此前,他担任IBM质量经理一职长达30年。此后,他继续为质量事业在全球奔走,并开始关注中国,关注上海,成为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顾问。“哈林顿卓越绩效长江行”、“卓越绩效五大支柱报告会”等,就是他在中国留下的佳话。2007年12月12日他抵达上海,开始了“青浦质量行”,考察了青浦的企业,并为该区的160家企业作了“质量兴区报告”。12月14日上午,在上海质科院他那充满阳光的办公室里,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形势下、新的环境下,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沉着应对、出奇制胜?在上海质科院、上海市质协为企业搭建的头脑风暴式的交流平台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质科院首席研究员刘源张与企业界人士展开了精彩的对话与交流。为此,我们整理出刘院士的演讲,企业界人士的交流发言,让大家与我们分享!  相似文献   

8.
晓真  小援 《上海质量》2005,(7):31-32
国家标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颁布实施不到半年,上海企业追求卓越标准已渐成热潮。6月16日,在上海质科院的六楼会议室内,上海国际机场、上海地铁运营、上海大众出租汽车、上海应用材料、上海三菱电梯、上海第一医药、上海柯达电子等来自十多个行业的企业领导参加卓越绩效模式座谈交流会,听国务院参事郎志正教授讲“大质量概念与三种质量管理模式”,问推行卓越绩效模式的种种问题,进行卓越模式推行的互动。  相似文献   

9.
方言 《上海质量》2006,(12):31-32
2006年12月6日,上海市质量协会、上海质最管理科学研究院首创的”上海质量创新基地“再次受到企业的欢迎.上海市电力公司与上海市质量协会、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合作的”上海质量创新基地”诞生,这是继3月份市质协、上海质科院与上海移动共建、7月份与上海隧道股份共建创新基地后的第三个”上海质量创新基地”。这一”产学研”的合作机制.整合起参与者的优势资源.构建起质量创新信息和知识共享的平台.使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实现了对接,加快了科研创新成果转换为生产力的步伐.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由此表明,上海一些著名大型企业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注重创新实践,企业正在成为自主创新“主角”。  相似文献   

10.
晓真 《上海质量》2008,(6):19-22
20年后,世界会是啥摸样?上下游通吃过时了,现在的思维模式是“我不该做什么”。服务科学是一门科学么?……6月18日下午,郭重庆院士来到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为质科院及上海市质量协会理事单位的代表作了“服务转型——一个世界性的趋势”的演讲报告。随后,他还结合当前的抗震救灾,另外作了一个“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的报告,限于篇幅,这个报告下期报道。  相似文献   

11.
《上海质量》2006,(3):8-8
3月23日上午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隆重召开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大会传出喜讯:上海市电力公司与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四家单位合作的“电力负荷错避峰质量链管理与信息化示范应用”项目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上海质科院连续第三坎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相似文献   

12.
《上海质量》2005,(7):16-16
为服务于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迎接世博会,打造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发挥质量科研平台的引导和支撑作用,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今年2月通过《上海质量》、质科院网站等渠道,发布了《2005年度科研项目招标公告》。  相似文献   

13.
城市物流是直接面对最终客户或消费者的,所以也常常被称为“最后一公里”。这“最后一公里”的服务质量如何提高呢?春节期间“配送不畅”引起的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在上海质科院最近召开的城市物流企业研讨会上,我们听到一些物流公司反映,相关部门对物流车辆的严格管制,是导致“配送不畅”的重要原因之一。与之相对应,葛之虹先生在会上介绍的一个采用电动物流车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式案例,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为此,本刊特邀他在“质量经理博客”栏目谈谈城市物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上海质量》2011,(6):24-27
6月11日上海市质量协会举办”质量与创新讲坛”。国际质量科学院院长格雷戈里·沃森做了“挑战性时代中的质量管理”专题演讲。在演讲中.沃森先生整合了世界上多位质量大师的经典理论.提出在今天这样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时代.质量管理必须更加系统化。来自惠普、商飞等企业,香港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以及市质协、上海质科院的代表百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坛。讲坛由上海市质量协会会长唐晓芬主持。  相似文献   

15.
何辉  胡迪 《人力资源》2005,(10):46-48
员工bye-bye没商量 某知名饭店集团非常重视员工培训,成立了员工培训中心。凡是新招来的员工,一到饭店就被送到培训中心接受长达一年的业务培训,费用全部由饭店承担。到2004年,该培训中心已经先后培训了5届员工。然而,由饭店花大本钱培训的员工,在近两年先后跳槽,相当数量的核心员工也是“挥手自兹去”,bay-bay没商量。  相似文献   

16.
《企业与文化》2004,(3):35-36
农工商出租汽车公司崇尚人本管理,以“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为管理方略,以企业文化凝聚员工的心。在长期的实践中,公司提炼了“自我超越、永不满足”的企业精神和“企业品牌是我们共同的利益”的企业价值观以及“让市民感受文明,让乘客满意放心”的企业道德观,并以此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激励员工为实现共同愿景不懈努力。公司坚持以企业的共同价值理念统一员工思想、营造企业氛围、培育员工行为规范,充分激活员工潜在的积极性,培育了一支忠诚企业、爱岗敬业,自觉服务市民、奉献社会的员工队伍,展示了上海出租汽车行业的文明形象,体现了上海城市的精神风貌。企业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连续三年获上海市用户满意企业荣誉和全国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农工商出租”已成为上海市民最喜爱的出租车品牌之一,“蓝天白云”出租车业已成为上海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企业发展与员工的培训紧密相关。随着炼化部的不断发展和规模扩大,以及为上海赛科公司输送技术力量,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炼化部领导长期以来十分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充分认识到培训工作与企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员工的培训与开发是企业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实现企业可持续  相似文献   

18.
《上海质量》2012,(12):72
日前,上海市发布了2011年度《上海文明单位社会责任报告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该《白皮书》主要反映了上海文明单位在履行“员工责任”“经济与服务责任”“诚信责任”“社区责任”“环境责任”5大指标方面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9.
企业员工培训“功在当下、利在长远”。培训质量决定员工素质、事关企业发展。企业应不断创新培训形式、改进培训方法,努力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员工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实效,以高质量培训助推高质量发展。淮北矿业集团通过员工培训工作的创新举措,实现了员工教育培训的提质增效,促进了广大员工不断提升素质、增长本领,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人力资源保障。一是率先实施党管培训模式,强化培训体系建设,树立了培训工作的权威。二是对培训工作实行市场化运作,将培训与收入挂钩,激发了培训的内生动力。三是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培训信息化体系,提高了培训实效,流量商城全国首创、积分商城让利于民、手机APP推广与民,激发了培训动力。四是与职业生涯设计有效衔接,延展培训内涵,把学习培训情况与技能等级评价、工匠大师评选、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有效结合,让更多员工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20.
胡盈 《人力资源》2005,(1):42-43
大部分HR专家主张培训,有些企业为员工提供了培训机会,但后期监督没有跟上,是学而无用、学而不查;有些企业为个别员工提供了可观的培训资金,但员工学成之后便跳槽了,引发了人最的纠纷。于是,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心有余悸,担心“赔了夫人又折兵”,难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